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
近日,在山東萊陽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的一次研學活動中,一個來自臨沂的研學團意外發現了一枚珍貴的植物化石。這枚化石異常精美,不僅保存了角質層,還具有類似花萼、花瓣等結構,子房位置隱約可見黑色斑點,疑為其....
05月11日
3548
科學
人工智慧訓練師、數字手工藝設計師、跨境電商運營管理師、智慧倉運維員……這些數字經濟時代催生的新職業,是時代賦予勞動者的機遇。
05月11日
1281
科學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張強、徐飛虎等人聯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等單位,首次提出並實驗驗證了主動光學強度干涉技術合成孔徑技術,實現了對1.36公里外毫米級目標的高分辨成像。
05月10日
1611
科學
如果木星突然消失,人類還能支撐多久?為何木星會被稱為地球的保護神?作為太陽系當中最大的行星,木星的體積足以相當於1370顆地球,但凡從木星經過的小行星都會被木星捕獲。比如在1994年,木星就被一個叫做蘇梅克列維9號的彗星鎖定。
05月11日
1224
科學
一項發表於《科學報告》的研究通過跟蹤 50 名駕駛者的 GPS 使用習慣與空間記憶表現,發現習慣使用 GPS 導航的人,在沒有導航輔助的情況下,空間記憶表現明顯更差。
05月10日
1478
科學
5月11日,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布訃告,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天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石學敏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1日1時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
05月11日
1721
科學
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天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石學敏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1日1時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視頻截圖石學敏出生於1938年6月,中醫、針灸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現代中國針灸奠基人。1962年畢業於天津中醫學院。他生前是天...
05月12日
3583
科學
空氣在靜止狀態下(無流動,即「沒有變成風」時)確實是熱的不良導體,甚至可以作為天然的「保暖材料」。這一特性與其物理結構和熱傳遞機制密切相關,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入理解: 一、空氣的導熱性:為什麼靜止空氣保溫? 1.
05月11日
1406
科學
5月10日,農林生物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啟動會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福建農林大學召開。農林生物安全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啟動會暨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現場。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由23名院士、專家組成,中國科學院院士康樂擔任主任。
05月11日
1343
科學
據微信公眾號「天津中醫藥大學」消息,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天津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名譽院長石學敏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1日1時2分在天津逝世,享年86歲。
05月11日
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