你知道吗?古代宫女进宫时,大多是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可等她们走出宫门,十个里有九个都生不了孩子。这宫墙里到底藏着什么,毁了她们当妈的可能?
先说说宫女想出宫,有多难。
明朝以前,全看运气。新皇帝登基,可能放一批老宫女出来,但她们大多是三十大几的“老人”;碰上个好心皇后,比如长孙皇后劝李世民“放她们回家生娃”,可这些宫女十三岁进宫,出来时都快四十了——搁古代,这年纪早该抱孙子了,谁还娶?
到了清朝才好点:25到30岁能正常出宫,犯错、生病、太笨也能被赶出来。可真能顺顺当当走的,没几个。
好不容易出来了,为啥生不了孩子?头一个坎儿:嫁不出去。
宫里待久了,见过龙椅凤冠,普通庄稼汉她们瞧不上;可老百姓又嘀咕:“宫里出来的,说不定跟太监不清不楚。”其实多数宫女是清白的,但没人信。明明可以娶一个清白的农家女,为何非要选一个看不上自己的宫女?最后只能去尼姑庵,青灯古佛伴一生——没男人,咋生娃?
再就是年纪不饶人。古代人平均寿命才四五十岁,宫女出宫时,明朝的快四十,清朝的二十多到三十——可那会儿姑娘十五六岁就当妈了,三十岁已经是“老姑娘”,想生本就难。
最狠的是身体垮了。宫里规矩多如牛毛,天天端茶倒水、熬夜值勤,累到直不起腰;说错半句话就挨巴掌、罚跪,受了气还不敢哭——长期憋着,肝气郁结是常事,月经不调成了通病。医书上说“肝经一病,难生娃”,一点不假。
更别说她们还可能得哮喘、痨病,这些病在宫里拖成了慢性病,身子早就被掏空了。
所以你看,这些宫女从进宫那天起,就像被剪断了翅膀的鸟。能活着走出宫,已是万幸,想生个孩子、成个家?太难了。
这宫墙里的血泪,不只是她们一个人的命,更是旧时代无数女性的缩影——她们的身体,她们的人生,从来由不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