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养成|孩子不爱刷牙,怎么办

2020年11月13日23:28:11 育儿 1236

我朋友经常和我吐槽家里的萌娃,总是不喜欢刷牙,一刷牙就大哭大闹。面对刷牙这件事,成了他们母子关系和谐的最大阻碍。只要她把牙膏挤到牙刷上,强行抱着孩子硬把牙刷塞到嘴巴里,孩子就会大喊,妈妈是坏人,我不喜欢妈妈这些话。

我们都想要宝宝养成爱刷牙的好习惯,可是方法如果使用不当的话,结果就会适得其反。今天这篇就针对孩子刷牙这件事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以供参考。

1、读绘本

首先,让孩子接受刷牙这件事,从绘本开始。豌豆豆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出发,刷牙小火车》,陪孩子阅读的时候,可以拿着小牙刷示范刷牙的正确姿势。书中有一段文字是萝卜渣刷刷刷,玉米渣刷刷刷,我们可以改变一下音调,用童谣的方式唱出来,肉渣刷啊刷不动,这可怎么办?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孩子动动小脑瓜思考一下。

习惯养成|孩子不爱刷牙,怎么办 - 天天要闻

还有一本绘本是《牙齿大街上的新鲜事》,牙齿大街住着哈克和迪克,他们喜欢在牙齿里盖房子,喜欢收集饼干巧克力,计划把牙齿大街变成龃齿大街,非常形象的描绘了牙齿坏掉和治疗的全过程。如果孩子抗拒刷牙的话,可以和孩子讲,如果不刷牙的话,哈克和迪克就会住进牙齿里,会把牙齿砸出一个一个大洞,牙齿坏掉了就不能吃好吃的啦!

习惯养成|孩子不爱刷牙,怎么办 - 天天要闻

《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是五味太郎经典绘本,小朋友现在还不能理解牙医给病人看牙补牙的过程,相信再大一点就明白了“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当然,以上方法是针对像豌豆豆这么大的孩子。对于低幼龄孩子来说,接纳刷牙这件事需要慢慢来,切记不能暴力而为,让孩子对刷牙产生恐惧心理。

2、亲子示范

两岁左右的孩子,特别喜欢模仿大人的言行。刷牙的时候,一家人待在卫生间里一起刷,也可以来一个刷牙大赛,看谁刷得更快又干净。

在刷牙过程中,我们只奖励孩子做的好的时候,不去惩罚孩子做不好的方面。吃饭的时候讲究餐前仪式,那刷牙洗脸也可以进行一项洗漱仪式,想办法把刷牙当成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而不是硬性任务。

在刷牙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给孩子介绍一下为什么刷牙要用牙膏,牙膏里的氟为什么可以保护牙齿,爸妈用的电动牙刷为什么会有嘶嘶嘶的声音,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科普一些知识,比一味填鸭式的教学更有用。

3、制作成就感

我们可以在卫生间放一个台历,记录家里成员刷牙的情况,如果刷牙了就可以画一个红色笑脸,如果没有刷牙可以画一个蓝色哭脸,一周之后我们可以数一下谁的笑脸最多,谁的哭脸最多。笑脸多的成员,可以许一个小心愿,哭脸多的成员,家务活要多干点。

当然,刷牙和吃饭睡觉差不多,有的时候不想刷也不要苛责。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日积月累养成的,漏缺几天也不会对成长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

在育儿方面,我们要抓大放小,从长远目标看齐,不要太锱铢必较,不然生活的琐碎小事都会成为我们焦虑的导火索。

育儿分类资讯推荐

妈妈的模样 - 天天要闻

妈妈的模样

妈妈,是什么模样?是清晨煮粥时鬓角的白雾还是深夜盖被时垂落的发丝是风雨里为你撑伞的背影还是镜前装扮时灿烂的脸庞过去一年妈妈的故事曾经打动你我她们的模样你还记得吗?我们用“AI”绘出了她们的模样点击图片,回顾她们的故事01“天籁”妈妈·丹正和妈妈根藏卓玛来自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茫拉乡平时以放牧为生偶...
青年早新闻|“妈妈,我爱你,”一句话,孩子边说边泪崩 - 天天要闻

青年早新闻|“妈妈,我爱你,”一句话,孩子边说边泪崩

今天是5月11日,中国青年报“青年早新闻”来了——“青年关注、关注青年”!几分钟速览最新热点,带你走近“宝藏学校”、触达“青春团讯”、学习“榜样人物”、了解“服务动态”。今天,祝所有的妈妈安康常伴,笑颜永驻图片由AI辅助生成“妈妈,我爱你。”一句话,孩子边说边泪崩 婚姻登记实现“全国通办”新修订的《婚姻登...
孩子培训时受伤,培训机构:“自甘风险”!法院判了 - 天天要闻

孩子培训时受伤,培训机构:“自甘风险”!法院判了

不少家长会给孩子报一些文体类培训班,如果孩子上课时受了伤,所在的培训机构需要担责吗?乐乐是一名11岁的花样滑冰学员,在冰场训练时她不慎摔倒受伤,造成右股骨干骨折。培训机构以“自甘风险”为由,主张免责。什么是“自甘风险”原则?哪些情形适用于这项原则?法院又会如何判定?11岁女童在培训机构学花滑摔倒受伤致右...
母亲的泪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铭记 - 天天要闻

母亲的泪本就比我的血更值得铭记

“母亲一手抹着自己的泪,一手抹着我的泪;一会儿是这只手,一会儿是那只手,反复交替,上下左右,有点儿心乱手忙,又仿佛是别有用心的,是要用彼此的泪去堵对方的泪。”——《人间信》似乎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母亲的泪水。从一开始孩子出世时的剧痛,到后来蹒跚学步摔跤;哪怕孩子已经长大,待到奔向远方时,母亲的...
一个母亲最大的贡献,是自己的松弛感 - 天天要闻

一个母亲最大的贡献,是自己的松弛感

莫言曾在采访中说过,母亲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童年时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母亲却总能在缝补衣服时哼着小曲儿,在田埂上种菜时讲着故事。这种骨子里的松弛感,让他贫瘠的童年长出了一片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