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三星堆遗址考古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23年05月04日20:27:21 历史 5454

5月3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发布关于颁授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决定。其中,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被授予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也成为四川省唯一荣获此奖的青年集体。此前,考古队曾荣获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据了解,这支考古队参与了“考古中国”“海上丝绸之路考古”等国家重大战略,在三星堆祭祀区新发现中负责第5、6、7号坑工作,累计工作近30个月、7000多小时,出土数千件珍贵文物,其中不乏有金面具、龟背形网格状器等重大发现。在这个共有32人的团队中,35周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更是高达87%,年轻的教授和老师们带领着一批以“90后”为主的青年学子,树立了青年人才标杆,成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榜样。

川大考古青年 彰显年轻力量

“这群年轻人个个都是‘全能型人才’。”谈起川大三星堆遗址考古队中的青年们,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于孟洲欣慰地感叹道,“你会发现,无论是在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他们都能够想办法利用各种新奇的方法去解决,他们有着超强的适应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理解和接受新事物。”事实上,许多川大考古学子在三星堆考古队时,不仅要做好坑内的工作,要随时支援周边仓里的工作,同时还要完成自己的学业课业任务。“而尽管偶尔会因为学习工作进展不顺感到愁闷,但总体上来说,他们却都能够‘应对自如’。”回忆起与学生们共同“坑内作业”的日子,于孟洲的言语间无时不表露着对于考古队中年轻力量的信任与赞扬。

川大三星堆遗址考古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 天天要闻

在工作中,他们是靠谱的队员;在生活中,他们也是普通的、可爱的年轻人。在三星堆一线的发掘现场,仔细观察考古人员身穿的考古防护服,就会发现各种有趣的涂鸦,令人忍俊不禁。这群有着不平凡青春力量的考古青年,也喜欢漫画、音乐、美食,热爱生活。在长期的共同相处当中,于孟洲完全打破了以往对于当代年轻人的固有印象:“他们在考古现场、日常生活中,与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状态有着很大的反差,他们有着强大的青春活力、丰富的内心世界,更有着对于专业的一腔热血和钻研精神。”

追溯历史真相 科技助力研究

三座坑中出土的文物编号达数千个,而庞大的数字背后,不仅关乎现场的考古发掘,还涉及巨大的数据整理、精细的清理修复和详细的分析研究等工作。

在研究工作中,考古队通过高科技手段进行溯源测试,分析铜器的铅同位素、微量元素等,发现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产地非常复杂,拥有着不同区域的原料、技术和设计风格。通过对各类文物系统地科技分析,团队还尝试复原三星堆与周边其他区域文化之间资源、文化技术的联系。种种研究改变了过去对巴蜀地区、古蜀文明“偏远”“闭塞”的印象。一个以三星堆为中心的古代商贸与文化网络呈现在人们眼前,文明交融、往来流通的三星堆。

川大三星堆遗址考古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 天天要闻

此外,团队还特别采用了全新的实验考古方法,对文物的痕迹、状态进行研究,通过复制、模拟,来验证曾发生过的场景,从而探寻历史的真相。例如,三星堆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形态各异的铜铃,但由于铃舌脱落无法发声。于是,考古队根据原本合金的比例将这些铜铃拿去做了一比一复原,尝试“复刻”来自古蜀的神秘铃音。令于孟洲印象最深刻的是六号坑木箱的发掘,除了增加发掘中的精细度外,也增加了发掘现场的科技检测工作。当然,现在仍处于实验室考古阶段的六号坑发掘,还笼罩在层层迷雾之中。据了解,实验考古方法目前在国内尚未普及,但团队会依托三星堆进行一系列全新的深入研究。

传承青年精神 传播考古文化

从参与发掘至今,川大考古队已经轮换了多批博士、硕士、本科生到三星堆现场参与工作。而如果说川大老一辈考古人的努力更多是通过遗址作业,从文物中求索历史的真相,那么年轻的川大考古人则是在继承前辈勤奋、坚守精神的基础上,更加紧跟时代发展趋势,让更多人听见了考古人的声音,看到了中华文明的伟大。

“考古要走向社会,才能发挥真正的社会价值。”为了助力考古文化“破圈”、中华文化传播,除了现场考古发掘和文物研究,川大三星堆遗址考古队不仅参与了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等课题10余项,在《考古》《文物》等权威刊物发表论文百余篇,还面向全国青少年群体举办了科普讲座50余场,并通过电视节目、纪录片等方式,将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大众的语言,让更多的人更好地认识考古工作,了解考古文化,理解中华文化。

川大三星堆遗址考古队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 天天要闻

近年来,文博考古在年轻人中越来越“火热”。“从考研的情况来看,我们学院近年来也有非常多不同专业的同学前来报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内心对考古生出一份热爱。”于孟洲说。他表示,川大三星堆遗址考古队将来必然会继续致力于考古发掘和研究,承担还原全面、真实、鲜活的中华文明的历史重任,同时也希望川大三星堆遗址考古队的青年精神能够感染更多的年轻人,让考古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王嘉 实习记者 王茹懿 供图 主办方 编辑 刘永豪 实习编辑 王淇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国台办再批赖清德所谓“团结十讲”:对任何“台独”分裂行径决不容忍、决不姑息 - 天天要闻

国台办再批赖清德所谓“团结十讲”:对任何“台独”分裂行径决不容忍、决不姑息

今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就台湾地区领导人相关言论答记者问。问:台湾地区领导人7月1日进行所谓“团结十讲”第四讲。请问对其中涉两岸关系内容有何评论?答:赖清德昨天的讲话再次暴露其妄图“倚外谋独”“以武谋独”的险恶用心。其悖逆岛内民众渴望和平发展的主流民意,罔顾台湾同胞生命安全和利益福祉,蓄意挑起两岸对立...
精辟:中美之间没有回旋余地,唯有征服 - 天天要闻

精辟:中美之间没有回旋余地,唯有征服

中美关系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当今世界最重磅的双边关系。从1979年建交开始,两国关系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时而平稳,时而刺激,到如今,感觉像是直接冲下了悬崖。有人说,中美之间已经没有回旋余地,唯有征服。这话听起来有点儿吓人,但仔细想想,也不算完全
葛兆光|把所学所思“传递给别人”——李菁《历史的钟摆》序 - 天天要闻

葛兆光|把所学所思“传递给别人”——李菁《历史的钟摆》序

一李菁在撒马尔罕旅途中给我写信,让我给她对历史学家的访谈录新书写一篇序文,我其实很犹豫,因为她对我的采访也收在这本书里,这让我很难拿捏序文的分寸。不过,看了书的部分内容之后,我又有些释然,因为这里涉及的学者们,除了较早过世的费正清之外,我和其他人多少都有或近或远的交道。我和傅高义先生见过两面,特别在...
宗室嵩森:常宁六世孙,27岁中举,40岁中进士,64岁官至尚书 - 天天要闻

宗室嵩森:常宁六世孙,27岁中举,40岁中进士,64岁官至尚书

前言:恭亲王常宁,是顺治帝的皇五子,康熙帝的皇弟,可以说在康熙朝是显赫的王公家族。然而,随着一代又一代的繁衍,到了清朝中晚期,大多数子孙后代都沦为了闲散宗室,不得不去自谋生路。但是,从常宁的子孙人生来看,通过宗室科举入仕的案例较多,有的位居
每天涌入5.6万人,日挣333万!开封万岁山上半年营收超6亿,11亿对赌协议稳了? - 天天要闻

每天涌入5.6万人,日挣333万!开封万岁山上半年营收超6亿,11亿对赌协议稳了?

7月1日晚,河南开封万岁山武侠城交出上半年成绩单——营收超6亿,客流破千万,用一份亮眼的数据宣告“泼天的流量”已成功变现。根据景区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其实现综合营收6.04亿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162%。客流量的增长更为迅猛。财报披露,上半年入园人次高达1024.2万,同比增幅达到惊人的239.33%。记者根据财报数据...
王建煊:两年内我会让台湾与大陆统一,绝不向美国军购 - 天天要闻

王建煊:两年内我会让台湾与大陆统一,绝不向美国军购

提到台湾问题,很多人自然想到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岛内“台独”势力,更有不少人感到疑问,为何台湾地区就没有主张两岸统一的领导人?实际上,在“台独金孙”赖清德上任之前,曾经有一位竞选人提出了两岸和平统一的主张,此人就是台湾地区新党领导人——王建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