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图 侵删
在“数九歌”里,蕴藏着: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一直到“九九”结束。这些冬季的气候常识,只有中年人和老年人才明白。
而且 数三九和数四九,是冬季最寒冷的时候,冻手冻脚是常有的情况。河里的水结了厚冰,胆子比较大的孩子,会跑到冰封的河面上,玩耍和溜冰。
数三九:就是农历冬至日起,第三个九天,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
数三九的气候,经常会出现(严寒、霜冻、风雪)等天气现象。河面上结厚厚的冰层,冻得硬邦邦的,胆子大的人在冰上做活动,行走、滑冰、嬉戏、采冰。
年长的老人,爱讲谚语:最怕 三九天气暖,“三九日头笑,三月倒春寒”;三九开了河,麦子收成薄”等等。
其实,极端天气事件(霜冻、暴风雪、干旱、洪涝 等),通常与气候异常有关。遇到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时,我们要依靠科学的力量,来加强防范和应对工作。
网图 侵删
腊月:是岁末十二月份的最后一个月,别称有(腊冬、季冬、腊月)等,但是腊月的称呼 用的最多。
腊月初一,在民间称为“咬灾节”。人们会吃一些炒豆或炒瓜子,嚼去一年的灾祸,寓意:趋吉避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腊月是制作(腊肉、腊肠、腊鱼、腊鸡鸭)等,腌制食品的好时机。民间有“冬腊风腌,蓄以御冬”的说法。
尤其是〈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之间,天气寒冷干燥、雨水较少,肉类不容易变质,很适合风干肉类做成腊味。
在所有的“九九”中,到“四九”时最冷,是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 到了“九九”时,便寒气尽消,春近日暖了。
古代人没有信息来源,只能通过24节气来判断,利用“数九歌”来预测天气,每九天为“一九”,依次类推。
网图 侵删
数四九:是冬至后的 第二十八天到第三十六天。这个时候天气最冷,我们要注意防寒保暖。
我们的脖子,是最容易侵入寒邪的部位。 一定要避免吹风,穿上高领的厚棉衣或者羽绒服,出行时戴好(帽子、围巾、手套),防止受寒冻伤或者感冒。
还有(肩膀、背部、肚脐眼、膝盖、双腿、双脚),都要注意防寒保暖。
冬天是寒冷的季节,是人体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我们要适当的进行食补。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补充人体的营养和热量。
也可以按照中医诊方和医嘱,食用一些 冬补膏方,增强个人的体质和免疫力,健康的过好 这个冬季。
网图 侵删
腊八节:是农历十二月初八,是古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有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很多寺庙,会在腊八节前后,为百姓派发腊八粥。祝福百姓:福报满满,过一个快乐又安康的新年。这是一个传承(美好,祈求平安)的节日。
据说有的寺院,在腊月初八之前,由僧人手持钵盂 沿街化缘,把收集来的(米、栗、枣、果仁)等材料,煮成腊八粥 发放给穷人食用。传说吃了以后,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穷人把这种粥叫做“佛粥”。
我国<江南、东北、西北>广大地区的人们,仍然保留着吃腊八粥的习俗。但是用的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红豆、枣子、栗子、花生、白果、莲子、百合)等,煮成甜粥食用。 也有地方的人,会加入(桂圆和蜜饯)等同煮,营养和口感会更好一些。
在寒冷的冬季里,吃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既暖胃又营养,确实能增福增寿。这就是古人的智慧,为发明者和传播者,点赞!
腊八节一过,年味就越来越浓了。从喝腊八粥开始,之后便是(祭灶、扫房、炸年糕、宰猪羊、写春联)等等,直到腊月的最后一夜,就到了 除夕。 人们对过年,充满了无限的期盼。 那是新的一年,新的气象,新的希望,我们可以重拾勇气和自信,向着各自的人生目标,扬帆起航 …
网图 侵删
大寒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此时 年关的气息,也越来越浓,开始准备迎新年的工作。需要做三件事情,(除尘,贴窗花、贴门联,置办年货)。
除尘,就是南北方说的“扫屋”和“扫房”,把家里的“穷运和晦气”统统扫出门,这是一种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贴窗花和贴门联,是辞旧迎新、吉祥如意的意思,又是喜迎(新年、新春、新气象)的吉福和吉愿。家家户户都充满了热情,把各自的家里 装饰的很有年味,充满了浓浓的幸福感!
置办年货,在新的一年里,全家人团聚一起吃美食,是迎接新年福气的直接表现。每个家庭,都会准备充足的食材,过一个温馨又幸福的好年!
有的地方,选购和准备(消寒糕)食用。 民间有习俗,“小寒大寒,无风自寒”的说法。 在一年最冷的时节,人们有吃(糯米驱寒)的习俗。 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的功效,食用后人体感觉暖和,利于驱寒。 当然 过年宴会中,饺子、汤圆、年糕 也会粉墨登场。
大寒至,冬将尽,春将始,一切美好都将如约而至!让我们积蓄内心的力量,一起迎接春暖花开!
大寒节气之后,每数九天就是一个数九节,接着就是:五九,六九,七九,八九,九九,这样一年就过好了。 然后开启崭新的一年:龙年大吉!
网图 侵删
除夕夜的活动,也是千姿百态——贴挂千,摆设天地供桌、辞岁、守岁、迎岁 等等。
今年,离过年还剩27天,2月2日是北小年,2月3日是南小年,2月4日立春(新春)到了,2月9日是(除夕),2月10日是(春节),2月24日是(元宵节)
喜迎 2024年2月4日立春节气,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寓意和标志着:春天的开始,此时阳气渐长,万物开始苏醒,生机盎然,新的一年再次重启。
24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中国的24节气,准确地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对农业的耕种 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比如:“谷雨前后,种瓜种豆”,“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网图 侵删
24节气不是近代发明的,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代表了祖先的高超智慧。从(时令、气候、物候)中,摸索出来的一系列规律。
在国际气象界,我国的24节气,被誉为“第五大发明。” 这是做中国人的自豪,感恩古人智慧的赐福!
冬去春来,又一年;新的开始,新的人生目标;在岁月与四季中更迭,但是美好的祝福永不改。 祝愿所有中国人:龙年吉祥,安康幸福,万事顺遂!
✍ 资料来源:中年人的生活经验;书籍:《生活百科知识大全》,《二十四节气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