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冬至前五天,早晨的寒风刺骨,草地上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霜,整个村庄都在沉睡中,只有七叔起床去外面如常方便。当他走到家门口时,突然发现门前的院墙外竟然放着一个小箩筐,箩筐里似乎有什么东西。
七叔愣住了,揉了揉眼睛,再看了看那箩筐,心里突然有种不安的预感。他轻轻走上前,蹲下身,轻轻揭开了箩筐上的被褥。那一刹那,他的心跳几乎停滞——箩筐里躺着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婴儿。婴儿的眼睛紧闭着,仿佛还在沉睡。
“这……这是怎么回事?”七叔喃喃自语,难以置信地看着那可怜的小生命。
七叔几乎是立刻抱起了婴儿,他的心情从震惊转为焦急。这个婴儿显然是被丢弃在寒冷的冬日里,七叔的心里涌起了强烈的怜悯与责任感。想也没想,他转身就冲进了屋里。
“秋萍,快起床,快起床!我门口有个孩子,赶紧来看!”七叔的声音充满了激动与惊讶。
七婶闻声从床上坐起来,迷迷糊糊地问道:“什么事?你说什么?”
“门口有个孩子!”七叔急得几乎要跳起来,“他应该刚出生没多久,我已经抱进来了!”
七婶一听,几乎不敢相信,赶忙从床上跳下,跑到门口。当她看到七叔怀里的婴儿时,愣住了,随即心头一紧,“天哪!这天冷得像冰窖,竟然有人把这幺小的孩子丢在外面,实在太狠心了!”
她伸手去摸那婴儿的小脸,虽然天冷,但婴儿的脸庞并不冰冷,倒是红扑扑的,像是刚刚被温暖的怀抱抱过。“他看起来并不缺乏什么……”七婶喃喃道。
七叔深吸一口气,“这孩子和我们有缘,我觉得他应该留在我们家。我们不能把他赶走。”
七婶犹豫了一下,看着那个孩子,眼中涌起了柔情,“秋萍,你说,这孩子是怎么来到我们家门口的呢?”
七叔的目光凝重,回答道:“我猜一定是熟悉我们的人。我们结婚多年没能生育,可能是有人观察到我们,觉得我们可以给这个孩子一个家。”
七婶终于点点头,轻轻地抱起了孩子,“我们养他吧,毕竟他这幺小,不能再让他流浪在外。”
七叔七婶决定抚养这个孩子后,便开始为他取名字。二奶奶得知消息后,特意从家里赶了过来。当她看到这个被遗弃的婴儿时,二奶奶满脸慈爱,“这孩子虽然是捡来的,但生得端正,皮肤白白净净,像个小宝贝。”
“既然他是天赐之福,咱们就给他取名张天福吧。”二奶奶提议道,“天福——这名字寓意着他是天上掉下来的福星,以后必定健康成长。”
七叔七婶听后纷纷点头,觉得这个名字再合适不过了。“天福”,这个名字寄托着他们对孩子的深深期许和祝愿,也象征着他们对这段命运之缘的珍惜。
从此,天福便成为了七叔七婶家的孩子,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两位养父母却对他倾注了所有的爱与关怀。
天福的到来,为七叔七婶的家庭带来了久违的欢乐。七婶对天福的照料可谓无微不至。她每天给他喂奶、换尿布,把他当做亲生孩子一样养育。六婶的奶水足够丰盈,因此天福每天都能吃得饱饱的,健康地成长。
“这孩子吃得好,睡得香,长得白白胖胖的。”六婶常常感叹,“你们家这孩子真是捡到宝了。”
七叔七婶也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尤其是七叔,每次下班回到家,都会第一时间跑到天福的床前,轻轻逗弄他,抱在怀里,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这就是咱的宝贝儿子啊!好好养,咱们一辈子有靠的。”
天福的笑声是七叔一天劳累的最好安慰。每当天福咯咯地笑出声时,七叔的脸上总是露出满意的微笑。天福的到来,不仅填补了七叔七婶心中的空缺,也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充实。
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福慢慢长大了。七叔七婶发现,他比同龄的孩子要聪明许多。在他两岁的时候,七叔便开始教他背儿歌、三字经。天福的记忆力极好,总是能很快记住。
“天福,来,跟爷爷一起背‘人之初,性本善’。”七叔会一遍又一遍地教,天福则认真地跟着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看到天福能够背得如此流利,七叔七婶欣慰地笑了,“这孩子真是聪明。”
天福在七叔七婶的精心教育下,越来越聪明。七叔为了让天福的身体更加强壮,每天早上都会带他在院子里跑几圈。每当天福跑得气喘吁吁时,七叔总是鼓励他说:“加油,天福,跑得再快一点,身体才会更强壮!”
天福虽然年纪小,但他已经学会了坚持。每次七叔喊他加油,他总是屁颠屁颠地跑着,一直到自己跑不动为止。看到天福为了锻炼身体而努力,七叔的内心充满了骄傲和成就感。
在学习上,七叔同样严格要求天福。从小到大,天福的成绩一直优秀。小学时,他的语文和数学成绩几乎每次都能名列前茅。七叔看到孩子如此聪明,也感到自豪,“我的儿子,真是出色。”
天福不仅在学习上表现出色,体育也同样不落下。七叔发现他对乒乓球特别感兴趣,于是开始为他找人练习。天福每个周末都去体育馆,拿起乒乓球拍与人练习,成绩渐渐也有了起色。小学时,他曾代表学校参加学区的乒乓球比赛,最终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天福,你真棒!”七叔给天福竖起大拇指,“你一定会成为更厉害的人。”
中学时,天福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市里的重点高中,高中阶段,他依然保持着不懈的努力。尽管竞争异常激烈,但天福始终能稳定在前100名,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全面发展的素质,顺利考上了外省的一所重点大学,选择了医学专业。
天福进入大学后,依旧保持着严谨的学习态度。他在医学专业的学习上,展现出了极高的天赋和努力。他不仅在理论学习上表现优秀,还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大学毕业后,天福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最终进入了一家三甲医院,成为外科科室的骨干医生。
天福的职业发展迅速,凭借着出色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医院里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许多病人和同事都称他为“天才医生”,他的名字开始在医学界小有名气。
然而,尽管如此成功,天福始终没有忘记他的养父母——七叔七婶。每年春节回乡,他总是抽出时间为乡邻看病,帮他们解忧。对于天福来说,乡亲们的信任和七叔七婶的爱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
每年回到家乡,天福总是忙得不可开交。乡亲们得知他回来了,总会拿着各种各样的药方和病历单来找他。而天福,总是耐心地解答,尽力帮助他们。
“天福啊,真是咱们村的福星,啥病都能治。”乡亲们笑着说,天福则微笑回应:“能帮忙,我当然愿意。”
每当天福为乡亲们看病时,七叔七婶总会站在一旁,默默地看着他,脸上挂满了骄傲的笑容。对他们来说,天福不仅仅是他们的养子,更是他们的骄傲,亦是他们晚年幸福生活的源泉。
“天福,回来了就好好陪陪我们。”七叔总是这样说,声音里充满了温柔和宠溺。
天福微笑着点点头,“我知道,爸妈,我会陪着你们,直到永远。”
当天福成名之后,生活中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从一个在小镇里默默无闻的孩子,逐渐成为了城市医院里的骨干医生。即使有了名气,周围的赞美和各种荣誉逐渐堆积,他依然保持着一颗谦逊的心,始终没有忘记家乡、没有忘记养育自己的七叔七婶。
我常常想,像天福这样的孩子,完全可以选择走向更大的世界,去追逐更多的机会,然而他依旧选择回到小镇,选择回到那个给予他生命温暖的地方。我记得有一次,天福在家里跟七叔七婶坐着,天福笑着说:“爸妈,你们说得对,人的成长,不在于外面的世界有多大,而在于自己内心的宽广。我永远忘不了,你们给我带来的这份温暖与关爱,永远忘不了那个寒冷冬天,那个躺在我家门口的小宝宝的时刻。”
七叔眼里闪烁着泪光,他拍拍天福的肩膀,笑着说:“你一直都是我们的骄傲,我们也一直为你感到自豪。你走得再远,心里最温暖的地方,永远是家。”
每当七叔说这句话时,我总会被那种深沉的父爱打动。那种由衷的骄傲、温暖和宽容,永远在七叔七婶的心里深深扎根。他们从未想过天福是否会回报他们,只是默默地爱着他,耐心地陪着他,而这份无私的爱,最终开花结果,变成了天福最坚实的后盾和动力源泉。
天福从未忘记过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尤其是在那些看似安稳、平静的日子里。他知道,不管他走得多远,最终的归宿总是会回到七叔七婶的身边。他的人生历程里,每一步都离不开他们的支持和鼓励。
每年回家,天福都会带着一些小礼物回馈乡亲,给七叔七婶捎去他们最喜欢的食品或者生活用品,哪怕他已在大城市过上了更为优越的生活。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背后却藏着天福深沉的情感和对养父母的无尽感激。
我记得有一年,天福特意带回来一本书,这是他亲自去书店挑选的,书里写满了他对七叔七婶的感恩和敬意。他将这本书亲手递给七叔七婶:“爸妈,这本书里有我对你们的全部感激。你们给了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那就是爱的力量。”
七婶接过书,眼中闪过一丝湿润的光芒,七叔也没有说话,只是拍拍天福的手背。“你做得很好,天福,我们从不需要你用任何东西来回报我们,我们看着你健康成长,已经满足了。”
这些话简简单单,却透着无尽的温暖与深沉的爱。天福虽然不善于表达,但他的每一个行动,每一次回家,每一次回馈乡亲,都是他对养父母恩情的回报。
天福的成功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的职业发展上,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常常说:“作为医生,我的职责不仅是治病救人,更要用我的医术,回馈这个社会,回馈那些曾经帮助过我的人。”
每年春节,天福都会回到家乡,为乡亲们免费诊治,无论病情多么复杂,天福总会耐心地听完每一位乡亲的病痛诉说,仔细诊断,细心开药。他不仅仅是用医术在帮助乡亲,更多的是通过行动,让七叔七婶的养育之恩传递下去。
“天福,我得了风湿病,最近总是关节疼,去城里看病太麻烦,能不能给看看?”有一次,乡里的王大爷拿着病历找到了天福。
天福笑了笑:“王大爷,这点小事,您就别麻烦去大医院了。我给您开点药,注意保暖和休息,病情很快就能好转。”
王大爷感激地看着天福:“你就是咱们村的福星,这么忙,还不忘回来给大家看病。”
天福摇摇头:“王大爷,您这话说的,不管我多忙,乡亲们永远是我的家人,家人有事,怎能袖手旁观呢?这是我应该做的。”
天福每一次回乡,乡亲们的赞誉与感谢,成了他最宝贵的财富。对于他来说,这不仅仅是医术的回报,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是他对七叔七婶深深的感恩,也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责任。
时光荏苒,天福也渐渐长大,七叔七婶的年纪也越来越大了。虽然他们已经不再年轻,但每当看到天福在外面取得的成就,他们的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满足和骄傲。
“爸妈,你们放心,我会一直陪着你们的。”天福常常这样安慰七叔七婶,虽然他说得简单,但这份话语背后的坚定与责任,昭示着他对养父母深沉的爱。
将来,天福也许会有自己的家庭,也许会有更多的责任,但他始终不忘他从哪里来,始终不忘七叔七婶的养育之恩。在他心里,养父母永远是最亲的人,永远是他不变的支撑。
天福的成长轨迹,不仅仅是一段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段关于爱的传承史。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家庭的真正含义——它不在于血缘的纽带,而在于那份无私的爱与责任。在未来的岁月里,天福将继续在大医之道上行走,他的故事,也将激励更多人,去感恩,去回馈,去传递这份来自家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