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故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木质结构宫殿,静静地屹立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整整600多年。
在这座由木料构成的幽深宫殿中,上演了数不尽的荡气回肠、悲欢离合。
随着世代更迭,进入紫禁城的人,从帝王权贵到普通公民换了一茬又一茬。
不变的,唯有故宫本身。
如同一座巨龙,永远地盘踞在中华的山河之上。
我国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思想文化,一直崇尚以木头为主要建筑材料。
如今全国各地所保存的古建筑,也都多以木头构筑。
然而以木头修筑房屋,却会面临一个大问题:
那就是木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出现受潮和虫蛀。
因此,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建筑遗址,往往不如其他文明保存完好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同样是木头做成。
故宫却能够在600多年的时光中,逃脱岁月的侵袭,成为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活化石”呢?
其实,这就和它的木料有关。
那么你知道故宫的木头是什么品种?又来自于哪里吗?
木质建筑的流行
中国的地理跨度巨大,因此在不同的地区,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建筑文化。
但是不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也不论建筑的风格如何。
大家似乎都和说好了一样,统统对木质建筑拥有一种莫名地崇尚。
然而木头做建筑,其实远远不如砖石做建筑来得持久。
那为什么在泱泱5000年中,我们一直坚持用木头来塑造精美的房屋呢?
其实,这就要追溯到中华的本土信仰中去。
中国人认为,世界的平衡和运转源自于五行的相生相克,世间的不同事物也拥有自己的属性。
像大地,就代表了“土”。
既拥有承载万物,也拥有滋养世界的能力。
所以历朝历代中国的君主,都会在特定日期祭祀土地。
而树木所蕴涵的“木”属性,在五行中具有生命力和保护的意味。
因此,用木头作为生命的庇护所,就成为了中华儿女一生的执着。
也正因如此,中国乃至整个东亚,都极其流行以木料为房屋的原材料,而不像西方那样用砖石做住宅。
并且木质建筑,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不仅原材料容易获取搬运,可以极大地节省建筑成本,而且还便于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装饰改造。
只要房梁、房柱和地基打造好。
那么接下来的建筑造成什么样,都可以随心所欲。
完美地符合了,中华文化中对美学的执着要求。
故宫的木头
而作为皇帝居住和办公的中心,提现皇权的故宫,就必须使用最顶级的木料。
故宫始建之初,用什么样的木头?
这便成为了一大难题。
不同的木头自身的坚固性和吸水性都有所不同,一旦除了差错那可谓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根据新中国建立之后,由专业人员经过检测的结果,我们可以得知。
故宫所采用的,主要木头为“金丝楠木”,而个别的宫殿则采用了杉木。
至于为什么独独选择这两种木头,想必大家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成功坐上了龙椅。
出于局势的考虑,朱棣便决定迁都,把明朝的都城从南京转移至北京。
至于为什么选择北京也很简单,朱棣做藩王的时候封号“燕王”。
封地,正处在北京附近。
因此,北京当地拥有属于他自己的政治势力,便于更好地稳定朝堂。
而北京气候不比南京,北京是一个干燥、风沙较大的城市。
所以,在修建新宫殿时,就不能够原原本本参照南京皇宫,特别是在木料的选择上。
当时负责修建紫禁城的官员和工匠们,在经过多次商谈和研究后。
最终决定采用坚固耐用、能够防虫防风沙的金丝楠木,进行修筑。
而且金丝楠木贵重无比,用这种木料修建皇宫,也能够良好地凸显皇家身份。
并且考虑到再好的木头,也会被风雨腐蚀的特点。
当时的工匠,选择把紫禁城修建成“北高南低”的走势。
这样即便遇见瓢泼大雨,宫殿中也不至于大量积水,可以有效地延长使用寿命。
然而,这种木头可不是这么好运过来的。
金丝楠木的原产地,主要位于四川和江西,位于西南地区的崇山峻岭中,与北京相隔了十万八千里。
十几万人,进深山老林砍伐。
明史》记载:
“深山穷谷,蛇虎杂居,毒雾常多,人烟绝少,寒暑饥渴瘴疠死者无论矣。”
而且,在古代这种生产力格外落后的时期。
想要运送木料,几乎只能通过人力。
而金丝楠木的密度大,重量也非寻常木头可比,这更为当时修筑皇宫增添了一份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国的劳动人民,便运用了智慧的力量。
原来,陆路运木头的进度十分缓慢,但是用水路可就快了很多。
这里的水路不是指用船运,而是用金丝楠木拼接成木排,把金丝楠木排的木排捆在一起,运用水的浮力一路北上。
再加上当时修建京杭大运河的工程也在展开,这无疑也为运输工作创造了优质的条件。
经京杭大运河,一路运到北京漕运码头。
再由护卫驾着骡车,把木料运送到紫禁城。
广征徭役,40多万人参与到这一浩大的工程当中。
1406-1420年。
耗时14年,一座宏伟巍峨的宫殿,就这样出现在了繁华的北京城中。
占地约72万平方米,房屋九千多间,可抗九级地震。
然而,故宫的建造排场浩大,对木料的消耗也堪称恐怖。
因此明朝之前,本来只能称得上是“名贵”的金丝楠木,被这么一大批量砍伐,直接成了“珍稀物种。
这也为之后金丝楠木制品身价暴涨,打下了基础。
而到了后来,由于金丝楠木几乎遍寻不得。
故宫一旦出现,需要重新修筑一部分宫殿的情况时,便会遇到无木可用的现象,
因此,后世的皇帝只能下令,用“杉木”去代替金丝楠木。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紫禁城中的一部分宫殿,是用金丝楠木和杉木混合构筑的原因。
结语
故宫不仅仅是封建时期统治者的居所,更是中华文明珍贵文化的一种体现。
也正是它的独特,才给予了21世纪的我们,一个可以窥探历史的媒介。
如今的紫禁城,不再是封建集权的象征,而是储存珍贵文物的博物馆。
伴随着落日的余晖,伴随着熙熙攘攘的游客,为我们带来了无限遐想,也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好奇。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故宫的寿命可以再一次得到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