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有網友問,能不能說說英偉達的事情,背後有什麼故事?中國在下一盤什麼樣的大棋?
最近,中美在晶元領域發生了很多事情,碰撞很激烈,英偉達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怎麼才能看得更明白呢?這或許牽扯到我們的晶元產業戰略。
美國其實是沒什麼產業戰略的,沈毅教授也說過他們搞不了產業戰略。
但是,美國在打壓別人,搞科技制裁產業限制,這方面他們是很有經驗的,也有一套非常成熟的套路,這種套路當年在英國、德國和日本身上都成功了。
但是,美國人這次踢到鐵板上了。
我們回顧一下,科技戰永遠都是美國人先挑起的,這次也一樣。
前幾年,特別是拜登政府這4年,他們還是比較堅持所謂「小院高牆」的原則的,但這個月,在拜登政府最後幾周的任期中,突然撕破臉,露出本性了。
美國人的本性是什麼?是西方殖民者的兇殘和強盜邏輯。
所以,12月2日所謂的全新晶元規則,把140多家企業列入實體清單,既包括製造設備、晶元產品與供應鏈,甚至還包括投資公司,實際上就是全面封殺,堪稱史無前例。
這就是完全不裝了,就是全面擺爛,回歸兇殘本性,看你還有什麼招?
我們顯然早有準備,既然美國人不裝了,我們也就不客氣了,主要是兩個方面。
第一,最直接的反制是兩招。
一是斷供原材料,700多項兩用物項管制啊,其中最關鍵的材料直接點名美國,我們不賣了。
二是你們不是不賣先進晶元嗎?我們乾脆直接不買了。
有專家說,這兩招就把美國人打懵了,他們完全沒有反應,從美國國務院到商務部,沒有人出來說話,可見他們是完全沒有準備的。
他們當然沒準備了,甚至很可能都沒想到我們下手會這麼狠。
第二,開始對美國的先進晶元動手了。
以前我們不知道英偉達涉嫌壟斷嗎?顯然是知道的,也是早就準備好的,現在才動手,這只是一系列動作的一部分。
美國的先進晶元,主要是英偉達的AI晶元、英特爾高通等公司5納米以下的晶元,以及台積電的製造能力。
我們先是斷了先進晶元的原材料,加上反壟斷調查。如果美國人還不知道收手,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光刻機和製造能力。
大家可以想想,ASML的光刻機,台積電的製造,有沒有用到中國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呢?中國製造能力獨步全球,恐怕他們也避免不了。
就連美國的尖端武器都離不開中國零部件和關鍵原材料,更何況ASML和台積電呢?
所以項立剛說,下一個倒霉的可能就是台積電了。
更重要的是,我們現在動手,完全不擔心英偉達斷供,很可能我們已經準備好國產替代了。
這兩天有消息說,華為昇騰910C性能非常強大,已經開始接受訂單了,預計明年一季度正式上市,將成功打破美國在AI晶元領域的壟斷地位。
如果我們的能力可以替代英偉達和台積電了,局面會怎麼樣呢?
就連美國媒體都在說,打科技戰,中國有很多工具箱等著美國。
面對反壟斷調查,英偉達最初很強硬,說憑藉先進技術取勝,結果沒過兩天,就急得團團轉了,開始放風跑出來認錯。
有媒體報道說,英偉達停止接受中國的新訂單了,而且在中國網店的產品全部清空下架,嚇得英偉達連忙跑出來澄清說,英偉達並沒有對中國斷供顯卡。
這明顯就是顧左右而言他了,我們說的是顯卡嗎?說的是AI晶元!
接著他們又放出消息說,英偉達將在中國擴大招聘1000人。這就是明擺著騙人了,業績都要萎縮了,怎麼可能擴大招聘?
英偉達為什麼這麼快服軟了?有媒體披露,除了關鍵原材料面臨斷供,以及反壟斷調查之外,英偉達還有一個大麻煩,在中國的年營收仍然高達50多億美元,比重超過20%。
事實上,中國宣布管制原材料之後,晶元巨頭紛紛來中國建廠,例如歐洲的英飛凌和意法半導體,在中國的工廠就不會缺原材料了。
另外,據中國台灣媒體《經濟日報》報道,中國晶元代工迅速崛起,大陸工廠正以6折價格接單,台灣地區的晶元代工產業將面臨衝擊。
大家來說說,台積電能夠只靠代工5納米以下的晶元活著嗎?只有不到10%的市場!
這一連串打擊的最終結果,要麼美國人完全不計後果,繼續互相傷害,要麼雙方坐到談判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