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布什:推动苏联解体,却导致美国人失业,感叹在中国工作最难忘

2025年07月06日23:22:11 历史 1987

当1992年的东京国宴上,老布什将呕吐物溅落在日本首相宫泽喜一的礼服上时,68岁的老布什或许未曾想到,这个失态,会成为政治生涯的污点。

作为美国最后一位“二战总统”,他的人生轨,体现了19到20世纪“美国梦”深层逻辑。

身为顶级“老钱”的后代,老布什含着金钥匙出生,年少时性格叛逆,却因为战争改变人生轨迹。

老布什:推动苏联解体,却导致美国人失业,感叹在中国工作最难忘 - 天天要闻

二战爆发后,富家子弟老布什参军,在太平洋血战4年。这一经历,成为他踏入政界的跳板。

从太平洋战场的鱼雷机驾驶员,到中情局局长,从德克萨斯石油大亨到白宫主人,他政治生命的起落,始终交织着家族使命。

老布什参军、从政,短短20年成为高级政客,70年代末当上副总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族帮助,父亲要求他为布什家族保驾护航。

因为和中国的亲密关系,老布什甚至成为中国人最熟悉的美国总统之一。他晚年还感叹,自己最难忘在中国的工作经历。

那么,老布什本人有怎样的人生?他都有哪些特殊遭遇?老布什带着美国打赢冷战,为何最终却下台?

老布什:推动苏联解体,却导致美国人失业,感叹在中国工作最难忘 - 天天要闻

【一】

老布什:勇斗日寇的富二代

1944年9月3日的日本父岛群岛,19岁的海军飞行员乔治・布什从坠落的TBF“复仇者”鱼雷机中跳伞逃生。

漂浮在太平洋的他,目睹了机组其他2名成员被日军俘获的过程。

这段经历,在战后解密文件中被残酷地放大:被俘美军士兵遭受活体解剖与食人仪式,日军士兵在日记中记载“将美国人的肝脏切片佐酒”。

这种极端暴力场景,可能给老布什留下心理阴影,以至于五十年后在国宴上,生鱼片触发了这位老兵的黑暗记忆,让现场一片狼藉。

其实,对于美国人来说,一位“老钱”家族的传人能去打仗,已经很不容易了。

老布什的祖父塞缪尔・布什,是洛克菲勒军工复合体的早期合伙人,在一战期间通过武器贸易积累资本,使家族跻身美国东北部权贵阶层。

这种出身决定了老布什的战争参与,并非底层青年的生存选择,而是精英阶层的责任。

老布什:推动苏联解体,却导致美国人失业,感叹在中国工作最难忘 - 天天要闻

1942年,老布什隐瞒年龄加入海军时,家族已在钢铁、石油等领域建立商业帝国。

而几十年后,父岛事件留下的心理创伤,也在某种程度上被转化为老布什的政治资本。

例如1990年海湾战争期间,老布什就频繁提及二战经历,将对萨达姆的军事行动隐喻为“对法西斯的再次清算”,尽管两者存在本质差异。

二战结束后,老布什进入耶鲁大学继续读书。在耶鲁大学档案馆藏的书信显示,在1948年入学时,其父普雷斯克特作为康涅狄格州联邦参议员,明确要求校方“培养其承担公共责任的品格”。

大学毕业后,老布什在1951年创立“布什-奥弗比石油公司”。他依托家族人脉获得德克萨斯油田的开采权,通过海洋石油开发,在30岁时跻身百万富翁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布什传》中刻意淡化老布什家族背景,塑造“白手起家”的商业神话,给总统的“美国梦”增加传奇色彩。

老布什:推动苏联解体,却导致美国人失业,感叹在中国工作最难忘 - 天天要闻

1962年,身家已达1500万美元的老布什做出关键人生选择——放弃石油帝国的扩张,投身德克萨斯州政坛。

这一转变背后,是布什家族“商业-政治”双轨发展策略的必然要求。

在美国社会体系中,缺乏政治话语权的商业资本,难以抵御政策风险。

所以,老布什的父亲普雷斯克特作为共和党建制派元老,早为儿子规划了“参议院-内阁-白宫”的晋升路径。

1964年,老布什在竞选联邦众议员时,家族动用石油行业网络游说各界,募集到超出对手三倍的竞选资金,这种资金优势最后变成选举胜势。

老布什:推动苏联解体,却导致美国人失业,感叹在中国工作最难忘 - 天天要闻

【二】

弃商从政,老布什最难忘北京

1974年,老布什出任“驻京联络处主任”的经历,意外成为他政治人格的重塑期。

与同时代美国政客不同,他放弃专车而选择骑自行车穿行北京胡同,这种行为既有打破冷战时对西方人刻板印象的考量,也暗含对中国社会的真实好奇。

毛主席在两次接见中,也对老布什的“胆识”给出评价,被老布什团队转化为独特的政治资本。

老布什也在晚年坦言,在北京的一年,是人生最难忘的记忆。

1988年总统竞选期间,竞选团队制作的“北京胡同骑行”纪录片,成功塑造了老布什“务实国际主义者”形象。这种与中国的特殊联结,在冷战末期成为老布什外交策略的重要支点。

老布什:推动苏联解体,却导致美国人失业,感叹在中国工作最难忘 - 天天要闻

在北京之行后的70年代中期,中情局局长的1年经历,则深刻影响了老布什的权力运作逻辑。

他主导的海洛因和军火秘密网络调查,揭示了美国情报系统与跨国犯罪的复杂勾连。这种对权力阴暗面的认知,使他在冷战后期的外交博弈中更注重实用主义策略。

1989年上台后,老布什既延续里根的对苏强硬政策,又通过“战略模糊”维持中美关系稳定,让美国对苏联形成外交压制。

1990年与戈尔巴乔夫谈判时,他一面承诺“北约不东扩”的口头协议,一面加速与东欧国家的秘密接触。

这种“双重博弈”策略,直接促成了苏联加盟共和国的离心倾向,为1991年苏联解体埋下伏笔。

老布什:推动苏联解体,却导致美国人失业,感叹在中国工作最难忘 - 天天要闻

不过,老布什执政期间,也面临着罕见的战略机遇与挑战。

1989年上台时,苏联经济已陷入滞胀,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出现松动迹象。

他采取高压威慑、利益诱导的复合策略:一面通过“星球大战”计划维持军备压力,另一方面通过世界银行向苏联提供有限贷款,诱导苏维埃进行市场化改革。

1990年6月,他在得克萨斯农业与机械大学的演讲中提出“新世界秩序”概念,试图将冷战胜利,转化为美国单极霸权的理论基础。

老布什:推动苏联解体,却导致美国人失业,感叹在中国工作最难忘 - 天天要闻

然而,1990年8月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突发事件,彻底打乱了老布什的战略节奏。他不得不发起战争,解放科威特。

尽管海湾战争以美军“零伤亡”的神话告终,但这场战争对老布什的政治命运产生了致命反噬。

从经济视角看,战争导致联邦财政赤字从1989年的2210亿美元,飙升至1992年的2900亿美元。

为缓解财政压力,老布什被迫打破“不加税”的竞选承诺,签署《1990年预算调整法案》,将最高边际税率从28%提高至31%。

这一举措直接触怒了共和党保守派选民,成为1992年大选失利的关键转折点。可老布什没注意到这点,他将“赢得冷战”作为最大政治资本,却忽视了美国选民的经济诉求。

老布什:推动苏联解体,却导致美国人失业,感叹在中国工作最难忘 - 天天要闻

【三】

父子两任总统,老布什晚年无憾

1991至1992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失业率攀升至7.8%,制造业岗位流失严重。

可在此时,老布什在竞选期间仍频繁提及东欧剧变等国际事务,被克林顿团队讥讽为“不关心国内问题的总统”。

这种外交成功,内政失败的悖论,本质上是美国战后精英政治的矛盾——当冷战意识形态共识消失后,政客们难以适应选民关注点从“国家安全”向“经济安全”的转移。

1992年,老布什在遗憾中下台了。

老布什:推动苏联解体,却导致美国人失业,感叹在中国工作最难忘 - 天天要闻

老布什的政治遗产中,最具争议性的莫过于布什家族的权力遗传机制。

2001年,小布什入主白宫,完成了美国历史上罕见的“父子总统”现象,这种政治传承背后,是美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从老布什1989年任命詹姆斯・贝克为国务卿,到小布什政府中的“鲍威尔-拉姆斯菲尔德”国防部组合,两代布什政府的核心班底高度重合,形成了稳定的权力精英圈层。

这种家族政治模式,保护小布什完成任期。

儿子下台后,老布什才安心养老。但作为老飞行员,他的晚年也不太安静。

从75岁开始的生日跳伞仪式,与其说是个人勇气的展示,不如说是家族政治品牌的视觉营销。

老布什:推动苏联解体,却导致美国人失业,感叹在中国工作最难忘 - 天天要闻

2014年老布什90岁生日跳伞时,“福克斯新闻”进行全程直播,将老布什塑造为“美国精神”的具象化符号。

这种符号化运作,反而让人想起老布什的阴暗面:

比如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联军对伊拉克平民的“震慑性打击”,导致10万非战斗人员伤亡。

又如中情局任内对智利皮诺切特军政府的支持,留下人权记录的污点。

老布什:推动苏联解体,却导致美国人失业,感叹在中国工作最难忘 - 天天要闻

国际社会对老布什的评价则比较丰富。

西方媒体将他誉为“20世纪最能代表美国精神的领袖”,强调其在冷战终结中的历史作用。而发展中国家的舆论,更关注其政策背后的霸权逻辑。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老布什政府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暴露了美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利己主义本质。

这种评价分歧,本质上是后冷战时代国际秩序重构中权力话语的争夺。

老布什:推动苏联解体,却导致美国人失业,感叹在中国工作最难忘 - 天天要闻

当老布什在2018年离世时,美国媒体用“最后的二战总统”定义其历史坐标。

从父岛海域的逃生者到东京国宴的失态者,从德克萨斯石油大亨到北京胡同的骑行者,他的人生轨迹串联起美国20世纪权力结构的关键节点。

老布什的政治生涯揭示了一个深刻悖论:作为冷战胜利的操盘手,他未能适应后冷战时代的政治逻辑转换。

作为家族政治的忠实执行者,他又亲手将美国带入“王朝政治”的争议境地。

在21世纪第三个十年回望,老布什时代留下的遗产,无论是外交失态,还是资本到政治的转换机制,抑或新世界秩序的霸权构想,都成为解析美国政治深层危机的重要密码。

他的人生如同多棱镜,折射出20世纪美国权力运作的光荣与阴影,也预示着21世纪全球秩序重构的复杂前景。

参考资料:

1.《从老布什到小布什——中美关系16年风雨路》,黄放

2.《老布什:从油公司总裁到美国总统》,清泉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 天天要闻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众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礼制则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时候讲的“礼”,跟现在的“礼”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处。我们可以理解周“礼”为现在的“礼貌”,周朝贵族才讲“礼貌”,普通国人、野人、蛮夷戎狄是不讲的,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东
什么是胜利? - 天天要闻

什么是胜利?

战争的最终目标当然是取得胜利。 人们总是期望看到胜利的场景:扛着红旗,将旗帜插到对方阵地上,欢呼雀跃,国与国开战,谁都希望胜利。 但是,近年来的三场战争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现象....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办法回现代,不料差点丢了小命! - 天天要闻

古代生活太苦了,穿越女想办法回现代,不料差点丢了小命!

剧名《我的神使大人》04。穿越女偷偷钻进一口大水缸里,她准备从这水缸里穿越回去。因为前几天她就是从这水缸来到古代的,好不容易再找到这口大缸,穿越女高兴坏了,毕竟在古代的每一天都太难熬了。晚上和一大堆太监住在一起,没有风扇,没有蚊香,呼噜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