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中国人,是怎么加好友的?

2021年10月07日22:13:20 历史 1504
古代的中国人,是怎么加好友的? - 天天要闻

中国社交场合中重礼仪的传统由来已久,现代社交活动中使用的“名片”习俗可以追溯到汉代。史料表明,“谒”、“刺”是汉代社交活动中的重要介质,起到介绍拜访者、沟通宾主双方的重要作用。“谒”在西汉时广泛使用,形式主要有拜访之谒、庆贺之谒和问疾之谒。

汉代 谒

古代的中国人,是怎么加好友的? - 天天要闻

释文:进长安令/儿君(正面,没找到图

古代的中国人,是怎么加好友的? - 天天要闻

东海太守功曹史饶谨请吏奉谒再拜\请\威卿足下师君兄(反面)

古代的中国人,是怎么加好友的? - 天天要闻

释文进/师君兄(正面,也没找到图)

容丘侯谨使吏奉谒再拜/问/疾(反面)

三国 名刺

“名刺”也是一种类似于现代名片的文书简,兴于汉末,流行于六朝,以魏晋最盛行;最初用于官场,官员详细写上自己姓名、爵位、籍贯等内容,在重大场合互相投递,以便结交、问候之用,后来民间士人之间亦逐渐流行。

日本至今仍称名片为“名刺”。

古代的中国人,是怎么加好友的? - 天天要闻

释文:弟子黄朝再拜 问起居 长沙益阳字符宝

古代的中国人,是怎么加好友的? - 天天要闻

释文:丹杨朱然再拜 问起居 故鄣字义封

故鄣朱然再拜 问起居 字义封

□□朱然再拜 问起居 字义封

名帖|门状

汉代至隋代选拔官吏的制度如举孝廉、征辟、九品中正制等,可以归纳为察举制,其鄙陋之处就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对其进行了垄断,出身寒门的人几乎无缘仕途,所以上面所说的“名片”谒、刺,都是官员们的物件。

科举制度自隋代开始推行,庶民有了进入到统治阶级的机会,加之造纸工艺的进步,官场上拜访权贵、老师时的通报名片成了纸质的“名帖”。名帖随着政治上的需要而升级,变成了功能同于名帖而形式繁于名帖的“门状”

人们在逢年过节时,如果自己不能亲自登门,就会打发家人到亲友家投递名刺以表贺意。从此,名刺不仅有名片的作用,还有贺年片的功能,请柬也是由此而来。

古代的中国人,是怎么加好友的? - 天天要闻

清代 名片

清代有了“名片”这种称呼,由于书法整体水平的下降,开始采用了印刷术。民国以后,推翻了封建体制,讲究大同世界博爱平等,名帖由官场上走到了大众平民中间。手本的格式也趋简化,变成了现在的名片。

古代的中国人,是怎么加好友的? - 天天要闻古代的中国人,是怎么加好友的? - 天天要闻古代的中国人,是怎么加好友的? - 天天要闻古代的中国人,是怎么加好友的? - 天天要闻

扫码关注墨池视频号

定制专业书画家作品

抢购最具性价比文房

- end -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创者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书法屋

总监丨冯错

主编 | 王洋

编辑 | 土曾 小君 小梦

历史分类资讯推荐

危地马拉:拉丁美洲小国,因为美国的掠夺而陷入万劫不复 - 天天要闻

危地马拉:拉丁美洲小国,因为美国的掠夺而陷入万劫不复

说起拉丁美洲的历史,相信很多人会想起一个词汇:香蕉共和国。这个词汇指的是在近代的时候,拉丁美洲因为被美国控制,很多国家处于产业单一的状态。比如危地马拉只生产香蕉,所以得出个名字:香蕉共和国。其实拉丁美洲在世界历史上颇为尴尬:很多人印象里,认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何要杀了杨虎城,而只是软禁张学良? - 天天要闻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为何要杀了杨虎城,而只是软禁张学良?

1936年冬天的西安,寒风吹得城墙垛口呜呜作响。谁也没料到,张学良和杨虎城扣下蒋介石的那声枪响,不仅撞开了抗日的大门,更把两个人的命运拽进了截然不同的深渊。后来张学良被软禁到头发花白,杨虎城却带着全家倒在血泊里——同样是兵谏的发动者,蒋介石
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 - 天天要闻

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

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从国家能源局获悉:7月4日,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达到14.65亿千瓦,创历史新高,较6月底上升约2亿千瓦,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5亿千瓦。入夏以来,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等地电网负荷创历史新高。其中,江苏电网负荷首次突破1.5亿千瓦,最高负荷较春季平均增长近400...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全身上下都背负着典故的男人是谁吗? - 天天要闻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全身上下都背负着典故的男人是谁吗?

1. 胯下之辱典故:韩信年轻时家贫,曾遭市井无赖当众侮辱,被迫从其胯下爬过。韩信忍下了这奇耻大辱,后来发奋图强,成就大业。2. 一饭千金典故:韩信落魄时,常在河边钓鱼充饥。一位在河边漂洗丝绵的老妇人(漂母)见他可怜,连续几十天分饭给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