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聞客戶端 評論員 逯海濤

(左)盜錄的舒暢直播產品為韓國Hexkin品牌,(右)鏈接中產品卻是HanJiLian品牌 圖源:澎湃新聞
「我剛開始一直以為是女明星舒暢在直播,後來才發現是循環播放的盜錄視頻……」近日,一些消費者向媒體反映,在短視頻平台直播購物時遭遇「盜播」帶貨。這些賬號顯示的是明星、網紅在「直播帶貨」,但直播間鏈接里的卻是名稱和外觀與他們介紹的產品相似的山寨貨。
「盜播」帶貨,本質上就是「掛著羊頭賣狗肉」販賣假貨。這些仿冒知名品牌、原創品牌的護膚品、服裝,其實就是「李鬼」。這些藏在手機屏幕後面的販假者違法成本很低,但是收益卻不低。他們在各大平台廣撒網,被發現舉報最多封號,換個「馬甲」就可以繼續坑蒙拐騙。從盜播、傳播到售假,已經形成一條灰色產業鏈,嚴重侵害商家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據某原創服裝品牌店主說,這些「盜播」的賬號售賣仿製的服裝,部分銷量甚至超過自創品牌自己的直播。
一些消費者之所以上了「盜播」帶貨的當,很重要的原因是其欺騙性和隱蔽性。據消費者說,這些賬號盜用的是明星或者頭部網紅的直播切片,也就是一小段一小段的,每一小段售賣一個產品,主要是面霜、面膜、粉底液、身體乳等護膚品和服裝。商品鏈接點進去,全是仿大牌外包裝和成分的產品,並且產品外觀、名稱和正規品牌十分相似,不仔細分辨很容易上當。一旦消費者有所察覺,在直播間留言詢問「為什麼視頻介紹的產品和鏈接商品不同」時,馬上就會被踢出直播間並被主播拉黑。
「盜播」帶貨現象屢禁不止,除了不良商家隱身於屏幕之後以外,還因為他們藉助了技術外力。比如,一些盜播賬號利用『鏡像翻轉』『畫中畫遮擋』等技術規避平台AI識別,通過更換IP地址、使用虛擬定位、修改設備ID等手段繞過封禁規則,而多數平台無法及時發現並攔截侵權行為。即使被發現違規,大部分平台只是封號,也並不會追溯資金流向或向執法機關移交線索。對於一些被侵權的正規商家來說,維權成本卻較高。正如有的專業律師介紹,這些盜播往往跨平台傳播,各平台用戶行為數據互不共享,難以追蹤完整的侵權鏈條。從這個層面看,缺乏規制的技術手段反而成為「盜播」帶貨的幫凶。
「盜播」帶貨雖然狡猾,治理並非無計可施。短視頻平台方首先應嚴格履行賬號認證責任,對高風險賬號提高監管力度,杜絕盜播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另一方面要善於用魔法打敗魔法,不斷升級AI監測技術進行實時監控,提高盜播畫面AI識別的能力。而作為消費者,也要擦亮眼睛,對那些畫質模糊、畫面翻轉、主播不會跟網友互動的帶貨視頻要留個心眼,一旦買到假貨也要保存好證據,向商家或者平台方要求維權。各方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拒絕盜播帶貨的「李鬼」,讓消費者和商家在網路空間暢買暢賣。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