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国警哨到六七十年代刻语录的筷筒,这些老物件承载着时代的印记。大户人家的红金化妆盒、堪比豪车的三枪自行车标、精确到0.01克的戥子称,每一件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它们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一部立体的历史书,见证着那个年代的风云变幻与人间烟火。"
大家好,关于上一期最后一个物件还是有朋友猜错了,有人说那是打气孔的冲头,其实就是一个哨子,只不过这个哨子是民国时期警用的一个哨子。电视剧里民国时期,警察遇到一些突发情况都会先吹哨,就好比现在的警铃一样。今天继续为大家分享几个老物件,有认识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筷筒:时代烙印下的日常承载
这是一件六七十年代的筷筒,顾名思义就是放筷子的物件,但特殊的是上面清晰的写着伟人语录,时代背景很深的一个老物件。它不仅仅是一个收纳工具,更像是一本立体的史书,将特定时期的精神风貌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那个物资不算充裕但精神昂扬向上的年代,这样一个小小的筷筒,每天都在人们的生活中出现,时刻传递着时代的最强音 ,见证着一家人围坐吃饭时的烟火气息,也见证着时代的风云变幻。
化妆盒:大户人家的精致往昔
光看图片就知道这件东西经过漫长的时间洗礼了,这是一件化妆盒,整体木质的,红色表面有着金色的装裱,还有一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在过去肯定是大户人家使用过的东西。它宛如从民国旧梦走来,精致的木质结构,红金相间的奢华配色,无不彰显着主人曾经的尊贵身份。在民国时期,女性对美的追求在这个化妆盒中得到了体现。打开它,仿佛能看到女主人对着镜子精心梳妆,轻施粉黛的场景,那些胭脂、香粉曾装点过民国女子的绝代风华,而这个化妆盒,就是她们精致生活的忠实伴侣 ,承载着一个时代女性的浪漫与优雅。
三枪牌自行车标:民国 “豪车” 的身份象征
这是一个三枪牌自行车标,在那民国时期,一辆三枪牌的自行车卖一百多块,普通工人一个月才三四十块,这是当时很多家庭都不能承受的,当时的一百块放到现在知道也要上万了吧。在民国的街头巷尾,自行车是一种时髦的出行工具,而三枪牌自行车更是其中的 “贵族”。拥有一辆三枪牌自行车,就如同现在拥有一辆豪华轿车一般。这个小小的车标,是品质与身份的象征,它见证了民国时期城市交通的发展变迁,也反映了当时不同阶层的经济差异 ,承载着人们对便捷出行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永久牌自行车车标:经典传承的时代见证
永久牌的自行车车标,民国时期的产物,当然现在还有这个牌子,但是这个车标肯定是停产了。永久牌自行车在民国诞生后,便以其坚固耐用的品质赢得了大众的喜爱。它不仅是交通工具,更逐渐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这个车标,见证了永久牌自行车从民国时期一路走来的风雨历程,经历了战争的洗礼、社会的变革,却始终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如今,虽然车标样式可能已经改变,但永久牌自行车所代表的那种坚韧、可靠的精神,依然传承至今 ,勾起人们对过去岁月的深深怀念。
鼓风机:劳动智慧的丰收助力
这也叫谷风机,是用来把谷物和杂质分开,是那个时代的重要劳动生产力,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啊。在农业为主的民国时期,粮食的丰收关乎着无数家庭的生计。鼓风机的出现,大大提高了粮食清理的效率。农民们将收获的谷物倒入其中,通过手摇或脚踏产生风力,将轻的杂质如糠皮等吹走,留下饱满的谷物。它凝聚着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积累的智慧,是农耕文明的生动体现,见证了民国时期农村的生产场景和农民们辛勤劳作、期盼丰收的质朴愿望 。
戥子称:精细计量的岁月见证
戥(děng)子称,以前我还真不知道这个是干嘛的,现在终于弄明白了,这个称主要是用来称一些金银,药品,分量比较小的东西,它能精确到 0.01 克,在一些中药铺里应该还能见到这个物件。在民国的商业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戥子称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珍贵的金银首饰交易,需要精确计量价值;而在中药铺里,精准称取药材关乎着治病救人的大事。它小巧玲珑,却有着极高的精度要求,制作工艺精湛。每一次使用戥子称,都是一次对诚信和专业的考验,它见证了民国时期商业的繁荣与中医文化的传承 ,在岁月的长河中,默默记录着那些精细入微的交易和生活片段。
收音机:往昔的 “结婚三大件” 之声
这个堪称当年的结婚三大件之一的收音机,如图里的收音机也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变成了破烂不堪的物件,这种还是那种放磁带的。在民国晚期到解放初期,收音机可是家庭中的 “奢侈品”,是结婚时备受瞩目的重要物件。它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口,通过电波,人们可以收听新闻、戏曲、音乐等各类节目。一家人围坐在收音机前,收听着远方传来的声音,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是那个时代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 ,即便如今已破旧不堪,但它所带来的温暖回忆和时代意义,依旧熠熠生辉。
鞋楦:传统制鞋工艺的记忆
鞋楦也可以叫鞋撑,有人还记得这个老物件吗?过去人们做鞋,补鞋用的,现在这东西没人用喽!在民国时期,手工制鞋是主流,鞋楦便是制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根据不同的鞋码和款式制作而成,将鞋面套在鞋楦上进行缝制和修整,能确保鞋子的形状美观且合脚。从富贵人家的精致皮鞋到普通百姓的布鞋,鞋楦都发挥着关键作用。随着现代工业化制鞋的普及,鞋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所代表的传统手工制鞋工艺,以及与之相关的匠人精神,成为了那个时代手工制造业的珍贵记忆 ,是传统手工艺在历史长河中的一个缩影。
水烟袋:民国的吞云吐雾之器
这是民国的一个老物件,水烟袋,全身是黄铜的,靠水来过滤烟气的,现在可看不见有人用这个了。水烟袋在民国时期颇为流行,无论是在繁华都市的茶馆酒楼,还是在乡村小镇的寻常人家,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人们手持水烟袋,轻吸慢品,吞云吐雾间,或谈天说地,或享受片刻的悠闲。黄铜打造的水烟袋,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其精美的雕花、造型还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交文化 ,是民国市井生活的生动写照,如今虽已难觅其踪,但它在历史中留下的独特印记,依然让人回味。
手电筒:古董级的光明使者
民国古董级的手电筒,全铜的,保存的这么好真的少见。铝制的手电筒我见过很多,不过这种全铜的的手电筒我真的没有见过实物,对于手电收藏爱好家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一个物件。在民国时期,电力尚未普及,手电筒成为了人们夜间出行、照明的重要工具。这款全铜的手电筒,工艺精湛,材质上乘,相较于后来的铝制手电筒,更加坚固耐用。它曾在黑暗中为人们照亮前行的道路,无论是走街串巷的小贩,还是夜间巡逻的警察,都离不开它。对于收藏爱好者来说,它不仅是一件实用的老物件,更是民国时期工业制造和生活风貌的珍贵见证 ,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感和岁月的沧桑。
老油灯:民国微光里的温暖陪伴
这是一对小鳖灯,上面有工带花纹,小巧可爱。整体黑色喷釉,是民国时期的一对小物件。在没有电灯的民国夜晚,油灯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照明工具。这对小鳖灯,造型独特,以鳖为原型设计,憨态可掬。黑色喷釉使其更具质感,上面的工带花纹则增添了几分艺术气息。它们虽然光亮微弱,但在无数个夜晚,为人们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在昏黄的灯光下,一家人围坐一起,或是缝补衣物,或是促膝长谈 ,老油灯见证了无数家庭的温馨时刻,成为了民国时期家庭生活的重要符号,在岁月的角落里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这是什么
这个是什么有朋友知道吗?给你个提示,民国时期的物件,男人没有用过这个东西,是一件日常所需的一件物品,现在已经消失了。大家有知道的吗?有认识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大家一起探讨。还有朋友想起有什么老物件打在评论区,我会在下一期分享给大家,感谢大家的支持,有你们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