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開年第一問:信心與責任出海」國際化研討會在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上海校區成功舉辦。中歐校友、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首席戰略官和首席市場官喬健出席活動並參與圓桌對話,圍繞「新出海時代:讓世界看到更好的中國」的主題展開討論。
喬健詳細回顧了聯想全球化的不同階段,並指出面對當下不確定性環境,要化解出海的挑戰,企業應當更勇敢走出去。在出海進程中學習並積累全球化企業的核心能力,在不確定性中捕獲機遇,從而加速成長蛻變,平穩穿越周期。
喬健(左三)參與 「新出海時代:讓世界看到更好的中國」 圓桌對話
本次研討會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中信出版集團、聯想集團聯合主辦,吸引了近200位知名專家、學者和企業界嘉賓、中歐校友代表以及媒體參與。
強化「硬實力」,在不確定性中捕獲全球化新機遇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受地緣政治和經濟周期疊加效應影響,中國企業出海迎來新的拐點,是否還要出海、如何正確出海,成為備受矚目的議題。
對於出海20年的聯想來說,宏觀大環境危與機並存的情況已經是種「新常態」。喬健表示,聯想剛「走出去」時,世界經濟恰好處於全球化發展最快速的時期。聯想在「順風」時期鍛造出了全球化企業核心能力,打造了全球供應鏈、全球研發體系、全球市場營銷體系,在全球踐行esg實踐等等。這些積累也讓聯想在遇到「逆風」時,更有信心去應對外部挑戰,並在不確定性中捕獲機遇。
近年來,中東成為了中國企業出海的新熱土,也成為聯想持續深化全球布局的新機遇。近日,聯想與alat埃耐特共同在沙特首都利雅得舉行了聯想沙特新製造基地的奠基儀式。喬健在研討會現場談及參加奠基儀式的感受時表示,聯想在沙特建廠不僅可以讓聯想更快、更好地服務中東與非洲市場的消費者與客戶,更有助於帶動沙特當地智能製造產業鏈生態圈的建立。
聯想集團首席執行官楊元慶(左六)與alat埃耐特首席執行官 amit midha(左五)在利雅得共同為新工廠奠基
根據計劃,新工廠將於2026年起投產。建成後,利雅得新工廠將進一步拓展聯想在該地區的布局,更快捷地為當地市場帶來行業領先的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充分把握中東及非洲地區信息技術及企業服務行業的高速增長機遇,增強聯想集團全球供應鏈的韌性和靈活性,以及產業生態內嵌,全球合規內嵌等綜合實力。此外,聯想在沙特的發展還有望推動沙特實現「2030願景」計劃,提高非油私營部門對gdp的貢獻率,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實現經濟多元化和結構轉型,增進社會福利等等。
喬健表示,企業的全球布局一定要充分利用不同市場的優勢資源進行統一配置,例如中國有產業鏈集群優勢、日本有工程化優勢、美國有創新設計優勢,印度有軟體服務優勢等等。「我們要充分利用各地的優勢資源,打造貼近本地市場的營銷、交付和服務,以及更具競爭力的價值鏈,這樣才能實現一個兼具效率與韌性的平衡。」
提升「軟實力」,在全球化道路上行穩致遠
當前,出海已進入深度發展階段,不管是大企業,還是創業企業,都追求在海外市場的長期經營發展、品牌價值建立以及文化價值的培養與建立。這不僅要求出海企業具備能夠穿越周期的硬實力,還要求出海企業通過全球化與本土化的平衡,踐行全球企業公民社會責任,以「軟實力」贏得海外市場的尊重與信任。
全球與本地的平衡,管理上「收」和「放」的平衡,這些都考驗著中國企業的全球領導力。在《出海:聯想全球化20年實戰方法論》(下文簡稱《出海》)一書中可以看到,聯想集團邁出全球化的第一步後,也曾經歷過痛苦的磨合期,才鍛造出如今的「合金文化」。
《出海》激發現場觀眾對於全球化議題的深度思考
喬健指出,聯想從全球化開始的第一天,就在探索如何發揮「主人翁企業」的企業家創新精神,激發出整個管理團隊的凝聚力與進取心。如今,聯想在全球層面搭建了真正的全球化的高管團隊和全球化的組織體系,讓來自不同國家、區域的高層之間定期面對面溝通,加強文化整合。在區域層面,聯想實現管理團隊本地化,並通過建立規則和流程,明確目標,充分激發本地團隊的活力。
喬健進一步強調,有效放權是聯想全球化與本地化平衡之中非常鮮明的特徵。在業務決策方面充分放權,讓當地負責人根據本地市場情況自主決策產品銷售、定價等事宜;在文化和戰略方面引導全球員工都認同並遵循公司的核心文化和整體戰略。通過這種方式,聯想吸引了眾多當地優秀人才,在美國、巴西、印度、歐洲等地都能組建起一流的本地管理團隊,促進了企業在全球的穩定發展。
隨著全球經濟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日益加深,esg已成為中國企業參與全球競爭的「隱形門檻」。根據益普索(ipsos)發布「2024中國品牌全球信任指數排行榜」顯示,聯想集團位居榜首,成為全球值得信任的中國品牌,這也是聯想連續第三年排名首位。研討會現場,益普索(中國)諮詢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客戶官周曉農分享稱,中國品牌在海外信任度的主要驅動力正在發生變化。過去提供高質量產品、供應鏈能力等硬性條件是中國品牌在海外獲得信任的主要驅動力。而如今,雖然提供高質量的產品仍影響著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但企業是否是一個好的僱主,是否對當地社區負責任,是否保護隱私,是否對當地經濟帶來貢獻等與 esg 相關軟實力對品牌信任指數的驅動力越來越高。
喬健在現場分享中指出,益普索的報告里提出的海外消費者對中國品牌信任的五大驅動因素,幾乎涵蓋了esg最關切的議題。「這其實就是國際化公司需要考慮的利益相關方、客戶、長期社會的影響。」
抓住時代機遇,撬動中國優勢乘風出海
研討會現場,《出海》著作主編、人文財經觀察家、秦朔朋友圈發起人秦朔分析稱,當前中國企業正在邁向「出口+出海」的「雙出時代」,中國未來重大的戰略機遇就是出海。而這一輪中國企業出海的本質,是全球供應鏈的多元化和中國新能力的全球化。
喬健也認為,現在是中國企業出海的好時機。因為相較於聯想20多年前出海的年代,中國企業擁有許多全新的優勢,這些都可以轉化為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尤其是中國製造全方位、系統性的優勢。
喬健進一步指出,在過去幾十年,中國形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產業配套最完善的製造體系,不僅是成本的優勢,更是精細化製造、生產效率、勞動力素質、產業鏈集群、政策配套等全方位的綜合競爭力,這種優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任何一個國家不能輕易取代的。
據介紹,目前聯想中國市場營收佔比約五分之一,但在中國本土生產製造、並銷售全球的產品佔比高達五分之四。以聯想合肥產業基地為例,它是聯想全球最大的智能計算設備研發與製造中心,入選全球燈塔工廠,所有產品零部件在3-4個小時內就可聚齊,打一個響指就下線一台電腦。現在全球每賣出8台電腦,就有一台來自於聯想合肥產業基地。
正如《出海》的學術顧問,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法國依視路會計學教席教授、副教務長許定波在活動現場所言,中國企業的能力提升是新一輪「走出去」的重要動力和底氣。如果出海企業可以把中國製造的能力和供應鏈優勢發揮出來,並加強企業人才管理能力,「走出去」成功的概率也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