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行進中國」重慶調研採訪團
6月7日,在重慶兩江新區賽力斯超級工廠的總裝車間,一輛輛嶄新的問界M9從這裡下線。問界M9交付突破20萬輛暨用戶在工廠驗收交付儀式,也在這裡同時舉行。

賽力斯超級工廠。賽力斯供圖
這座超級工廠內,1600多台智能終端、3000多台機器人協同運作,實現了焊接過程自動化率100%、噴塗自動化率100%、全自動智能伺服壓機線自動化率100%,滿產後下線一台車最快僅需30秒。
「我們車間目前已實現AI視覺檢測,十幾秒鐘就能對單一零部件幾十處卡口進行全部檢測,確保產品的一致性和出廠品質。」賽力斯超級工廠相關負責人介紹。
同一天,在重慶兩江新區的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參加重慶車展的歐洲媒體記者,正在了解科幻片中的「腦電波駕駛」。
該技術是將車輛上的頭枕與腦電控制技術相結合,提升車輛的智能化程度和駕駛員的駕乘體驗。2023年3月,長安汽車已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該項技術的相關專利。
「截至目前,我們全球專利布局量已達到約2萬件,平均19件/天,發明專利佔比70%。研發實力在國家企業技術中心評價中名列前茅。預計今年底,將完成全新一代飛行汽車試飛。到2028年,實現人形機器人生產下線應用。」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說。
其表示,長安汽車將持續加大投入,布局AI垂直領域模型、光子計算、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打造陸海空立體出行解決方案。「為此,長安未來十年將在新興領域投入超過2000億元,新增超1萬人規模的科技創新團隊。」

長安汽車全球研發中心內展示的研發成果。人民網記者 劉禕攝
賽力斯的智能化生產,長安汽車的重金研發,是重慶車企發力新能源新賽道、重塑競爭新優勢的縮影。近年來,重慶搶抓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發展機遇,支持長安汽車、賽力斯等企業加快在智能網聯新能源領域的技術、產品布局,持續推出深藍、阿維塔、問界等中高端品牌,實現產品「換道超車」。
2024年,重慶市新能源汽車產量95.3萬輛,同比增長90.5%,高於全國56.1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產量對全市汽車總產量增長貢獻率達207.8%。
同時,重慶還配套出台和爭取了一系列的產業支持政策,從《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提升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7年)》到《渝西地區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倍增行動計劃(2023—2027年)》,都為重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在2025年重慶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加快建設「便捷超充之城」「車路雲一體化」標杆城市和自動駕駛生態高地,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被放在重要位置。
自動變方向、安全跟車、等紅燈、主動避讓行人和非機動車……在西部(重慶)科學城金鳳城市中心,一批智駕小車正在進行上路測試,這是重慶首批「車路雲網圖」協同下的智駕小車,將有助於彌補單車智能在特定場景下應對能力不足和失效的風險,大大提高車輛安全性。
研發是讓車變得越來越聰明,而車路雲一體化則是「聰明車」+「智慧路」+「強大雲」。通過新一代信息與通信技術,將人、車、路、雲的物理空間、信息空間融合為一體,基於系統協同感知、決策與控制,實現智能網聯汽車交通系統安全、節能、舒適及高效運行。
目前,重慶開放智能網聯測試道路約2400公里,覆蓋多種道路場景。並向當地「車路雲一體化」雲控平台共享450組交通信號燈數據。特別是在重慶高新區開展的新一代可編程交通管控技術體系試點應用,是全國首個面向車聯網的智能交通控制專網。

渝蓉高速大足服務區超級充電站。人民網記者 劉禕攝
「去服務區超市買杯咖啡的時間,車就充滿電了。」在渝蓉高速大足服務區超級充電站,來自深圳的遊客陳先生邊給車輛充電邊感慨。
「現在,全市已建成超充站1403座,建成超充樁2472個,超充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全國第一,高速公路服務區快速補能效率全國領先。」重慶市超充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專班有關負責人介紹,重慶已實現全市鄉鎮街道超快充基礎設施全覆蓋,有效緩解了新能源車主的「里程焦慮」。
重慶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從2022年以來,重慶按照「整零協同、軟硬結合、共建生態」的發展思路,加快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下一步,重慶將打造汽車技術創新高地和人才集聚地,培育汽車消費中心城市,加大「渝車出海」力度,加快建設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輻射力和影響力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之都和汽車名城。(張峰、魏星、胡虹)

(責編:劉政寧、張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