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孔天骄 石梦竹)近日发生多起家长大意将孩子锁在车内的险情。据安徽蚌埠消防救援部门接到的报警信息,在蚌埠禹会区一公园北门附近,一名2岁幼童不慎被锁在了车内,当天午后气温高达34℃。消防员破窗后,迅速打开车门将孩子抱出。由于车内高温闷热,幼童的衣物已被汗水浸透,还出现了中暑症状。
炎炎夏日,孩子被遗忘在车内的新闻并不少见。多位专家提醒,车内气温升高快,在密闭环境下,可能会缺氧导致昏迷窒息,儿童体温调节系统还未发育完善,热衰竭仅需几十分钟,带孩子出门切勿掉以轻心。
炎炎夏日,警惕儿童被锁车内,央视新闻图
高温天气里车内升温有多快?
7月7日,山东省济南市急救中心急救部部长黄珂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夏季阳光充足,车内空间密闭,类似于温室效应,太阳直晒的情况下十几分钟车内温度就能到40-50℃。人体体温一旦超过40℃,会快速引起重要脏器衰竭,导致死亡。此外,家用车熄火后,车内空气不流通,容易造成车内人员缺氧窒息,也是一大危险因素。即使不熄火,静止的车辆,尤其是在地下车库等室内停车场,也可能导致车内一氧化碳浓度升高,引发中毒。”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儿童急诊科副主任梁亚峰指出,儿童的身体调节能力远不如成人,更容易受到高温伤害。他解释,孩子新陈代谢快、产热多,但散热能力差;加上体表面积大、出汗少,热量容易积聚在体内。更关键的是,孩子缺乏自救能力,即使感到不适也难以表达或脱困。一旦被留在高温车内,很快就会出现头晕乏力、口渴呕吐等中暑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浙江杭州桐庐县一名幼童无意中触碰车钥匙锁车按钮,将自己反锁在车内。当时室外气温高达32℃,密闭车厢内温度急剧攀升,所幸消防人员及时救助。“江苏消防”6月29日发布。
孩子被困在车内有多危险?
“车辆密闭空间空气流通差,高温环境下易缺氧。因缺氧导致昏迷或窒息风险是非常高的。再者,密闭空间在阳光直射情况下,内部空间无法通风,这是导致温度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高温密闭车厢堪称‘烤箱’。”四川省崇州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倪伟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黄珂表示,高温下孩子被困车内后果不容轻视。一是,车内温度短时间可超50℃,孩子体温调节系统发育不完善,散热不足引发中暑。严重时发展为热射病,出现高烧、意识模糊、抽搐,甚至器官衰竭,致死率极高;高温下孩子会大量出汗,若未及时补水补电解质,可能迅速脱水,严重时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车内座椅、安全带等材质在高温下温度极高,孩子皮肤较薄,接触时可能被烫伤。
二是,车辆密闭时,车内氧气含量会逐渐下降,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孩子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呼吸急促,长时间缺氧会导致大脑损伤,甚至窒息。静止车辆燃烧不充分,尾气一氧化碳浓度上升,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三是,孩子可能好奇触碰变速杆、手刹、车窗按键等,导致车辆移动或车窗升降夹伤身体(如车窗、天窗自动升起卡住颈部)。密闭、高温的环境会让孩子感到恐惧,可能因哭闹、拍打车门消耗体力,甚至出现情绪崩溃,造成心理创伤。孩子缺乏自救能力,尤其是婴幼儿,无法自行打开车门或呼救,若未被及时发现,危险会持续加剧。
“很多家长低估了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的危险性。”梁亚峰特别强调,不少人以为只有酷暑天气才会出事,其实即便在20多度的阴凉天气,关闭的车窗也会让车内迅速变成"蒸笼"。“任何时候、任何季节,都绝不能把孩子单独留在车里。"他建议,家长可以借助车辆提醒功能,或者养成“下车必检查后座”的习惯,从源头上杜绝这类意外。
对于已经出现中暑症状的孩子,梁亚峰给出专业建议:首先要牢记“先降温,再送医”的原则。立即将孩子转移到阴凉通风处,最好是有空调的环境,解开衣物帮助散热。可以给孩子喝些温水或运动饮料补充水分,但切忌饮用冰镇饮料。如果孩子出现高烧、昏迷或抽搐等严重症状,必须立即送往医院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