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色老照片|纳粹女子身体检查现场、活了137岁的印第安人

2023年09月12日11:58:04 历史 1697

上色老照片|纳粹女子身体检查现场、活了137岁的印第安人 - 天天要闻

上图为1944年9月3日星期日,英国第二集团军经特尔菲伦大道进入比利时布鲁塞尔,当他们出现在滑铁卢大道上时,被视为解放者的他们受到了比利时人欢腾的欢迎,以庆祝他们的首都从德国占领下解放出来。

此时距离比德宣战已经过去整整五年后,而他们被占领也已经接近了快4年,尽管他们并没有亲自打退纳粹德军,但此时的解放对他们而言依旧值得庆祝。

但在纳粹德军被打退的前一天,德国人预感到他们已经无法维持布鲁塞尔的占领,于是剩余的德国军队和官员在离开比利时首都前烧毁了所有有罪的证据和文件。

上色老照片|纳粹女子身体检查现场、活了137岁的印第安人 - 天天要闻

上图为1943年年仅22岁的飞行员雪莉·斯莱德 ,在二战期间,雪莉·斯莱德被选为由大约1000 名女性飞行员组成的飞行团体中的一员,她们被称为“女空军服务飞行员”。

尽管雪莉·斯莱德当时只有 22 岁,但画面中的她眼神凌厉,她戴着飞行头盔、护目镜和手套,在准备起飞之时为自己点上了一根香烟,而后她将执行她的飞行任务。

上色老照片|纳粹女子身体检查现场、活了137岁的印第安人 - 天天要闻

上图为活到了137岁的约翰·史密斯 ,约翰·史密斯是一名奇珀瓦印第安人,他的寿命非常长,据称他在明尼苏达州的树林里居住了一个多世纪,而在报道中显示,在他去世那年他已经活了一百三十七岁了。

从照片中看,他的面部写满了岁月留下的故事,同时他的眼睛里面有着许多种复杂的神色。

上色老照片|纳粹女子身体检查现场、活了137岁的印第安人 - 天天要闻

上图为身着传统服饰的北美原住民和他的女儿,这张上色老照片可以追溯到1905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在照片中他们表情严肃而自信,而他们穿着精美的礼服看起来令人感到惊叹。

上色老照片|纳粹女子身体检查现场、活了137岁的印第安人 - 天天要闻

上图中的女孩名叫朱莉安·科普克,在1971年,只有十七岁的朱莉安·科普克乘坐的飞机被闪电击中,飞机不幸坠毁,所有乘客不幸遇难,而在飞机坠毁之前,朱莉安·科普克被飞机破裂的舱门的吸力给卷了出去,而幸运的是朱莉安·科普克居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

上色老照片|纳粹女子身体检查现场、活了137岁的印第安人 - 天天要闻

上图为1958年6月居住在佛罗里达州的19岁美籍黑人大卫·伊索姆进入“白人泳池”,他在里面的白人正目瞪口呆的情况下径直走进泳池并开始使用里面设施,等白人反应过来了立马发出了愤怒的声音。

此时种族歧视虽然是违法行为,而黑人也有资格进入泳池游泳,但当游泳池经理过来后却立即关闭了泳池并让所有人离开,并且开始排干泳池并进行消毒以供给白人再次使用。

上色老照片|纳粹女子身体检查现场、活了137岁的印第安人 - 天天要闻

上图为跨种族情侣曾经是非法的1959年,三对夫妇坐在匹兹堡的一家酒吧里,乍一看,这似乎没什么不寻常,但不要忘记那是在怎样的一个时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大多数地方,跨种族伴侣都是非法的,这是许多人面临的一个悲伤和令人不安的现实,而直到这张照片拍摄近十年后,跨种族婚姻才在全美国完全合法化。

上色老照片|纳粹女子身体检查现场、活了137岁的印第安人 - 天天要闻

上图为20世纪70年代一个年轻的美国女性在野外亲近大自然的原始活动,此时正是嬉皮士文化兴起的时代!一个以文化变革、妇女赋权和各种致幻物质实验而闻名的时代。

画面中这位女性没有穿任何衣服,她将自己的肉体完全置身于大自然中,周围环绕着绿色植物,她抱着一丛绿叶灌木,尽管看起来不太舒服,但她脸上却挂着笑容。

而这样的照片在那个时候是反传统文化的象征,也是是相当禁忌和标志性的,而这样的画面绝对不是你在了解1960-1970年代时在历史书上能够看到的东西。

上色老照片|纳粹女子身体检查现场、活了137岁的印第安人 - 天天要闻

上图为1945年一名美国士兵亲吻女演员玛琳·黛德丽。这名士兵刚刚从二战战场中乘船返回美国,在军舰靠岸时,女演员玛琳·黛德丽正在码头等候。

在见到玛琳·黛德丽后士兵们都很激动,士兵们把她抱到船的舷窗上,一名士兵短暂地玛琳·黛德丽和接吻了。

在经历了一场漫长而痛苦的战争之后士兵回到自己的祖国,这是多么热烈的欢迎!虽然这看起来像是一对等了好几个月终于拥抱的情侣,但他们却根本不认识!

上色老照片|纳粹女子身体检查现场、活了137岁的印第安人 - 天天要闻

上图为上世纪30年代纳粹德国的纳粹女子团成员正在接受女教官检查身体,女子成员们穿着时尚的运动衣,挺着胸膛骄傲地接受检查,而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一个女孩更加努力地承受着她的审视,让自己的体格看起来更加强壮,并且我们可以看到纳粹女子团的选人是非常严格的,首先身体体格得达标。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