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2024年01月09日18:55:06 历史 1688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红军长征的过程中,松潘草地绝对是最艰难的一关。草地中沼泽遍布,污水满地,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泥潭,一不小心就会诱发感染。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如今,长征已过去80多年,那片“吃人”的草地,如今如何了?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险象环生的草地

1934年10月,红军为了躲避敌人的追逐,保留有生力量,决定开始长征。

由于向北行进的两条主路被敌人封死,红军只能选择更难走的路径。也是在这块草地上,红军足足花费了7天才走出去,且这段期间红军减员上万人。

这块草地位于四川西北部,名为松潘草原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这块草原之所以被称为“吃人的土地”是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因为松潘草原雨水充沛,导致这块地十分松软,内含大量沼泽和积水。

人在其中行走,一不小心就会陷入沼泽,很难生还更可怕的是,因为草地上到处是污水,战士们身上如果有伤口,遇到污水之后就很容易发生感染。

那时,敌人对红军进行药品封锁,导致红军没有足够的药物对伤员进行医治,一旦战士们感染死亡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不仅如此,这片地区气候十分多变。早上还是晴空万里,一会就可能乌云密布狂风大作。到了晚上,暴雨冰雹更是会突然出现。

气候的多变,让很多战士患了感冒。潮湿的环境,让战士们的衣物难以晾干,总是湿哒哒的黏在身上,让战士们的病情难以好转。

除了环境的艰苦之外,红军们还面临着后勤补给不足的情况。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因为路途艰险,道路泥泞,导致红军行军速度很慢。

再加上当时的红军被敌人围困,缺衣少食,食物很快出现短缺。但即便是面对如此艰苦的环境,红军也没有退缩,而是向着终点一路前行。

为了坚持下去,战士们没东西可吃,就只能吃野草。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最后,野草也没得吃了,战士们无奈只能吃腰带和皮鞋,以此充饥。在这个过程中,很多战士牺牲在这里。

好在红军的坚持迎来了曙光,终于经过了漫长的7天后,红军终于得以走出这块恐怖的草地。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这块草地现在情况如何?

作为红军长征中标志性的一站,这块草地成为了红军精神的代名词。如今,距离红军长征已经过了80多年,这块草地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因为多水,这块草地沼泽丛生泥泞难走,导致很多动物经过这里也会被困住。不仅如此,因为附近的牧民有时会在这里放牧,恶劣的自然环境也会导致这些牧民身陷险境。

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声明和财产安全,当地政府对水文系统进行了改善。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经过专业人员的调查后发现,这块草地之所以积水多,是因为排水出现了问题。雨水排不出去,就会导致积水越积越多,从而出现沼泽。

找到了源头之后,国家便开始了治理。先是在草原上修建了大量的排水渠,让雨水和积水能顺利排出。除此之外,还要增加草场的吸水能力。

所以,工作人员在草地上种植了吸水能力相对较强的青草,不仅可以快速吸水,还能温度土壤。最后则是变废为宝,将草场进行开垦,种上农作物,为当地的居民创收。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而在在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之后,这里不再是从前的“吃人”草地,而是变成了一块适合放牧的优质草场。

令人欣喜的是,因为这块草地对于红军的特殊意义,也让这块草地成了国内著名的旅游景点。

很多来打卡的游客,一定会去的就是松潘草原的红军遗址。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为了纪念红军,也为了传承精神,这里建造了一座红军长征纪念碑。不仅如此,松潘草原上还专门建造了松潘会议纪念馆。在这个纪念馆内,游客们可以近距离的了解那段历史,感受红军当年的不易。

从“吃人”的草地,变成如今草长莺飞,生机盎然的土地,80多年来的变化,我们看在眼里。而这种变化,又何尝不是中国这些年来的变化呢?

红军长征时那“吃人”的草地,如今过去80多年,现在变得怎么样? - 天天要闻

我们从一个一穷二白变成当今第二大经济体,从百废待兴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草地的变化,正如中国的变化。而这离不开红军战士们的艰苦奋斗,离不开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他们的精神,将随着历史的发展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激励中华儿女不断前行。


参考资料:


记者手记:那些牺牲,需要被永远铭记——人民网

保护红色资源 松潘草原焕发更大活力——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当年红军长征为什么要过草地?是什么地方?——澎湃新闻

松潘县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呈现红色旅游热——松潘县政府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中共首个理工科大学旧址展馆开放 展示科技对打败日寇的贡献 - 天天要闻

中共首个理工科大学旧址展馆开放 展示科技对打败日寇的贡献

这是位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旧址(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新华社西安7月10日电(记者白旭、娄琛、张斌)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的旧址展馆80多年后于10日在延安对公众开放,展示了当时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和服务根据地经济发展应用的各种科技。 1940年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北京理工大学前身。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叫“建国”的英国人获兰花奖,在中国18年他做了什么? - 天天要闻

叫“建国”的英国人获兰花奖,在中国18年他做了什么?

7月10日,第二届兰花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9位外籍人士和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获奖,其中,5人和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获友好使者奖,3人获杰出成就奖,1人获终身成就奖。第二届兰花奖颁奖典礼。兰花奖秘书处供图兰花奖颁奖典礼由中国外文局主办。该奖旨在表彰奖励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夯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三大宗教来华都成了“心灵鸡汤”,中国是所有宗教传播的终点 - 天天要闻

三大宗教来华都成了“心灵鸡汤”,中国是所有宗教传播的终点

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在它们的发源地,无不是严苛的律法、排他的信仰、激烈的教义碰撞。可一旦漂洋过海,走到中国,全都变了口气。佛教讲空性,基督教讲仁爱,伊斯兰教讲忠孝,宗教原来的“边界感”在这里变成了“随和感”。中国没有强压
聊聊三国(99):曹叡去世之后,曹爽为什么能迅速执掌大权? - 天天要闻

聊聊三国(99):曹叡去世之后,曹爽为什么能迅速执掌大权?

在给曹叡办完葬礼之后,接下来,魏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小皇帝曹芳在位,郭太后坐镇后宫,司马懿和曹爽共同辅政的时代。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司马懿能够在曹叡临终之前,第二次当上辅政大臣,这其实是一个黑天鹅事件。如果没有孙资、刘放的神助攻,以曹叡
古老儒学在文明对话中闪耀当代 - 天天要闻

古老儒学在文明对话中闪耀当代

7月9日,与会嘉宾出席第十一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新华社济南7月10日电 题:古老儒学在文明对话中闪耀当代新华社记者褚萌萌、张武岳、田颖今年初,来自克罗地亚的计算机科学专家布兰科·巴隆作为“齐鲁访学驻研计划”的首位访问学者来到山东曲阜尼山,在中国先贤孔子故里深度研修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