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Janson
編輯 | 志豪
2025年開年,中國智能汽車賽道迎來新變數。
3月3日吉利正式發布「千里浩瀚」高階智能駕駛系統,接棒開打智駕平權普及戰,將智駕系統覆蓋至吉利系15萬至50萬元級市場。
而這一名字中的「千里」則正是日前由力帆科技正式更名而來的「千里科技」,以全新身份宣告向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
在短短兩周內,千里科技動作頻頻,與吉利、階躍星辰深化技術聯盟,牽頭設立智駕合資公司,吉利聯手發布覆蓋吉利全系車型的「千里浩瀚」智駕系統。
這一系列動作不僅標誌著傳統車企向智能出行公司的躍遷,更揭示了智能汽車產業從「單點突破」到「生態重構」的深層變革。
在「千里浩瀚」智駕系統發布當天,知名研究機構摩根士丹利連夜發布研報,稱這是AI公司首次打通OEM閉環,且吉利的ADAS供應商將全面提升產能,為15萬元人民幣以下的L2+ADAS車型的全面推出做好準備。
研報顯示,2024年智駕在新能源車中的滲透率約14%,隨著智駕下沉至20萬以下市場,智駕滲透率在今年有望快速提升。
與此同時,智能駕駛競爭也從硬體堆砌轉向體系化能力較量,單純的比「單一上限」或許很難帶來更好的收益。
千里科技聯合吉利、路特斯等組建的智駕合資公司,打破了傳統「主機廠+Tier1」的線性合作模式,構建起資本、技術、數據、政策聯動的產業共同體。
而「千里浩瀚」系統的全系覆蓋,則意味著中國頭部車企率先在主流價格帶實現智駕系統的規模裝機。
當多數玩家還在算力軍備競賽中內卷時,千里科技已通過生產關係創新打開新的生產力空間。
這種將合資優勢轉化為產業組織能力的升維打法,或將催生汽車界的」台積電+ARM「生態,既掌控核心技術標準,又通過深度綁定形成產業共同體。千里科技發起的這場AI+車行動驅動的產業升維,將重塑行業規則。

▲「AI+車」驅動產業升維
一、重構產業聯盟 從「線性博弈」到「生態共生」
傳統智駕產業鏈中,主機廠與Tier1供應商常因技術標準不統一、數據割裂陷入低效博弈。
主機廠與Tier1供應商的技術標準、數據格式不互通,導致研發端的數據難以有效整合。不同供應商的感知演算法與車企的決策模型存在兼容性問題,需反覆適配調試,拉長開發周期。
此外,傳統Tier1主導的「黑盒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機廠的技術主導權,以智駕為例,供應商提供的標準化模塊難以適配車企差異化需求。有媒體調研顯示,傳統tier1模式已初顯疲態,88%的從業者認為整零關係惡化是行業普遍現象。
而千里科技聯合吉利、路特斯及重慶地方產業基金髮起的智駕合資公司,構建了「車企+AI科技企業+地方政府資本」三位一體的生態共生平台,開創了新的合作範式。
吉利作為中國頭部車企,提供整車製造能力與規模化落地場景,其年銷超300萬輛的市場基盤為技術驗證與普及奠定基礎。
千里科技則憑藉邁馳(原曠視科技旗下智駕業務)的自動駕駛技術積累,以及曠視在AI大模型領域的深厚底蘊,注入行業領先的演算法研發能力,主導智駕系統開發。
重慶產業基金則以政策扶持與資金注入補齊生態短板,依託重慶「中國汽車第一城」的產業鏈優勢,加速技術商業化進程。
在這其中,千里科技作為該聯盟的「AI發動機」,起到了相當的紐帶作用。
依託這樣的AI科技生態,千里科技帶領合資公司打通了「研發-生產-應用」全鏈路數據流,而這也是一條智駕戰到產品方案再到量產落地的明確路徑。
在生產端,吉利智能製造體系實時反饋車輛工程數據。
在應用端,路特斯高端車型與吉利全系產品構成多元化驗證場景。
形象的來講,世界生成模型通過模擬極端天氣、罕見事故場景,可以有效提升智駕模型魯棒性,而用戶實際駕駛數據迴流至吉利的計算中心,又可反哺模型優化,形成「演算法訓練-場景驗證-量產優化」的飛輪效應。

▲千里浩瀚安全高階智駕系統
同時,千里科技和吉利生態聯盟發起的如多模態大模型和世界模型,以及汽車智能體的研發關鍵技術均向生態夥伴開放,避免重複造輪子。
這種「共生共贏」機制,使聯盟既能快速整合行業資源,又能激發各方創新動能,最終實現「1+1>2」的產業升級目標。
當生態聯盟構建起數據閉環,如何將技術勢能轉化為市場動能,就成為下一個關鍵命題。
二、「千里浩瀚」技術升維 如何定義高階智駕安全平權?
在研發、生產、應用的玩家們坐在同一牌桌上以後,進一步的需求便是產品定義和量產了。
作為千里科技和吉利共同推出的「千里浩瀚」智駕體系,其拿出了以智駕及安全技術平權為核心目標,同步實現L3落地的技術突破打法。
通過分層策略、演算法復用與規模化落地這樣的組合拳,千里科技也加入到了智駕及安全技術平權的路徑中,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高階智駕的升維。
具體來看,「千里浩瀚」智能駕駛系統涵蓋了從H1到H9多五個級別的自動駕駛技術。

▲「千里浩瀚」智能駕駛系統能力一覽
「千里浩瀚H1」主要功能包括高速公路NOA(導航輔助駕駛)和自動泊車APA,「千里浩瀚H3」增加了城市通勤NOA、高速NOA以及記憶泊車HPA等功能。
「千里浩瀚H5」則是進一步升級了城市無圖NOA和全場景D2D能力,「千里浩瀚H7」在H5的基礎上增強了E2E+MLM數字先覺網路支持下的全場景D2D功能。
「千里浩瀚H9」則具備全冗餘、全備份的頂級L3架構,實現了更高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包括城市無圖NOA、高速NOA以及泊車代駕VPD等核心功能。
這樣的全覆蓋的智駕技術也不是單一發展的,H1至H9均基於同一套AI底層框架開發,降低研發成本,確保技術迭代同步性。
結合吉利的量產能力和數據算力,也使「千里浩瀚」成為了少數可以同時實現技術快速迭代發展與成本可控的智駕平台。
在完成產業生態布局後,千里科技所面對的核心問題之一便是,如何讓技術創新真正觸達終端用戶。
而這個答案就藏在千里科技在產業定位與企業核心戰略的思考上。
三、戰略轉型 AI出行方案新方向
千里科技通過「千里浩瀚」實現智駕及安全技術平權,一方面是行業競爭背景下的技術追求,另一方面也是千里科技核心戰略轉型的體現。
據媒體報道,千里科技董事長印奇近期表示千里科技將聚焦「AI+車」核心戰略,並將公司發展方向概括為「雙輪驅動」+「雙化牽引」。
依託千里科技的工程化能力、AI大模型技術積澱,以及吉利生態的產業縱深,重構其在智能出行領域的核心價值。
這一戰略不僅強化了千里科技在合作中「AI發動機」的定位,更通過技術開放與全球化布局,推動行業從「單一產品競爭」轉向「生態能力輸出」。
從這一支點出發,從科技業務來看,千里科技將會整合高階智駕系統集成經驗與多模態大模型技術,向全行業輸出「AI智行開放平台」。

▲前沿大模型對車端賦能
該平台提供從晶元適配、演算法開發到系統集成的全棧解決方案,覆蓋智駕、智能座艙、車聯網三大場景。
而從終端場景來看,通過保留力帆、派方摩托車及睿藍新能源汽車品牌,千里科技保留多元化產品矩陣,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為科技業務的技術試驗田與場景入口。
這樣的雙線布局也體現了千里科技的獨特優勢,一方面,其擁有終端產品的場景定義能力,另一方面又具備AI公司的技術縱深,形成「產品-數據-技術」的增強迴路。
在這樣的基礎上,結合諸如寶騰汽車、路特斯等品牌的吉利全球化產業生態,千里科技也有望成為全球少數能同時提供標準化方案與定製化服務的智能出行平台,引領「AI+車」從中國創新走向全球落地。
結語:AI重構汽車業時代 下一個十年如何定義
千里科技的密集動作,折射出中國智能汽車產業的深層邏輯變遷。
技術競爭正讓位於生態競爭,單一產品優勢需轉化為體系化賦能能力。其與吉利構建的「AI+製造+資本」鐵三角,或將催化行業從「內卷式創新」轉向「開放式協同」。
然而,平衡技術開放與商業護城河這樣的挑戰依然存在。
能否在規模化落地中維持用戶體驗一致性?這些問題將考驗聯盟的長期韌性。
但是可以確定的是,在以智能化為代表的造車下半場,那些既能深耕技術、又能織密生態網的企業無疑會走在市場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