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時代周報記者攝
鴻蒙摺疊電腦,終於現出真身。
5月19日下午,華為在成都召開nova 14系列及鴻蒙電腦新品發布會。會上,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余承東連發兩款鴻蒙電腦,補齊華為在電腦操作系統上的生態缺口。至此,鴻蒙全面覆蓋了手機、電腦、手錶、大屏、平板、座艙等全場景終端設備。
這兩款產品中,既有傳統筆記本電腦樣式的華為matebook pro,也有華為首款鴻蒙摺疊電腦matebook fold。在形態上與市售產品做出明顯差異的後者,受到更多的關注。
作為華為史上最大摺疊屏,華為matebook fold採用輕薄摺疊設計,展開為18英寸大屏,薄至7.3mm,摺疊後為13英寸小屏,副屏可以作為電子鍵盤使用。其重量僅1.16kg,比macbook air的1.24kg更輕,方便攜帶。「我們終於解決了電腦便攜性和大屏不能兼容的煩惱。」余承東在發布會上如是表示。
但解決這一煩惱的代價並不便宜——屏幕、鉸鏈都推高了成本,也拉升了售價。華為matebook fold標配32gb+1tb版本售價為23999元,高配32gb+2tb版本售價更是高達26999元。與之相比,常規款matebook pro售價僅需7999元起。
與此同時,鴻蒙仍是一個相對「稚嫩」的操作系統。
據余承東透露,目前已有1000多個鴻蒙融合應用完成在pc端的適配,其中包括150多個專屬電腦端的應用,例如wps、飛書、釘釘、東方財富,以及萬興科技(300624.sz)旗下的剪輯軟體喵影等。而在5月8日舉辦的鴻蒙電腦技術溝通會上,融合應用的數量還只有300多款。
「十幾天時間,上架融合應用的數量翻了兩倍多,適配進度非常快。」余承東感慨道。據其預計,到年底這個數字將超過2000個,騰訊會議和企業微信等應用都在適配中。
但相較微軟數以百萬計的軟體支持,這一數字顯得有些單薄。特別是在adobe全家桶這類pc專業軟體生態匱乏的情況下,鴻蒙電腦仍只能算得上是夠用,而非好用。
在此狀況下,華為究竟想把這台售價超過兩萬元的摺疊電腦賣給什麼用戶群體,以及如何藉由這兩款電腦,從windows和mac os的全面圍剿中撕開裂口,成為市場接下來關注的問題。
復刻手機高端化路線?
儘管華為matebook fold起售價高達23999元,不少聲音仍認為這一價格「還能接受」,甚至有點「低於預期」。
華為浙江地區經銷商徐強(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兩萬多的價格和預期比差不多,甚至還要稍為低點。而按照他原本的預期,matebook fold的高配版本(即32gb+2tb)價格會在31000元左右。
反映在市場上,是matebook fold極高的預售熱度。
5月19日晚18點08分,matebook fold和matebook pro同時開啟預售,截至5月20日下午兩點,預售開啟20個小時後,華為商城中matebook fold的預約人數已經超過6.2萬人;而在華為京東自營旗艦店,預約人數也已經超過5.2萬人。
圖片來源:華為商場小程序截圖
僅在這兩個渠道上,matebook fold的預約人數就已超過10萬人。預售無需提前交付定金,或許難以反映最終的銷售情況,但對於這樣一款售價超過兩萬元的pc產品來說,無疑已是一場成功。
在omdia電子消費研究首席分析師李澤剛來看,matebook fold定價不止反映硬體成本,還涵蓋了品牌溢價、創新屬性和消費者情緒價值。本質上,是華為通過高端設計和品牌定位,試圖在pc市場上樹立起高端形象。
類似的策略,華為曾多次在手機高端化的過程中採用。從2014年推出的爆款旗艦機型mate7開始,華為就在不斷加碼研發投入實現技術突破,再將這些新技術放到自身旗艦機型之中,以此逐步樹立起高端化的品牌形象。
比如去年9月,華為就曾推出全球首款三摺疊手機mate xt。其中256gb版本售價19999元,512gb版本售價21999元,1tb版本售價23999元。極高的定價沒能阻擋消費者的熱情,開售前該機型預約人數超過600萬人,發售後也一度被炒上4萬元的「天價」。
但在熱潮背後,mate xt的出貨量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發售後,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根據供應鏈調查預估,mate xt的2024年出貨量由原本的50萬部上升至100萬部。與之相比,canalys數據顯示,華為2024年整體出貨量超4600萬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個戰略性產品。華為可能並不指望這些高端產品在銷量或硬體毛利上創造多少直接收益,但它所帶來的隱形附加價值,如品牌形象提升和市場定位優化,才是更重要的。」李澤剛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
to b信創基本盤
基於這樣的預期,李澤剛認為在c端消費市場上,鴻蒙電腦短期內的出貨量不會太大,第一批用戶以極客和嘗鮮者為主。而出於實用性的考量,主流用戶仍會傾向更為成熟、穩妥的windows生態。與之相比,企業或政府採購的tob市場,才是鴻蒙電腦的主戰場。
類似的觀點不在少數。counterpoint資深分析師李京運同樣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鴻蒙最大的優勢便是中國廣大的國內需求以及政策的支持,特別是在政府、國企及教育領域。華為在硬體方面的品牌形象,也有助於在這樣的環境下推廣鴻蒙os以及華為pc。
這是一個正在迅速崛起的市場,據賽迪網(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旗下)預測,2023年信創pc整機出貨量達480萬台,2026年將達950萬台。
而強調全棧自研的鴻蒙操作系統,在這個市場也有不小的優勢。過去,銀河麒麟、統信uos等國產自研系統在政務、金融、能源等一些領域得到推廣應用,但這些系統普遍是在開源linux系統的基礎上進行修補,在安全、應用生態、交互ui設計體驗上相對薄弱。相比之下,從底層重構代碼邏輯的鴻蒙,各方面的體現都要更為順滑。
在此基礎上,華為自然將信創市場視為鴻蒙電腦的重要突破口,並為此做出充足準備。
此前召開的技術溝通會上,華為用了不小的篇幅來描述鴻蒙電腦的安全特性:如鴻蒙電腦默認實施硬體級一文一密保護,並且要求應用開發者進行實名認證、應用上架經過安全審核、應用運行之前進行簽名認證等。
而在5月19日的發布會上,華為進一步發布首款鴻蒙商用筆記本電腦華為擎雲hm940。該產品更注重安全性等行業定製化需求,搭配了企業級安全能力解決方案。如在企業高頻應用的會議等場景,hm940內置了系統及搜答、會中語音實時轉錄與摘要、穩定助手等特別功能。
此外,余承東還同步宣布,為激勵政企用戶共建鴻蒙產業與生態發展,華為將與行業先鋒客戶開展「擎雲星河計劃」,圍繞企業管理,企業安全和組織生產力三大方向,攜手開展鴻蒙的聯合創新和應用。
生態建設持久戰
抓住信創市場基本盤只是第一步,要想將市場真正推至更廣泛的消費級用戶,市場普遍認為鴻蒙電腦的生態短板必須補上。
隨著上千個鴻蒙融合應用完成在pc端的適配,得益於此,鴻蒙電腦如今已覆蓋通用辦公、設計創作、實用工具、金融理財、影音娛樂、教育學習、遊戲等用戶核心使用場景。
然而在一些關鍵的生產力軟體上,鴻蒙電腦仍舊存在明顯缺口。
從目前情況來看,華為主要通過兩個方式對此進行補足。一方面,為降低適配難度,華為方面此前透露,鴻蒙電腦採取和手機、平板平台一樣的arm架構,因此其操作系統能無縫兼容手機和平板應用,開發者一次開發就能實現三端部署。如wps這樣的應用,就可以輕鬆從此前的手機和平板平台遷移到鴻蒙電腦。
另一方面,華為允許通過虛擬機運行windows 11,以此實現對部分專業軟體的兼容。只不過,在使用虛擬機運行部分大型軟體時,電腦性能會受到一定影響。
與此同時,鴻蒙電腦的原生軟體也在緩慢建設當中。如萬興科技旗下視頻剪輯軟體萬興喵影,就針對matebook fold獨特的雙屏形態開發了雙屏全觸控智能剪輯的深度功能,用戶只需要通過捏合縮放、滑動拖拽等操作,就能完成視頻剪輯。
只不過,要想實現這樣的深度適配,其難度和成本都有顯著提升。據萬興科技助理總裁兼事業部總經理朱佳敏向時代周報記者透露,為了從「兼容適配」邁向「能力共創共建」,萬興科技此次攜手鴻蒙組建了專項攻堅團隊,進行了百人大會戰,歷經六個多月才最終實現產品交付。
在omdia分析師徐穎看來,不同於手機應用生態,電腦的應用生態涉及到眾多的商用生產力軟體。如何拉動更多合作夥伴一起打造基於鴻蒙系統的軟體生態,並達到一定規模,仍是華為需要攻克的首要難題。
這是一條註定艱難的道路。windows和macos用數十年時間建立的堅固壁壘,絕非華為一朝一夕可以突破。有分析師向時代周報記者預估,至少需要5到10年時間、數百億級資金的持續投入,國產軟體生態的巨大差距才可以逐漸被拉平。

圖片來源:時代周報記者攝
為吸引更多開發者一同加入,發布會上,余承東振臂高呼,鴻蒙電腦才剛剛起步,還需要不斷成長。「我們堅信在大家的鼎力支持下,鴻蒙必將成為改變世界的蓬勃力量。你們的每一行代碼,都在改寫中國電腦產業的未來。」
來源:時代周報 編輯:任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