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谁人不贪,你杀得完?”朱元璋回了6个字,令贪官哑口无言

2022年11月01日16:08:15 历史 1573

古语有云: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在封建社会,当上三年清廉的知府,就能赚得十万两雪花白银。这还算做官有良心的,倘若再昧着良心,还不知要赚多少黑心钱。

“天下谁人不贪,你杀得完?”朱元璋回了6个字,令贪官哑口无言 - 天天要闻

无官不贪,这一点连古人自己都承认,要不然也不会用“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来形容旧时官场。

在古代,由于封建律法不健全,官员的任用也全凭皇帝个人喜好,很容易导致贪官污吏横行,历朝历代莫不如是。

即便是康熙皇帝这样英明神武的“千古一帝”,在他执政晚年时期,也出现了吏治松弛的严重问题。

康熙皇帝在位时并没能很好地处理贪腐问题,这也导致雍正皇帝登基时,号称“康乾盛世”的大清朝国库竟然仅有数百万两的结余。

“天下谁人不贪,你杀得完?”朱元璋回了6个字,令贪官哑口无言 - 天天要闻

要不是雍正皇帝励精图治,恐怕清朝还真会步元朝后尘。

对于古代的皇帝们来说,要想重振朝纲,首先要做的就是狠抓吏治:一方面大力提拔任用贤明的大臣;另一方面惩处罢免那些贪官污吏。

在这方面,做得最严厉的还是要属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在位期间开创了“洪武之治”,惩处了一大批贪官污吏,使得饱受战乱的中原百姓,在时隔百年后终于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在古代的数百位皇帝中,要说谁最痛恨贪官污吏,那绝对非朱元璋莫属。

“天下谁人不贪,你杀得完?”朱元璋回了6个字,令贪官哑口无言 - 天天要闻

朱元璋对贪官痛恨到什么程度呢?他在《大明律》之外还专门颁布了一部《大诰》,作为惩罚贪官污吏的依据,而且惩罚的手段极为严厉。

朱元璋在惩处贪官污吏时,常常会因为个人的喜怒出现法外用刑的情况,当他认为《大明律》中规定的刑罚不足以惩治那些罪大恶极的贪官污吏时,就会采用《大诰》作为惩罚依据。

而且,为了警示那些贪官污吏,朱元璋还发明了一系列的酷刑,其中最残酷的当属“剥皮楦草”。

何为“剥皮楦草”?就是把贪官污吏的皮完整地剥下来,然后在里面填充干草,悬挂在衙门的大堂之上,以此来警示继任的官员,切勿贪赃枉法。

“天下谁人不贪,你杀得完?”朱元璋回了6个字,令贪官哑口无言 - 天天要闻

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并非是没有缘由的,这一切都与他小时候的经历有着极大的关系。

朱元璋晚年时,在与皇子皇孙们聊天时,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三尺,奠何肴浆!”

在朱元璋17岁那年,家乡因为遭遇干旱和蝗灾饿死了很多人,后来又爆发了极为严重的瘟疫,朱元璋的父母和大哥在半个月内先后病逝。

按理说,在这种瘟疫横行的时期,亲人病逝之后应该早点入土为安,以免再次传播瘟疫。

可朱元璋只能跪在地上抱着父母的遗体哭泣,却没有办法让双亲入土为安。因为他家一丁点田地都没有,连父母去世了也没有地方安葬。

“天下谁人不贪,你杀得完?”朱元璋回了6个字,令贪官哑口无言 - 天天要闻

后来还是同村一个叫刘继祖的人,看到年少的朱元璋和二哥哭得实在可怜,念着两家好歹是邻居一场,于是拿出一块地送给朱元璋家,才使得朱元璋父母入土为安。

朱元璋后来当上皇帝时,刘继祖已经过逝多年了,可朱元璋却仍然牢记他当年的恩惠,下旨追封他为“义惠侯”,世袭罔替。

从朱元璋少年时期的遭遇,就能够看到当时元朝末期的官僚是多么的腐败。

百姓们遭到了灾害,饿死、病死了很多人,甚至连埋的地方都没有,可官府对此却不闻不问。不要说开仓赈灾了,还变着法子压榨穷苦百姓。

“天下谁人不贪,你杀得完?”朱元璋回了6个字,令贪官哑口无言 - 天天要闻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因为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自然对贪官污吏痛恨不已。他深知,只有铲除了天下的贪官,百姓们才能过上好日子,所以他对待贪官从不心慈手软。

朱元璋在位期间,大约杀掉了将近16万的贪官,只要是被他抓到的贪官污吏,无一不是落个抽筋扒皮的极刑。

有一次,一位官员因为贪了一点小钱被朱元璋查到,朱元璋下令将其斩首示众。这位官员觉得自己很愿望,于是就问朱元璋说“天下谁人不贪,你杀得完?”

朱元璋看着台下的贪官,邹紧了眉头,轻轻地回了6个字:“你怎知杀不完?”

“天下谁人不贪,你杀得完?”朱元璋回了6个字,令贪官哑口无言 - 天天要闻

朱元璋这种淡漠的语气,再加上他冷酷的表情,无不彰显他惩治贪腐的决心,顿时令贪官哑口无言。

而且,朱元璋惩处贪官一视同仁,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开国勋贵,只要被他发现有贪腐的行为,必定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很多人都觉得朱元璋诛杀功臣太残酷,其实这些被诛杀的明朝开国功臣,多少都有贪腐行为,被诛杀也就不足为奇了。

只不过,也正是由于朱元璋的手段太严厉,以至于被很多人误认为是暴君。

其实,朱元璋可并非是暴君,相反他在古代的皇帝中,应该是最爱民如子的一位好皇帝了。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扬之:谁该有核,谁该无核? - 天天要闻

扬之:谁该有核,谁该无核?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之】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谈论“历史”时,所涉的往往都是些陈年旧事。譬如当年那场发生在阿以之间的“六日战争”,屈指一算已过去差不多一个甲子了。而在今天,一场战事却能在硝烟尚可见、后果难以辨的情况下即被冠上历史教科书般的名称:如刚刚结束的美以对伊朗发动的“十二日战争”。虽然时移世易...
王皇义:再说“一生填写的志愿书” - 天天要闻

王皇义:再说“一生填写的志愿书”

再说“一生填写的志愿书” □王皇义 入党要写申请,填写“入党志愿书”,经组织批准后才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然组织入党一时,思想入党一生。要做到思想入党,一生都要填写“入党志愿书”,一辈子做一名真正的先进分子,真正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一、一生干
王毅:通往和平的道路就在脚下,实力带不来真正的和平 - 天天要闻

王毅:通往和平的道路就在脚下,实力带不来真正的和平

新华社巴黎7月4日电 当地时间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巴黎同法国外长巴罗共同会见记者并现场回答提问。针对记者问及中方对伊朗核问题以及当前中东局势的看法,王毅表示,伊朗核问题本可以成为对话协商解决国际纷争的范例,但如今却正在引发中东地区新一轮危机。世界虽然已听到和平的敲门声,但最终未能...
早AI大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日起恢复开放;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 - 天天要闻

早AI大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8日起恢复开放;特朗普签署“大而美”税收和支出法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7月8日起恢复开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将于2025年7月8日起恢复开放,推出《为了民族解放与世界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详情>>“周一到周五,欢迎来齐鲁!”不止是热梗,更是诚意满满的邀约最近,随着“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爆火出圈,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