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丨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
花唄、花唄還不起卸載唄!花唄作為一款消費信貸產品,在當今年輕的消費主力中無處不見。據統計花唄已經向全國市場數億用戶借出去了數千億元的貸款!
而在如此大的用戶群體中難免有人會動歪心思,既要花錢,又不要還錢將自己的花唄額度用光後,便卸載應用想要輕而易舉的和自己債務說拜拜。可是欠的債真的有這麼好躲嗎?
在如今的電子消費時代,超前消費已經變成了許多年輕人的通病。物慾橫流的時代里,越來越多的新任打工族不再追求延遲滿足感。而是傾向於看到、買到、得到!
據統計當今年輕人的消費模式越來越向西方國家靠攏,從開始每月存下一筆錢到現在的月月花光。甚至不少人選擇在工資沒拿到手的情況下,就已經透支了全部工資。而幫助他們實現透支工資的,不是服務的公司而是花唄等各類網路消費信貸產品。
這些網路產品會評估個人的信用和消費狀況,從而為客戶開通不同金額的借款服務,這也讓多數人的消費需求得以快速滿足。可以說在某種方面花唄就像是夢想實現家,能讓人在囊中羞澀時也能獲得心怡的物品。
但是花唄不是印鈔機,借出去的終究是要還。所以許多使用者從為了自己打工變成了為花唄打工。上個月憑藉花唄買買買,下個月為了還花唄苦苦幹。
而且隨著人們消費還款的次數增加,個人的信用評估也會快速上升。從而獲得更高的借款金額,月光族哪能經得起這種誘惑!隨著自己手裡能支配的金額越多,他們的消費慾望就會越高,久而久之就會導致逐漸陷入借款消費還款的漩渦之中。
慾望就像是高山滾石,一旦開始了就很難停歇。開通了花唄就相當於自己打開了一個潘多拉魔盒,消費欲不斷增加、配得感越來越強。債務的雪球也越滾越大,直到將人徹底壓垮。
可許多用戶消費時和花唄一起花前月下,恨不得將其備註成「小甜甜」但是還款時卻痛不欲生恨不得大喊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但日積月累的龐大債務總有一天會將他們的底線摧毀,部分債額高築的用戶在面對足以影響生活的欠款時,已經開始尋求逃避還債的方法。
最常見的就是「眼不見心不煩」,面對手機上顯示的欠款金額,他們會選擇掩耳盜鈴。將應用從自己的手機中卸載。這樣就不用面臨整日的催還壓力,能暫時將債務拋之腦後。可這麼簡單的操作真的就能將自己從債務旋渦中解救出來?
想像總是豐滿的,正所謂在市場中不會有一厘錢不翼而飛。更何況是服務著幾億人的信貸產品呢?花唄既然有信心將數千億灑向市場就有這個把握不出現壞賬。
早在2021年9月花唄體系就已經開始全面接入徵信體系之中,如果逾期不還就會在個人的徵信記錄上留下一個「污點」,如果數額巨大並且長時間沒有償還行為。就很有可能會被限制消費,影響出行甚至使子女的前途受到影響。
如果用戶不在意,就輪到各類的催收公司登場,在當今的和諧社會雖然不會有上門暴力催收的違法行為出現。可是簽署花唄協議時,留下的各類身份信息會極大影響欠債人的生活。不光是時刻響起的還款電話,更會讓你的擔保人不厭其煩影響個人的親友關係。
假如不還款的老賴孑然一身,沒有這些顧慮是否就能「白嫖」花唄等信貸平台了呢?同樣不可能,花唄的債務雖然利息很少,但是隨著時間的增長慢慢將會達到法庭的受理標準,在法律的強制執行下,老賴就會明白什麼叫得不償失。
其實花唄的出現就像是人們常說的「網路雙刃劍」,有的人會將它視作生活中能借燃眉之急的救命稻草,有的人單純是將他看做資金周轉時的緩衝。善用花唄的秘訣就是時刻提醒自己,花唄就是虛擬信用卡,額度不等於真正屬於自己的金錢。
為了避免不想還,還不上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養成一個健康的消費觀念。在消費觀念轉變之前,中國消費群體的主流一直是從古流傳至今的居安思危。中國人的儲蓄觀念在世界上非常出名。
早在2015年我國的儲蓄率就是國際水平的三倍,千百年流傳下來的農耕社會傳統讓我們總是在為突發情況做準備。這種消費觀念雖然不利於經濟在社會上的流動。可也讓人們能在突發情況時能有更多的選擇和應對。
如今的消費風氣無疑是在向西方社會群體的月光模式轉移,掙多少花多少,主打就是一個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在未來和現在之間這些選擇了超前消費的群體,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擁抱現在。
但是西方的社會的情況和中國並不相同,就拿美國相比,作為享樂主義最嚴重的一代,美國如今的年輕人大多是靠著信用卡在生存,一張張的信用卡互相還款,自己則拚命打工償還最低標準。一旦一張信用卡被限制消費,隨之而來的就是整個閉環被打破。
無獨有偶據調查韓國當代的年輕人情況則更為嚴重,在國家獨特的風氣中韓國青年的消費觀念極度扭曲,他們會為了一款能吸引眼球的奢侈品去申辦大量貸款,然後以貸養貸直到大廈崩塌的那天部分激進的韓國青年將會選擇一了百了。
所以花唄同樣是信貸產品,不想陷入無休止的債務牢籠中,最好的辦法就是管理好自己的資金盡量不開借貸的口子,其次就是鄭重對待自己的貸款,不要讓日益增長的消費慾望脫離理智的束縛。
信息來源:
花唄白條接入徵信系統,會影響個人信用嗎?
2023-12-11 07:48·北京日報客戶端
超前消費讓年輕人「窮忙」:虛幻「富有」,助長消費「慾望」
海外網2019-02-22 09:40
花唄、白條、信用卡 「超前消費」到底有多貴
新華網2018-12-03 07:23
[中國新聞]新聞觀察:預付式消費「頑疾」如何破解?
來源 : 央視網2024-06-07 05:48
半島調查|告別「喜刷刷」?不少受訪年輕人註銷信用卡關閉花唄,對超前消費說不
半島都市報2024-01-15 2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