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个小人物,他的举动意义也很单纯,他只是一时性起,不惜以生命的代价来捍卫事态的真相。
但他的举动震撼了后世,人们没有因为他地位低下而遗忘了他,也没有因为他未建立卓越功勋、留下治世良言而轻蔑于他。
唐代宗李豫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追封他为兵部尚书,可配享唐睿宗李旦的庙庭。
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他死后一千年,时任陕西巡抚毕沅亲笔书写“唐代国公安金藏墓”,令人立碑为志。
再二百年后,1986年被公布为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建立了保护组织和科学记录档案。
现如今,他的墓葬所在村,陕西永寿县监军镇永安村,村民自发地成立了墓碑文物保护组织,设专人看管保护。
这个人名叫安金藏,唐代中期人,起初身份只是唐睿宗李旦身边的一个优人,专司宫廷音乐、祭祀舞乐之类。有史料明确记载,这个安金藏是个胡人,西域安息国(现今伊朗地区)人,古老的粟特族。
唐高宗李治驾崩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先后废了三子李显、四子李旦的皇帝位、太子位,自己登基为帝。面对李氏王族的反叛势力,武则天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戒之心,就连自己的亲生儿子也在时刻要防御之列。
正巧,有人诬告太子李旦反叛,武则天疑神疑鬼,为以防万一,派来俊成审理此案。来俊成可谓武皇一朝最为能做的酷吏,他发明了非常残忍的审讯刑具,刑讯逼供的手段空前绝后,经他审讯的官员前后有二百多名,不死既残,屈打成招,全部招供。
来俊成带人迅速包围了太子殿,将太子李旦身边的人尽数抓捕,许多人畏惧来俊成的刑讯逼供,纷纷违心招供,唯有安金藏慷慨陈辞:太子根本没有谋反之心,“若不信金藏之言,请剖心以明皇嗣不反!”
安金藏说到做到,随即拔出佩刀,奋力刺入自己腹中,瞬间血流如注,肠子散落一地,自己随之昏倒在地。
武皇听闻之后,大为震惊,即刻命人将安金藏抬进宫中,命御医全力诊治。太医不敢怠慢,仔细把肠子放回其腹中,以桑白皮为线精心缝合刀口,敷之以上等草药。安金藏真是命不该绝,过了一宿,他竟然奇迹般苏醒过来。武后亲临探视,极为感慨:“太子(李旦)有冤,自己却不能辩白,反而让你为他洗脱罪名,太子不如你忠诚呀!”随即下诏终止案件审理,李旦因此而幸免于难。
公元705年,唐睿宗李旦复位以后,感激安金藏当初的仗义之举、舍身相救之恩,将他擢升为右武卫中郎将。
公元712年(先天元年)八月,唐玄宗李隆基,“追思金藏忠节,下旨褒美,擢拜右骁卫将军,乃令史官编次其事”。不但提拔了安金藏官职,还下令让史官把这一义举详实地编写在史料之中。
公元732 年(开元二十年),唐玄宗加封安金藏为代国公。
安金藏自剖腹腔,关键时刻为他人证明清白,可谓千古一人。他此举的意义在于,在强大的权力面前,毫不惧怕惨无人道的酷刑逼供,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也要捍卫事实真相!
安金藏只是一个小人物,但他此举对大唐朝堂有着不可估量的震撼作用,就连武则天本人也十分敬佩,其后数十年,大唐朝野政风清廉,官员敢于直言、谏言,开创开元盛世,无不折射出安金藏侠肝义胆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