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第三方平台,新系統的上線,能保證企業間票據轉讓的安全嗎

近年來,由於有第三方票據交易平台存在,解決了一部分交易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並且也能通過第三方監管,保證背書和打款的兌付安全。不過,2022年6月以來,上海票據交易所陸續發起關於"民間貼現"及"票據交易服務平台"的風險提示。直至國慶長假結束,部分民間票據交易平台相繼下架企企交易功能。因此,有一部分票據交易恢復到傳統的點對點私下交易模式。於是,市場從業者對於票據交易的安全性又重新擔憂起來。

沒有第三方平台,新系統的上線,能保證企業間票據轉讓的安全嗎

不過,上海票據交易所新一代票據業務系統已於8月下旬正式投入運行。作為業務參與者辦理票據業務的中心節點,新系統負責處理業務參與者業務申請和業務應答的接收、校驗和轉發處理,並記錄業務交互的成交結果,發起後續的資金與資產的清算結算處理。

從業務流程來看,新系統新增了業務前準備流程,引入了企業信息報備、賬戶主動管理、承兌信息披露、信用信息查詢等身份校驗和信用約束機制。從功能來看,新系統則添加了幾個優化功能點:貿易背景登記、不可轉讓撤銷和支付信用查詢。因此,新系統通過加強綜合防控,形成了前後一體、多管齊下的風控體系。

從具體操作來看,接入機構在為企業開通票據業務許可權前應向票交所報備企業的基本信息、屬性信息、結算等賬戶信息。對於企業存在多個銀行賬戶的情況,遵循"誰登記、誰維護、誰使用"的原則。新系統對接入機構提交的業務申請中相關行為人名稱的校驗,均以接入機構報備、維護的企業名稱信息為基準。票交所收到企業信息後將進行校驗,校驗通過後,接入機構才可以為企業提供票據業務服務。

沒有第三方平台,新系統的上線,能保證企業間票據轉讓的安全嗎

企業通過接入機構登記企業和銀行結算賬戶信息並申請開通票據業務許可權時,新系統對應配發票據賬戶。票據賬戶分別記載持票人持票債權情況和承兌人承兌債務情況,反映票據的承兌、持有及變動情況。根據接入機構申報的企業登記信息,以"開戶行號+銀行結算賬號+企業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為梯度配發票據賬戶。一個企業在一個平台配發一個票據賬戶。

新系統建立了統一的交易背景信息線上登記、存儲和應用平台。業務發起人上傳影像、文件,登記交易背景信息數據,新系統後台建立包括合同、發票、訂單等信息在內的交易背景信息庫,並通過交易背景信息編號與"票據(包)號+業務行為流水號",建立具體的票據行為與交易背景信息的關聯關係。當辦理某項票據業務時,如新系統校驗未登記關聯的交易背景信息的,可控制該業務不可辦理。

目前票據交易背景信息(合同、增值稅發票、物流信息等)審核的主體為銀行業金融機構,並不強制要求上傳交易背景信息,即銀行渠道票據也可登記貿易背景,但不作強制校驗。而供應鏈票據業務作為一種新型業務,其核心在於保證貿易背景真實性,新系統將在供應鏈票據業務場景下試點交易背景信息登記功能,即通過供應鏈平台接入的企業在供應鏈票據的簽發、流轉過程中都需要上傳交易背景信息。如果試點順利的話,可能推廣至其他票據業務形態。

沒有第三方平台,新系統的上線,能保證企業間票據轉讓的安全嗎

綜上,企業間票據轉讓會受到新系統業務流程中企業信息報備和交易背景信息校驗的雙重約束,但在嚴格的風控管理下,即便企業間背書和打款暫時不能實現線上票款對付,票據的信用風險也能從源頭上加以預防。因此,"合規"仍然是企企票據交易中需要重視的問題。

(天下通商貿-讓電票學習更簡單,做電票知識普及的領航者,面對商票痛難點不再困惑,關注「讓電票學習更簡單」抖音號,獲取全套「商票到期不能兌付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