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最终目标当然是取得胜利。
人们总是期望看到胜利的场景:扛着红旗,将旗帜插到对方阵地上,欢呼雀跃,国与国开战,谁都希望胜利。
但是,近年来的三场战争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现象:战争也可以是双赢,甚至各方都可以宣布自己取得了胜利,哪三场战争?
第一场战争是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十二日战争,以色列对伊朗发动了突袭,打击了伊朗的核设施和军事高层。美国也介入其中,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了大规模轰炸。
按理说,以色列和美国似乎占据了上风,但伊朗却宣布自己取得了胜利。
伊朗表示,他们成功突破了以色列的导弹拦截系统,攻击了美军在中东的基地,并且伊朗人民团结一心,展现了强大的凝聚力。
伊朗将这种团结视为胜利的象征。而美国和以色列也分别宣布了自己的胜利。
这样一来,这场战争似乎成了一个“三赢”的案例。
第二场是5月份的印巴空战。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爆发后,巴基斯坦成功击落了印度的战机。
按常理说,巴基斯坦在军事行动上占据了优势,但印度却举行了长达十天的庆祝活动,宣布自己取得了胜利。
而巴基斯坦当然也有足够的理由宣布胜利。在这种情况下,印巴双方都宣称自己是赢家,这场冲突也成了一个“双赢”的局面。
图为俄乌冲突
再看看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冲突,这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年半。目前,双方都没有宣布胜利,但也没有人认为自己是失败的一方。
俄罗斯认为自己占领了乌克兰20%的领土,以一国之力抗衡西方多国,保卫了国家的主权,因此认为自己是胜利者。
俄罗斯甚至以胜利者的姿态与西方国家进行谈判,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也采取了不屑一顾的态度。
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乌克兰人民则不认为自己是失败者,甚至全世界也都没有把乌克兰当做失败者。为什么?
乌克兰作为一个小国,甚至算不上中等强国,却能够与军事强国俄罗斯抗衡三年多,仅丢失了20%的领土。
在战争初期,俄罗斯军队气势汹汹,三面进攻,准备一举拿下乌克兰首都基辅,推翻乌克兰政权。
但乌克兰不仅成功顶住了压力,还在当年秋天实现了反攻,夺回了包括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在内的多个地区。
此后,乌克兰还通过无人机和特工等多种方式,对俄罗斯境内发动了袭击,甚至在去年还进入了库尔斯克地区,乌克兰人认为自己没有输。
虽然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战争不能算作双赢,但至少双方都不认为自己是输家。
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伤亡人数超过百万,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这些战争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问题呢?
现代战争已经不再仅仅是战场上的你死我活,还包括信息战、认知战等多种形式。我们称之为混合战。
战争的各个方面都有所涉及,包括战场之上和战场之下的外交、军事行动,以及社交媒体上的各种信息传播。这种复杂的战争形式导致胜利的标准变得模糊不清。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无条件投降就意味着失败,但现在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不再是灭国之战,很难让对方无条件投降。
因此,战争的胜负、是否吃亏,往往取决于各方的说法。在认知战和混合战的情况下,胜利缺乏一个固定的标准。
甚至可以通过夸大其词、四处宣扬来宣布自己取得了胜利。至少像印度那样,可以告诉本国人民“我们赢了”。
在这种情况下,现代战争中的“胜利”变得越来越难以定义。可以说,你觉得你赢了,那你就是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