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三次被撤销职务,1979年被判死缓

2022年12月27日22:52:09 历史 1009

新中国最有名的农民非陈永贵莫属,他本来只是山西昔阳大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陈永贵的名字伴随着“农业学大寨”的浪潮飞向了全国。成名后的陈永贵很快就登上政治舞台,1975年担任了副总理,从一个贫苦农民,成为了副国级干部。

他曾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三次被撤销职务,1979年被判死缓 - 天天要闻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也是农民出身,他曾与陈永贵相提并论,名叫陈以梅。毛主席针对发展农业生产曾评价:“我们要靠陈家庄的陈以梅,大寨的陈永贵”。只不过,比起陈永贵,陈以梅的仕途非常坎坷,曾经三次被撤职,后来还被判死缓。那么,陈以梅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陈以梅出生于1917年,山东省济宁曲阜县陈家庄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陈以梅这个人留下的资料不多,而且这些资料都没有记录陈以梅的性别,从名字来看,陈以梅听着像是女人的名字,但笔者咨询了那个年代的几位老人,他们都说陈以梅是一个七尺男儿。

他曾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三次被撤销职务,1979年被判死缓 - 天天要闻

山东因为解放较早,所以土地改革运动进展较快,1949年,陈以梅就开始在村里成立农业互助组,带领村里的老弱病残共同致富。1952年,陈以梅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获得了五一劳动奖章,他也成为全国人民的学习榜样。

毛主席对陈以梅的农业合作社非常欣赏,曾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这篇文章中,专门提到过陈以梅的农业合作社。1956年,毛主席又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了“我们要靠陈家庄的陈以梅,大寨的陈永贵”,表扬了他在当地农业发展中作出的贡献。

他曾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三次被撤销职务,1979年被判死缓 - 天天要闻

当时陈以梅与陈永贵一东一西,遥相呼应,都是新中国农业领域涌现出来的模范人物,非常有名气。1957年,陈以梅又被评为了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两年后,他还受邀前往北京,参加了十周年国庆观礼活动。

不过,相比陈永贵,陈以梅的仕途比较坎坷,1961年,陈以梅被撤销了职务,这次是他第一次被撤职,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是被“阶级敌人”夺了权。1963年,陈以梅重新上台,1964年,毛主席又提到了陈以梅,并且批示了陈以梅被“夺权”这件事。毛主席说:“曲阜陈家庄陈以梅被打下去了,(粮食)亩产从500斤降到300斤,去年再上来,(粮食)亩产从300斤翻到500斤。”

他曾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三次被撤销职务,1979年被判死缓 - 天天要闻

1966年,十年特殊时期开始,这一年,陈以梅第二次被撤销职务。不过,陈以梅毕竟是劳模身份,随着十年特殊时期的进行,他也逐渐登上了政治舞台。1968年,陈以梅重新复出,被任命为曲阜县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此后又担任了济宁市地委委员等职务。

然而,那段时期,陈以梅也逐渐与“四人帮”走到了一起,执行了很多“四人帮”的路线,因为这个原因,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陈以梅被审查,同时也第三次被撤销职务。审查两年后,也就是1978年,陈以梅被开除党籍,1979年,经过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陈以梅因“阶级报复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他曾是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三次被撤销职务,1979年被判死缓 - 天天要闻

这次判刑之后,陈以梅的家属认为量刑过重,申请上诉,1982年6月,经过济宁市中级人民法院重审,陈以梅因“报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1989年,陈以梅出狱,出狱后,陈以梅回到家乡,晚年主要生活在老家,于1998年离世,终年81岁。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 天天要闻

铭记历史记忆,凝聚民族复兴力量 | 新京报社论

▲资料图:北京卢沟桥上的石狮。图/新华社“我们是善战的前锋,我们是民众的武装,从无畏惧,决不屈服,永远抵抗,直到把日寇逐出国境,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1939年,29岁的河北青年张松如离开正定省立七中,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这一年,他以“公木”的笔名与音乐指导郑律成合作创作了这一组《八路军大合唱》。此前两...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 天天要闻

谁能想到,一次无礼竟为秦国的崛起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众所周知,分封制是周王朝的核心,而礼制则是其核心中的核心。那时候讲的“礼”,跟现在的“礼”有很大的不同,但也有些相同之处。我们可以理解周“礼”为现在的“礼貌”,周朝贵族才讲“礼貌”,普通国人、野人、蛮夷戎狄是不讲的,或者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东
什么是胜利? - 天天要闻

什么是胜利?

战争的最终目标当然是取得胜利。 人们总是期望看到胜利的场景:扛着红旗,将旗帜插到对方阵地上,欢呼雀跃,国与国开战,谁都希望胜利。 但是,近年来的三场战争却让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