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深網》作者 薛芳
春節期間,愉悅資本創始及執行合伙人劉二海在山東,他從1月26日就開始工作了。
那一天,愉悅資本向雷神山醫院定向捐贈200萬元人民幣,被投企業瑞幸咖啡也向雷神山醫院捐贈了1000萬人民幣,途虎養車、能鏈集團不僅分別捐贈500萬元人民幣和300萬元人民幣 助力武漢防疫,還為抗疫車輛提供免費維修及加油充電服務。在劉二海看來,這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事情。
整個春節期間,除了捐贈,劉二海還處理了很多事情。2月2日,瑞幸咖啡遭遇渾水發布的匿名做空報告而股價暴跌,隨後又有做空報告稱劉二海出售了其持有的瑞幸咖啡股票的三分之二。就此,愉悅資本發布官方聲明:自2018年投資瑞幸咖啡至今,愉悅資本及其關聯方從未出售瑞幸咖啡的任何股票。
除瑞幸咖啡外,愉悅資本在其所專註的TMT 和創新消費領域還投資了蔚來汽車、蛋殼公寓、摩拜單車、途虎養車、綠米聯創、能鏈集團、樂元素、十薈團、Healthy io、temi機器人、徑衛視覺、好租、夢想加、天使之橙、小豬短租、好好住、伊美爾這些優秀項目。
愉悅資本是2月10號復工的,工作形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線下完全變成線上,整個公司採取了遠程辦公、電話會議、電視會議這樣的形式來做溝通。
劉二海把當下的工作分成了三類:第一類是跟被投企業溝通,討論疫情對公司業務和運營產生的短期和長期影響。第二類是繼續系統地進行行業研究。第三類就是跟往常一樣繼續收集、篩選新項目。
「有一些項目大家認識很久了,線上基本都可以完成,但不可能所有的工作都線上完成,比如要去庫房看一看,要與高管進行訪談。從這個角度看,短期內確實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劉二海告訴《深網》。
在劉二海看來,疫情終將過去,能夠從中吸取什麼樣的經驗才是重要的:
現金流是大家都在說的,CEO們都很聰明,不用提醒,他們第一時間就會考慮這個問題。目前來看,我們的核心企業的現金流都還不錯,至少可以維持12個月——從第一次和被投企業接觸,我們就反覆強調,千萬不要到你真的缺錢的時候再去融資,那時候你不會在談判中有什麼優勢。
在疫情這樣一個不可抗力下,企業如何與自己的上下游積極溝通協商,同舟共濟,讓整個系統都平穩運行下去?長遠來看,企業在做預測、簽合同的時候,要有足夠的風險閾值,才能從容應對。這也是我給企業的第二個建議。
通過這次疫情中,劉二海認為一些行業的爆發期會提前到來,比如無人零售,居家醫療,還有一些商業模式會發生變化,企業只有真正運用科技的力量、技術的手段改造自己的業務,才可能不被突髮狀況擊倒、並且不斷突破。
「VC投資還是一個非常長期的投資,不是一年半載的事情,我們看的是5--10年的機會。企業在一段時間內有一些困難,如果企業的基本面不錯,我們肯定願意給予支持,比如追加投資,以及一些過渡性的現金流的支持。」劉二海闡述。
以下是愉悅資本創始及執行合伙人劉二海採訪實錄:
《深網》:春節後在忙些什麼?
劉二海:我春節在山東,從1月26日就開始工作了。那天,愉悅資本向雷神山醫院定向捐贈200萬元人民幣,被投企業瑞幸咖啡向雷神山醫院定向捐贈了1000萬人民幣,途虎養車和能鏈集團分別捐贈500萬和300萬,他們還以自己的服務和產品參與到抗擊疫情的一線中去。這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是一個特別重要的事情。
另外一個就是重視科學防護,保護好自己,保護好員工和家屬,最好還能兼顧上下游。在此期間,已投和盡調中的項目也都沒有任何間斷。比如,瑞幸咖啡不僅被匿名報告做空,還有謠言說我把持有的2/3的瑞幸咖啡股票都賣了。我們作為瑞幸的大股東當然要支持公司,第一時間就發布了官方聲明澄清謠言。
蛋殼公寓面對這次疫情也遭遇了輿論的危機。這個情況下,公司應該實事求是把情況和用戶說明白,把應對措施解釋清楚。疫情是不可抗力,需要上下游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再深一層,企業在做預測、做規劃的時候,是不是也需要留足風險閾值?這樣才能從容應對。這就像高層建築都會有設計彈性,來抵禦颱風暴雨這些極端氣候條件的衝擊。
《深網》:復工後,機構在忙些什麼?
劉二海:2月10號愉悅資本復工後,我們採取了遠程辦公、電話會議、電視會議這樣的形式來做溝通。這段時間,我們的工作形態發生了一個變化,線下完全轉為線上。
工作分為這麼幾個類別,一類是跟被投企業溝通,討論疫情對業務的影響,因為彼此都十分熟悉了,溝通的效率完全沒有問題。第二類工作是繼續之前的系統性行研。第三類工作就是跟往常一樣看新項目,我們採取的也是視頻會議的形式,有一些項目大家認識很久了,線上基本都可以完成,但不可能所有的工作都線上完成,比如要去庫房看一看,要與高管進行訪談。從這個角度說,短期內確實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深網》:應對疫情,投資機構能夠從哪些方面支持被投企業?
劉二海:現金流是大家都在說的一件事,CEO們都十分聰明,不用提醒他們都知道。我想最重要的還是提示被投企業在商業模式上,利用技術或商業的創新來適應新形勢。比如居家醫療這個新方向就可以運用機器人的技術,順應「線上化」這個趨勢,則可以利用科技的一些手段來改變商業模式。
我們必須有一個認識:病毒是個短期存在,它肯定會過去,但會帶來哪些啟示?會觸發什麼樣的商業變革?
VC投資是一個非常長期的投資,不是一年半載幾個月的事情,我們看的是一個5~10年的機會。企業在一段時間內有一些困難,如果企業的基本面不錯,我們肯定願意給予支持,比如追加投資,以及一些過渡性的現金流的支持。
《深網》:會重新看待物流這個行業嗎?技術未來能否讓物流應對非常時期的運轉?
劉二海:我覺得物流這個行業科技化是個必然的趨勢。我們也投資了一家公司,做貨品的自動分揀,把一張訂單分解成若干個子訂單,再自動分揀,這在未來肯定是一個趨勢。
另一方面,物流在未來也會有一些技術方向上的升級。今天的運輸很多還是通過人力、司機來做這個事情,這部分短期內被替代有一些困難。那麼,怎麼樣優化、提高安全度呢?我們投資了一家主動安全公司,通過面部識別等技術來甄別司機是否疲勞駕駛,通過感測器來提示司機其他風險,讓他們不出事故。此外,末端運送也需要一些改造。
《深網》:疫情之後,會有哪些新的投資機會?
劉二海:疫情不只帶來危,還會帶來一些新的機遇。什麼叫新的機遇?
瑞幸咖啡是在去年開始籌備無人零售這個事,今年1月初發布,不久就趕上了疫情的爆發,去年沒人能預料到現在這個局面。這個情況出現了,我們就更加積極的推進無人零售,因為無人零售減少了人和人接觸的機會,基本上都是掃碼、拿走。現在,瑞幸的無人咖啡機已經進入到武漢的重點醫院,供一線醫護人員免費使用。
居家醫療會怎麼開展呢?我們在以色列投資了一家公司,主要是做慢性腎病的測試和篩查,已經通過了FDA和CE的認證,可以作為醫生開具處方的依據。這種居家醫療直接降低了醫院的壓力,大大緩解了醫療資源不足的問題。
再來看機器人給商業模式帶來的變化。我們投資的TEMI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人形機器人,它底部有輪子可以自行移動,上面有個平板電腦可和人對話,作為醫院裡的醫生助手與患者溝通、居家的輔助照料和陪伴與老人和孩子溝通,都有十分廣闊的前景。
疫情發展到今天,我想創業公司對自己的業務也都已經進行了系統的盤點和思考。我注意到不少分析拿2003年SARS對創新創業的影響來與此次疫情比較,這當然有可借鑒的地方,但世界上不會有兩片相同的葉子,現在的技術發展和行業格局與17年前有很大不同。比如,移動互聯網、移動支付、物流、中國製造、還有雲這些新基礎設施的成熟,會加速那些運用了科技的新業務、新模式的發展——歸根結底,了解趨勢,向科技要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