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11月初,王洪文在上海成立了“工总司”,“工总司”成立后,王洪文要求上海市委承认其合法地位,不过,上海市委认为“工总司”的成立违反了上级的规定,所以表态不支持“工总司”。
王洪文得知上海市委的态度后非常生气,于是就带领“工总司”的成员准备北上告状,最终列车停靠在安亭车站,造成了中断交通三十多小时的安亭事件。11月12日,张春桥前往安亭车站,与王洪文密谋,促成了安亭事件的解决,王洪文也率领大部分“工总司”的成员返回了上海。
不过,“工总司”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有一部分成员坚持北上告状,坚决不返回上海,这些人又从安亭车站继续北上,因为没有带头人,队伍乱哄哄的,当到达昆山时,他们决定选出一个带头人。当时队伍中有人喊了一句:“谁是党员?主动站出来”。一个名叫耿金章的人便站了出来,他的确是党员,但也是这支队伍唯一的党员,于是耿金章就成了这支部队的带头人。
耿金章在安亭事件中并没有服从王洪文,他选择继续北上,并成为北上队伍的带头人。当耿金章率队到达苏州时,张春桥着急了,便又前往苏州与耿金章谈判,答应了耿金章的要求,促使耿金章率领队伍返回上海。
本来张春桥要求耿金章返回上海后解散队伍,但耿金章却不想解散队伍,而且他还把队伍命名为“北上返沪第二兵团”,简称为“二兵团”,并担任了“二兵团”的“司令”。“二兵团”名义上属于“工总司”,但随着发展,“二兵团”的人数达到五六十万人,比“工总司”大本营的人数还多。
王洪文怎么都没有想到,一个小小的耿金章居然会成为自己的心腹大患,他自然对耿金章表示不满,并多次要求耿金章解散“二兵团”。耿金章也非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权力,自然不会轻易解散“二兵团”,并且他也把“二兵团”看成自己与王洪文斗争的资本。
在这种背景下,王洪文把耿金章从“工总司”开除,不再承认他是“工总司”的成员。另一方面,已经与王洪文勾结到一起的张春桥也介入到二人的竞争当中,不过,张春桥明显是帮助王洪文的,他曾多次约耿金章面谈,要求他解散“二兵团”,服从王洪文的管理。
耿金章自然不会放弃到手的权力,但他还是比较认可张春桥的,自己也想与张春桥拉帮结派,只是张春桥看不上他,明里暗里都是帮助王洪文。“一月风暴”之后,张春桥逐渐掌握了上海的核心权力,他也再次找到耿金章,希望耿金章能解散“二兵团”,如果他能解散“二兵团”,张春桥还能让他当选上海市人民公社的常委。
耿金章解散“二兵团”之后,张春桥果然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不过,上海市人民公社只是个临时组织,1967年2月份,上海市革委会取代了上海市人民公社,耿金章又成了“光杆司令”。2月25日,耿金章接到通知,王洪文要约自己在国棉三十一厂谈判,耿金章如约到达,却没有等来王洪文,而是等来了几个壮汉。耿金章也被关押起来,这位曾经被王洪文视为心腹大患的“二兵团司令”,最终成为了王洪文的手下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