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地震的摇晃中降生

2024年02月07日05:25:07 历史 1825

我在地震的摇晃中降生 - 天天要闻

玩耍的孩子们正一个个散去,胡同里不时传出几声狗叫,偶尔有妈妈喊着自家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掺杂其中。

劳碌的一天即将结束,初春的夜晚正在降临,整个村庄逐渐安静下来。

随着一声婴儿的啼哭,村北头李四媳妇儿生下一个男婴。

李四端来一盆热水让胖三姑洗手,嘴里不停的说着感谢的话语:

“今天三姑真是受累了,一会儿您在家里吃了捞面再走”。

我在地震的摇晃中降生 - 天天要闻

胖三姑的手突然从盆里抽出,惊慌的指着吊在屋顶,悬挂在半空的灯泡儿,惊慌的喊道:“快看!地震了,赶紧跑!”。

话音未落,胖三姑转过肥胖的身躯,掀开门帘儿就蹿了出去,迅雷不及掩耳。

堂屋里传来扑通,哎呦的一声。

李四探出头,看到胖三姑正连滚带爬的起来,踉踉跄跄的冲出了屋外,像一颗在轨道上滑行的保龄球。

李四抬头瞅了一眼还在摇晃的灯泡儿,他向前一个箭步,来到炕上,慌乱的帮媳妇儿找着衣服。

他上炕的时候,盆架儿被他踢倒,半盆热水洒落一地,砖头和砖头之间的缝隙冒出一个个浑浊的气泡儿,整个地面弥漫着一层水汽。

一着急说话就口吃的李四对媳妇儿喊着:“穿~穿~穿上衣服,咱~咱也跑!”。

他一边说,一边把衣服甩到媳妇儿的身上。

李四媳妇儿慌乱的穿上李四扔过来的棉袄,棉裤,又用小棉被儿包裹起刚刚出生的婴儿。

李四说:“现在抱~抱孩子出去肯定会被~被冻死,先~先放屋里吧,咱出去看~看看再说”。

李四媳妇儿犹豫了一下,把婴儿放在了炕头儿。

李四抄起一床棉被夹在腋窝下,另一只手搀扶着媳妇儿逃出了屋子。

跑到院子里的夫妻俩,回头看了一眼晃动的房子,一块块墙皮从墙面上脱落。

我在地震的摇晃中降生 - 天天要闻

村北的池塘边已经聚集了很多村民,大家纷纷议论着。

徐奶奶嘴里不停的嘟囔着:“这是什么破年头啊,去年邢台地震就死了那么多人,这才不到一年又地震,大冷天儿的,可怎么办啊?”

邻居二驴的媳妇儿怀里抱着三岁的女儿,一脸的惊慌,孩子在她怀里不停的哭闹着:

“妈妈,我饿,呜呜呜”,孩子一边哭一边抹眼泪。

二驴媳妇儿摇晃着女儿,二驴也在一旁不停的哄着:“丫头,咱不哭,等一会儿不震了,爸爸回家给你拿吃的”。

李四的爸爸从远处跑了过来,他焦急的问李四:“老四,生了个啥?”

“生个带~带把儿的”。

“孩子呢?”他瞅了一眼李四,又看了一下站在李四身边的儿媳妇儿。

“爸,孩子刚出生就地震了,我们担心孩子抱出来会被冻死,就把他留在屋里了”李四媳妇儿解释着。

李四爸爸一听,怒目圆睁。

“混账东西!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你赶紧把孩子给我抱出来,快去!”他一边骂一边抬手扇李四。

没等巴掌落在脸上,李四转身就冲了出去。

不一会儿,李四抱着刚出生的婴儿回到了池塘边,李四媳妇儿迎了上去。

“到草垛这边来,把孩子放地上”

李四抱着孩子,李四爸爸和儿媳妇从草垛上揪出一些细软的干草,在地上摊开,扶平,把棉被铺在上面。

李四把孩子放在棉被上,包裹的严严实实,他害怕有漏风的地方,用手不停的在被子周围,这捅一下,那按一下。

李四的爸爸蹲了下来,打量着孙子露出的小脸儿,刚才还满脸的怒气瞬间消失不见。

村民们在春寒料峭的寒风中熬过了一晚。

我在地震的摇晃中降生 - 天天要闻

地震的强度不大,房屋没有倒塌,但偶尔的余震还是让村民们不敢掉以轻心。

天一亮,村民们便就地取材,各显神通,开始搭起一个个形状各异的帐篷。

有的支起几个木棍,用塑料布或者棉被在四周一围,上面一盖,就搭好了一个临时帐篷。

有人把竹竿劈开,用竹片支起一个拱形的窝棚。

李四把院子里的小推车架子搬了出来,上面铺上干草,用几根木棍绑在车架子上,把家里所有能用的棉被,塑料布,帆布,凡是能够使用,能遮风挡雨的,全部缠盖在了架子上。

李四一家人在这个简易又拥挤的帐篷里,熬了两个礼拜的时间,才敢搬回屋里。

这个在地震中降生的男婴就是我,爷爷给我起名叫:震生。

我在地震的摇晃中降生 - 天天要闻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援助圭亚那30余年 中国医疗队队服成“中国名片” - 天天要闻

援助圭亚那30余年 中国医疗队队服成“中国名片”

在万里之外的南美洲国家圭亚那,自1993年起,一批又一批的中国援外医疗队的医生,用坚守和奉献精神,为当地患者带来健康与希望,也推动了圭亚那诊疗技术的发展。前不久,65岁的眼疾患者奇尼安到乔治敦公立医院找黄晓波医生复诊。他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继发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经过及时手术,他的眼睛已恢复了视力。乔治敦...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响木”清脆 抗联密营里的“密电波” - 天天要闻

山河印记·寻访抗战足迹丨“响木”清脆 抗联密营里的“密电波”

笃笃笃……“啄木鸟”发出的悦耳声音回荡在林间,然而在80多年前,这个声音却是东北抗日联军预警及联络的“密电波”。摇动“响木”会发出类似啄木鸟啄木头的声音,抗联战士利用“响木”发出的不同声音可表达多种意思,其在抗联部队隐蔽传递消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介绍,80多年前,杨靖宇率领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 天天要闻

那顶象征着梦想的草帽:照亮了整个三国的天空!

文‬/胡铁瓜‬建安十二年的深秋,新野县城外的芦苇荡泛起金浪。四十七岁的刘备站在城楼上,望着校场上整齐列阵的三千士卒,突然蹲下身揪起脚边的蒲草,在粗粝的指间捻了捻,露出孩童般顽皮的笑意。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 天天要闻

抗战回望18︱《广西学生军》:“广西的政治基础是青年”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与抗战文献数据平台合作,推出“抗战回望”系列,选取抗战期间的报纸、图书、日记等史料加以介绍,希冀带领读者前往历史现场,触碰抗战时中国军民的精神与生活。本文介绍《广西学生军》一书,借以反映抗战初期桂系军队组织发起的第二届广西学生军的情况...
朱学勤忆胡适 - 天天要闻

朱学勤忆胡适

【原题】朱学勤:胡适,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演,不世故转自当代文学批评作者朱学勤 节选 | 想起了鲁迅、胡适与钱穆转载 | 《被遗忘与被批评的》胡适的一生是坚持自由主义的一生。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 天天要闻

TVB传奇人物居然是上海人!生在崇明,长在青浦...一张嘴就是标准上海话

说到歌手汪明荃相信很多朋友都认识在香港娱乐圈摸爬滚打近六十年汪明荃早已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代表性人物之一同时也是影视歌三栖艺人但是你知道吗?她可是地地道道上海人!5月3日汪明荃在上海交通银行前滩31演艺中心举办《DIVA演唱会》上海站一张嘴就是地道上海话这是78岁的她首次回到家乡上海举办个人演唱会“我准备多首上海...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 天天要闻

朱中美(1990年生),被公开悬赏

为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和法律的权威,促进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经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近日,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人民法院发布最新执行悬赏公告: 1、被执行人:朱中美,女,1990年01月19日出生,汉族,住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卫楼村汪岗村民组150号,公民身份号码34011119900119 ****。 2、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