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Hi-4技術發布會上,一位博主問了魏建軍這樣一個問題:
「你怎麼看一些國產車生鏽的問題」。
執掌了30年長城汽車的魏建軍,用10秒鐘回答了這個問題:一個是工藝的問題,另一個可能是良心的問題。

生鏽,在製造業不是一個難以攻克的問題。
工序、流程都是公開的,但在公開的技術面前,不同的車企流程和工序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博主提出的「車輛生鏽」問題。
想要杜絕生鏽問題並不難,甚至很簡單,只要一步一步來就行了。

白車身,也就是車輛的骨架,噴漆之前需要經過酸洗磷化、電泳、噴塗等工序,這些工序做好了,十年以上也很難生鏽。
這裡我說的是很難生鏽,不是不生鏽。
另外,鋼板作為底材,用的是多少強度的,多少厚度的,是不是雙面鍍鋅板,都決定了後續的生鏽難易程度。

想要車輛不生鏽,這些複雜的工序和高投入一個都不能少。
所以魏建軍說了,一個是設計,其實就是工藝,工程製造設計的時候有些車企甚至都不做酸洗磷化,另一個是良心,比如說把雙面鍍鋅板換成普通鋼板,後期必然會生鏽嚴重。
我相信,敢直言問題的魏建軍,自己打造出來的長城汽車,是經得住考驗的。
二代梟龍MAX和全新的二代Hi-4技術,同樣是目前乘用車市場中令人眼前一亮的產品,一個是梟龍MAX本身的產品力足夠紮實。

無論是高強度鋼材的使用比率,還是零部件的採購標準、生產工藝,梟龍MAX沒有選擇用「成本控制」的策略來降低價格。
所以買車單純是為了便宜的群體,其實是可以繞開梟龍MAX了,畢竟其13.88萬的起售價並不低。
當然考慮這是預售價,正式上市的價格必然還會繼續下調,魏建軍的這次打法,已經徹底和內卷、減配的乘用車市場說再見了。

在其內部,依然遵循的是品質、穩定、壽命、可靠為上,畢竟買一台車要開很多年,更高的「工程安全係數」要遠遠比「便宜5000塊錢」更重要。
另外,二代Hi-4也作出了針對性的調整。
其仍然堅持四驅策略,家用車的安全係數要比經濟更重要,更何況目前的新能源產品都比較省油,在省油的基礎上強化安全項目,這非常重要。

二代Hi-4,依然是站在新能源插混技術上的第一梯隊動力架構。
這套動力系統怎麼理解?其實很簡單,其由發動機、2DHT(變速機構)、電池包、前電機(可做發電機用)、後電機組成。
市區行駛時,電池包有電就用純電行駛,沒電就是內燃機工作,驅動車輛行駛,按照轉速差來調控後電機是否工作。

比如說時速40km/h的時候,電池包沒電。
發動機直接驅動車輛,預留一部分功率給前電機發電用,兩驅模式下後電機不工作,四驅模式下提供動力給後電機驅動車輛。
如果車速上了63km/h,後電機可以是不工作狀態,變成兩驅車輛更省油。
二代Hi-4的四驅結構不是拼性能,而是強化安全,前電機的功率並不大,而且是一台1.5L內燃機,所以它的四驅系統其實和一些兩驅車型的加速能力一樣。

這裡能看出來,其實魏建軍還是想要讓自己的車輛更注重安全一些,在他的世界裡,高速行駛的汽車,省油不是第一位,安全才是。
有人認為魏建軍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出不來,也有人認為這個「老工程師」有自己的堅持,但從魏建軍對產品的把控來說,他有著自己對產品獨立的理解和堅持。
這或許才是在這個混亂的乘用車市場中,最需要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