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城市已開始撤回禁摩令,摩托車解禁會全面利好城市

2025年06月20日11:22:04 科技 1902

如何解除禁摩令

6月份是一年中的初夏,2025年的6月份是摩托車的春天;因為多個城市陸續解除禁摩令,央視網頁刊題為《多城解除「禁摩令」,新考題來了》的文章。文中指出摩托車的禁與放不僅是城市的選擇題,還是一道延伸思考題,需要思考的是摩托車對於城市交通整體的影響,如何讓交通秩序更高效、更多元、更良好。

看來全面解除禁摩是指日可待的。

而且全面解除禁摩也是有必要的,交通工具只應該以類型區分車道,而非以價值區分路權;城市有熱島效應,更高的溫度也應該溫暖到摩托車用戶人群。

聰明的城市已開始撤回禁摩令,摩托車解禁會全面利好城市 - 天天要聞

當然摩托車用戶也應當做到車上牌、人戴盔、不超員、不飆車、不非法改裝、不刻意製造噪音;是否應該全面解除禁摩的爭議就在於如何讓摩托車用戶做到這些,只要能做到,相信摩托車不會再是一些人眼中的「城市公敵。」

筆者認為管理機構做到三點即可同步解除禁摩令。

分別為:

  • 寬進
  • 嚴管
  • 重罰

應當允許摩托車進入城市,但是絕不允許把公路當成賽車場!想要做到這一點就得嚴管。可是路面執勤想要做到無死角是不現實的,沒有那麼多的人力物力可以投入;所以關鍵在於嚴管的態度綜合重罰,對於摩托車在公路追逐競駛(賽車)的交通違法行為應當直接關聯刑法中的危險駕駛相關行為,頂格處罰必然能起到有效震懾效果。

聰明的城市已開始撤回禁摩令,摩托車解禁會全面利好城市 - 天天要聞

之所以會有部分摩托車司機敢於把公路當成賽車場,原因無非是相關交通違法行為的犯罪成本過低,甚至有些交通違法行為還不會劃歸為犯罪行為;但是在公路「賽車」的行為客觀上影響到其他車輛和行人的安全,行為性質是比較惡劣的,所以對於類似的交通違法行為進行重罰不僅有必要,同時也能起到提升相關摩托車用戶人群整體素質的效果。

其他摩托車相關交通違法行為同理,相信只要做到上述三點,是否要購買摩托車、購車之後要如何正確用車則不需要交警再操過多的心。

聰明的城市已開始撤回禁摩令,摩托車解禁會全面利好城市 - 天天要聞

接觸禁摩能「提升溫度」

相信任何一座城市都只有極少數人可以開寶馬、賓士、奧迪或者大路虎勞斯萊斯賓利更是極少數人的座駕;能選擇中端車的人會多一些,但佔比能否達到20%或更高呢?剩下的大部分汽車用戶開的是幾萬元到十幾萬元的普通代步車——可即便是這一部分汽車用戶也已經是「先行者」或「成功者」的角色。因為2024年數據顯示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是三千多元,所以能買得起汽車就說明能力超過平均水平。

這是一個結論和一個話題。

聰明的城市已開始撤回禁摩令,摩托車解禁會全面利好城市 - 天天要聞

更重要的話題是等於或低於平均水平的人們也需要出行,同樣需要交通工具;在能力不夠去購買汽車的前提下,摩托車或電動自行車則是唯二的選項,那麼一座城市如果禁摩的話,實際上禁的是不是這一部分人群的合理出行權利呢?看似只是禁了一種交通工具,實際上就是禁了對應人群的出行方式選擇權;可是摩托車是合法合規可上牌上險的交通工具,這樣的禁用令本身是否「三合」應當是值得商榷的。

並且即便是在摩托車細分領域裡,能去飆車的也只是佔比很低的高端車;實際上八成以上的摩托車是中、小排量的通勤車,那麼高端車用戶的交通違法行為的代價要讓低端車用戶去一併承擔,這樣的設定又是否合理?

聰明的城市已開始撤回禁摩令,摩托車解禁會全面利好城市 - 天天要聞

筆者同時相信任何一個城市的核心都是「金字塔結構。」

低收入人群才是一個城市的基礎,其承載起的是看得見的超市、商場、醫院、學校的經營,以及無法直接看到的物流運輸和輕重工業生產;所以基礎的貢獻是最大的,那麼基礎的權利當然也應當得到尊重和保障,基礎的交通出行工具自然是應當允許進入城市的。如果一座城市不允許合法的廉價交通工具自由穿行,它的溫度一定不夠高;反之,這樣的城市則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於是衣食住行相關的消費領域都能夠水漲船高——必須有足夠多的人去消費才能提升城市的活力,低收入人群的個體消費水平雖然不高但基數大,體量是不容小覷的;所以即便撇開城市是否需要有溫度的話題不談,城市經濟發展同樣需要摩托車的用戶們。

那麼制定合理的出行規則和其他規則,吸引低收入人群努力進入城市才是聰明的城市。

反之,通過禁摩令這種冷冰冰的規則只能趕走對應人群,最終城市裡空置的住房要由誰去消化,大量超市商場里的商品要由誰去購買呢?

還是快點解除禁摩令吧。

聰明的城市已開始撤回禁摩令,摩托車解禁會全面利好城市 - 天天要聞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喜良觀經濟|低空經濟起勢,吉林如何「飛」得更高? - 天天要聞

喜良觀經濟|低空經濟起勢,吉林如何「飛」得更高?

打個「飛的」跨城出行、無人機快遞「點對點」送貨……這些小時候曾幻想的「天空之城」科幻場景,如今正一步步照進現實。低空經濟作為新興產業的代表,連續兩年被寫入國家政府工作報告。眼下,如何描述低空經濟的熱度?
日媒害怕了!中國3440億衝刺光刻機,ASML或將被取代 - 天天要聞

日媒害怕了!中國3440億衝刺光刻機,ASML或將被取代

前言一年時間,3440億砸向光刻技術,745億搶購ASML設備,這兩個數字讓半導體巨頭們集體失眠了。最慌的是日本人,《日經亞洲》急切發問:"中國真能造出自己的ASML嗎?"這種前所未有的擔憂,源於中國技術突破的速度完全超出了預期。3440億
三家外賣平台再度被約談,他們到底做了些什麼 - 天天要聞

三家外賣平台再度被約談,他們到底做了些什麼

最近,外賣行業有點熱鬧美團、京東、餓了么這三家平台熱火朝天,為了搶用戶,如火如荼。先看7月11日的那一場周六攻勢:美團滿30減15;京東0元咖啡;餓了么直接宣布新用戶首單0元。一個比一個豪橫!用戶是受到實惠了,但是商家和騎手就難了。所以沒持
短臨天氣裝上「智慧大腦」 ,預警信息秒達業務一線!國家氣象中心打造短臨天氣預警協同系統「智警達」 - 天天要聞

短臨天氣裝上「智慧大腦」 ,預警信息秒達業務一線!國家氣象中心打造短臨天氣預警協同系統「智警達」

當狂風暴雨深夜突襲,精準的預警信息可以跨越千里,瞬間直達目標終端,指導當地氣象部門的預報預警工作——這就是"智警達"智能預警系統(以下簡稱為「智警達」或「系統」)。6月30日,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遭遇特大暴雨,24小時最大累計降雨量達225.7毫米。從晚上9點首條暴雨預警信息發出,到次日凌晨的連續山洪風險提醒,「...
​OLED顯示器面板市場迎來新玩家,行業格局「初現」三足鼎立​ ​ - 天天要聞

​OLED顯示器面板市場迎來新玩家,行業格局「初現」三足鼎立​ ​

據供應鏈消息,TCL華星首款OLED顯示器面板已進入量產倒計時階段。這款27英寸4K UHD(3840×2160)面板主打120Hz/144Hz刷新率,主要面向專業辦公及內容創作市場,而非電競領域。這一產品定位與三星QD-OLED和LG Display(LGD)的WOLED形成差異化競爭——前者主攻遊戲顯示器市場,後者則覆蓋電視及部分高端顯示器。值得注意的.
機器人「擠奶工」、牛臉識別,北京這處養牛場科技范兒十足 - 天天要聞

機器人「擠奶工」、牛臉識別,北京這處養牛場科技范兒十足

「現代養殖業已經實現清潔化、智能化,顛覆傳統臟臭的印象。」首農畜牧公司副總經理郭剛2010年博士畢業後,就一直從事奶牛養殖。他說,養牛行業的科技含量也變得越來越高。7月18日,記者來到位於平谷「農業中關村」的首農畜牧公司良種奶牛場探訪,現場感受這一變化。奶牛場位於平谷區峪口鎮的一處青山腳下,周圍是大片農田...
華為電機強在哪?3大原因告訴你什麼叫技術碾壓! - 天天要聞

華為電機強在哪?3大原因告訴你什麼叫技術碾壓!

華為電機技術就是硬實力,解釋純屬多餘!他們不造整車,只做最強大的供應商,這套打法背後藏著大智慧。看看參數在說話。華為那套電機系統,效率高、扭矩猛、響應快得像閃電。放進車裡啥感覺?推背感十足,靜音效果一流,能耗還給你壓得死死的。傳統油車那套動
小米深圳總部啟用,定位手機K系列研發中心,員工入駐已完成 - 天天要聞

小米深圳總部啟用,定位手機K系列研發中心,員工入駐已完成

繼北京、武漢、南京之後,小米全國第四個區域總部——小米深圳總部今日開園。7月18日,南都灣財社記者現場獲悉,小米深圳員工人數已經從2020年的700人增加到了現在2100人左右,截至目前,大廈員工的入駐工作已基本完成。小米集團副總裁、集團總辦主任劉偉介紹,該總部將在小米的組織架構中,承擔手機K系列產品的研發、AIoT...
外企涌動鏈博會:「對手」變「隊友」,「做大蛋糕」成共識 - 天天要聞

外企涌動鏈博會:「對手」變「隊友」,「做大蛋糕」成共識

南方財經記者譚海燕 北京報道當英偉達「取代」蘋果成為第三屆鏈博會的頂流,外界都想從這場大會裡,一窺在外部環境不斷變化的背景下,中國還能如何與世界合作。一邊是美國對全球加稅反覆,另一邊是中國高規格舉行鏈博會,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欣然赴約,參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