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哪吒之魔童鬧海》和DeepSeek大模型在國內熱度頗高。高新區企業為二者提供了有力支持,合肥瀚靈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參與了《哪吒之魔童鬧海》的特效製作,為其提供技術支撐;安徽百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協助DeepSeek-V2大模型適配與性能調優,使其綜合性能提升20%。
企業是科技創新的主體,近年來,高新區努力打造高水平創新生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讓眾多科技型企業的創新活力不斷釋放,為新質生產力的持續發展注入新力量。
瀚靈:為《哪吒》提供特效製作
《哪吒之魔童鬧海》上映十多天,總票房已經突破86億元,成為中國影史第一。這部動畫電影不僅劇情精彩,而且製作精良,其中也有高新區企業合肥瀚靈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瀚靈」)的貢獻。瀚靈的特效師們完成了影片里「三龍出逃虛空裂口」片段中的關鍵特效製作,為觀眾帶來了極具震撼的視覺體驗。
雖然參與制作的鏡頭只有三十多秒,但為了呈現出最佳效果,瀚靈團隊用了小半年時間,在整體細節上精益求精。鏡頭製作中的粒子、魔法、煙霧等特效,在餃子導演的高要求下不斷打磨,多達20餘稿。最後,特效鏡頭以細膩的光影技術、震撼的動態細節,將東方神話與現代技術完美融合,成為影片的高光片段之一,也展現了企業特效技術的強勁實力。
瀚靈位於高新區創新產業園二期的騰訊眾創空間(合肥)中,主要從事動漫、電影、番劇、遊戲、廣告等類型作品的特效製作。作為中國動畫特效領域的先鋒力量,瀚靈參與制作200餘影視作品、S+級別番劇、遊戲CG、文旅宣傳等項目,涵蓋《哪吒》《流浪地球2》《神墓》等頭部電影IP製作,截至目前,累計完成超1000+特效鏡頭。
安徽百信:讓DeepSeek性能提升
DeepSeek在1月下旬發布的推理模型深度求索-R1,憑藉較低成本和高性能火爆全球。而位於高新區的安徽百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百信」),基於自主研發的恆山326TA國產伺服器,成功完成DeepSeek-V2大模型的適配與性能調優,實現綜合性能提升20%。
據了解,安徽百信基於昇騰打造的人工智慧伺服器,憑藉其強大的硬體調優能力和高效的能耗管理,為DeepSeek系列模型提供了堅實的硬體支持,不僅提升了推理任務的效率和性能,還降低了延遲,使得模型在複雜任務處理中表現出色。此外,安徽百信昇騰系列人工智慧伺服器基於不同應用場景的硬體調優能力,進一步推動了DeepSeek系列模型在不同行業中的廣泛應用。
「這種技術與設備的結合,不僅提升了AI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同時為智能硬體、智能安防、自動駕駛等領域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了強大動力。」安徽百信總經理鞠榮榮說,「我們自主研發的異構訪存技術,通過智能硬體資源調度,使DeepSeek伺服器的運算效能提升超20%。」
據了解,安徽百信團隊針對大模型訓練中的高並發存儲、動態負載均衡等痛點,已經通過自主研發的先進技術進行大幅度的緩解。在政務雲實測中,該平台成功支撐千億參數模型訓練,故障率較進口方案降低40%。目前,該技術成果已通過國家信創工委會認證,即將在金融、醫療等重點行業部署。
全方位支持,讓企業「愉快創新」
成為爆火電影和大模型的「幕後功臣」,得益於兩家企業在高新區持之以恆地創新和努力。
瀚靈成立於2023年,由於企業快速發展需求,24年遷至高新區騰訊眾創空間(合肥),獲得高新區和眾創空間的創業政策支持,進而鏈接更多優質項目資源,團隊規模也不斷擴大,「從十多人增加到三十多人,除了特效團隊,還增添了燈光渲染團隊、解算團隊等。」企業負責人說,「高新區和眾創空間給我們全方位的創業孵化支持,包括辦公空間、基金投資、知識產權規劃、政策申報和高企申報等,這給了企業很大的幫助,讓我們心無旁騖地在電影和遊戲CG里深耕。」
安徽百信於2019年在高新區成立,「我們是高新區招商引資引入的,在這裡五年時間,企業已經發展成上百人規模,專註於通用伺服器和AI伺服器的研發。」據了解,高新區在企業落地時給予了選址和房租方面的優惠,還聯合相關投資機構給予了基金支持,「另外,我們企業專註於研發,需要大量人才,高新區是人工智慧人才高地,為我們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安徽百信總經理鞠榮榮說,未來,安徽百信將持續提升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為人工智慧和算力產業等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三木」齊生長,創新活力迸發
「哪吒」與DeepSeek的爆火,帶紅了瀚靈與安徽百信兩家高新區企業。他們並不像科大訊飛、陽光電源這樣的龍頭企業廣為人知,但卻一直在創新之海中默默耕耘。它們與龍頭企業、鏈主企業一起,形成了高新區「喬木參天、灌木茁壯、苗木蔥鬱」的產業生態,讓這片土地上的創新活力更加激昂澎湃。統計顯示,目前高新區高企總數已經突破3400家、國科小突破4000家。2024年,高新區推進高校院所成果「淘金」計劃,新設立成果轉化企業300多家。
未來,高新區將繼續推進創新鏈和產業鏈融合發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未來產業發展,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建設。
通訊員 項磊 本報記者 彭學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