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父母教育焦虑的话题一直被提到风口浪尖上,如今的社会环境导致的各方面教育矛盾越发凸显了。可以说自从当了父母,就没有一个不曾焦虑的,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焦虑也在变化。
但是你们真的焦虑对了吗?我并不反对父母的焦虑,因为古话说的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焦虑的背后本身也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期待。所以在这里我并不反对父母焦虑,只是想问你们焦虑对了吗?你们焦虑的问题是否真的值得焦虑?你们未曾焦虑的,是不是就那样一帆风顺?
这几天重温了一遍《在一起》,再次被《口罩》单元里海清饰演的梅爱华感动得几度落泪。
一句“做口罩我是认真的,救人我是认真的”,把女企业家的责任、担当和坚毅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得不说,摄影机前,海清能倾心诠释每个人物;
在生活中,她作为母亲的角色同样可圈可点。
如今14岁的儿子蛋妞(丹尼尔),就被教导得懂事、谦逊,学习也一点不输当年文化课第一,被中戏、北电同时录取的海清,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8岁就言之有物,思想有深度:
训练几个月,在亚洲游泳锦标赛上得三金一银:
有艺术造诣:
会书法:
能写诗:
文字清丽,富有感情:
随便翻一翻海清的微博,老母亲都不由感叹:得子如此,夫复何求!
不仅英语、体育优异,连文学、艺术都如此出众,要知道,后两项可是相当考验一个人的文学素养、感知力、观察力等软实力的!
也许你会说,这是明星的孩子,是别人家的孩子!我们普通百姓可不会教育出这么好的孩子,我们也没那个条件!其实绝对不是这样的,海清作为一个名人,她的工作也并不会比我们任何一个少,甚至不固定的工作时间可能更给不了孩子太多的陪伴。
总管身边焦虑的妈妈们,很多幼儿园时期就开始了每天使用“闪卡”学习汉字。小学阶段英语语法练习都每日必练,口算更是买了一本又一本。
但是,为什么孩子还是不能成为被人家的孩子?
其实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比纸面呈现的成绩重要多了,也更难学。它并不是靠简单的练习就可以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堆积,而且是在兴趣之上才能达到效果的。
比如说你期待孩子英语有卓越成绩,那么每天盯着拼写、做题可能最大效果也就在考试体现,但是真正应用起来,你永远做不到孩子自如的用英文写剧作或者是表演话剧等需要即兴发挥的东西。但是上面提到的海清的儿子可以,黄磊家的多多也可以,说明这并不是个例。
还有太多太多的综合能力,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想说的就是作为家长其实都是焦虑的,因为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总想给孩子最好的。如果不能始终陪伴孩子,就期待孩子自己的能力可以一直陪伴着ta成长。
但是目光仅盯着课本习题的家长,也许焦虑错了,眼下的成绩不代表未来,如果这个成绩暂时不错,但是是靠父母监督的,也许未来在父母叮嘱不到的地方还有下滑的空间。但是如果孩子综合能力提高了,也许在未来的道路上,不管在哪里都可以展翅飞翔。
所以你焦虑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