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一顿饭背后的作风对决

2025年06月16日23:40:15 历史 7366
【时政】一顿饭背后的作风对决 - 天天要闻
【时政】一顿饭背后的作风对决 - 天天要闻
来源:新华网

一顿饭背后的作风对决

今天,为什么如此强调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用“延安作风”打败了“西安作风”。1940年,抗日战争处于艰苦的战略相持阶段,日军接连不断地在大后方实施毒辣的大“扫荡”作战,人民生活苦不堪言。3月25日,陈嘉庚老人因没有能够对国内战况以及民众疾苦详细了解,而深感“义有未尽”,决定亲自乘坐飞机回到重庆,看一看国内的真实情况,同时慰劳一下忠勇抗战的将士们以及遭受苦难的百姓。

为了能够讨好陈嘉庚,蒋介石特批了8万元作为招待经费。在重庆,陈嘉庚的吃穿住行都被国民党官员们“尽善尽美”地安排着,但是他却自始至终闷闷不乐,愁眉不展。无奈之下,陈嘉庚不得不在报纸上连续三天发出罢宴的声明:“在此抗战中艰难困苦时期,望政府及民众实践节约,切勿消耗物力!”看着眼前极度奢侈、挥金如土的国民党官员,陈嘉庚无比失望,感叹道:“那些国民党中央要员都是身居国家要职,但都假公行私,贪污舞弊,生活奢华。中国的救星不知在哪里?”

后来,陈嘉庚一行来到了延安,在延安8天的时间里,他与延安社会各界人士都进行了深切的交谈。一天,毛主席请陈嘉庚一起吃晚饭,饭菜极其简单,只有白菜、咸萝卜干,另外还有一大碗的鸡汤。毛主席指了指鸡汤,笑着说:“我没有钱买鸡,这一只鸡是邻居大娘知道我有远方来的客人特意送来的。”极其简朴的一顿饭,陈嘉庚却吃得津津有味。

回到重庆后,陈嘉庚立马就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他直截了当地向民众说道,延安让我有了前所未有的拨开云雾见青天之感,中国的希望在延安,这是我中华民族之幸事。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并坚持了一整套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今天,党的作风绝不是小事。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总书记深刻指出,风险越大、挑战越多、任务越重,越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策划:储学军 车玉明 刘加文

统筹:肖阳 唐心怡 

编导:崔祎璁 常颖 田粟

设计:李权 王亚婧

 出品:新华网股份有限公司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 天天要闻

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艺术呈现中国报人形象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7月7日电 (记者 应妮)时值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和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7日在京联合宣布,双方联袂打造的原创话剧《一张报纸的抗战》将于今年底搬上舞台,并在北京和香港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 天天要闻

荆汉运河一旦开通,对传统的长江航运将会有多大的影响呢?

荆汉运河早在2015年就被湖北省的专家团队提出来建设的水利工程,湖北省的专家团队为何要提出建设荆汉运河工程呢?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彻底解决长江中游地区的河道弯道太多的航运瓶颈问题,以提升我国第一大江河长江的运输效率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 天天要闻

“七七”事变88周年祭

#端午纳福#1937年7月7日,那个被血与火浸透的夜晚,如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深深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之上。88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卢沟桥的每一块石板、每一尊石狮,都在静静诉说着那段不能忘却的记忆,“七七”事变,不仅是全面抗战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 天天要闻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

新华社香港7月7日电 记者手记:夜泊维多利亚湾新华社记者黎云1942年的一个夜晚,一条小船从维多利亚湾悄然驶出。船上乘坐的,有国民党左派领袖何香凝、著名诗人柳亚子。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 天天要闻

跨越时空的历史回响:长沙医学院学子走进何叔衡故居

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红网时刻新闻7月7日讯(记者 任晔 实习生 周子怡 通讯员 殷雨涵 忻晨)7月5日,长沙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同心振乡,同心燃梦”团队来到中共一大代表何叔衡的故居参观学习。团队参观何叔衡故居。走进何叔衡故居,团队成员们仿佛穿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 天天要闻

(抗战胜利80周年)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中新社北京7月7日电 题:卢沟桥上,“90后”接棒“90后”抗战亲历者 作者 杜燕 周锦麒 烈日下,卢沟桥上,已不见那位戴着草帽、向世界各地游客讲述抗战历史的老人。映入眼帘的,是身着蓝色志愿者马甲的“90后”——郑然。 接过93岁爷爷郑福来的“历史接力棒”,郑然站在桥头,向过往游客讲述铭刻于古桥的抗战历史与不屈精神...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 天天要闻

新闻8点见丨一位敌后剧团老兵的抗战记忆

新闻8点见,多一点洞见。每天早晚8点与你准时相约,眺望更大的世界。如果人生是一幕戏剧,主人公黄石文的故事仍在上演。98岁,头发花白,走路要拄拐杖,但他始终把上身挺得直直的。近两个月,每天晚上7点到9点,趁着这段最安静,也是头脑最清醒的时候,黄石文坐在养老院5楼的房间里,一字一字讲出过往人生,面前的电脑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