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下午,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主辦的山東省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大講堂在濟南舉行,邀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授課,各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省內企業負責人等共計200人聆聽課程。
據了解,此次大課堂旨在深入貫徹製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方案以及全省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工作會議、全省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等會議精神,全面釋放實數融合發展效能,加快製造業數字化轉型。
目前,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從山東發展看,2023年,全省數字經濟總量升至4.3萬億元,佔gdp比重超過47%。全省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覆蓋率達到87.3%,產業數字化指數、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指數均居國內前列。
現場,余曉暉以《持續深化製造業數字化轉型 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為題,從「對新型工業化和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認識思考」「變革性的數字技術與數據要素」「數實融合驅動的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發展」等方面,通過具體數據和典型案例詳細闡述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內涵意義和方法路徑,並對進一步推進位造業數字化轉型提出了針對性的意見建議。
余曉暉認為,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支撐新型工業化的深層次邏輯為提升製造業效率、升級產業結構、增強產業鏈韌性、實現綠色低碳。工業互聯網是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方法論,製造業正加速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
從現場發布的數據看,中小企業是當前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主力軍、主戰場。「中小企業貢獻了超過50%的稅收、60%的gdp、70%的技術創新和80%的城鎮就業,數字化轉型為中小企業帶來提質升級、降本增效、業務創新等發展機遇,有利於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進新型工業化。」余曉暉表示,中小企業對數字化轉型的關注點首先是「保生存」,其次才是提能力。
製造業企業如何開展數字化轉型?余曉暉建議,應系統推進位造業數字化轉型;以大規模設備更新、新型技改城市試點、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為契機,加強省內政策、資金統籌力度,深入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全面推動傳統產業實施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改造。同時,需加快推進以人工智慧為典型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攻關和產業培育,為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豐富技術產品供給,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數據基礎設施+行業數據空間+公共服務載體」的一體化服務應用體系,支持從園區、龍頭、鏈主企業等切入開展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行業數據空間建設,深化可持續運營模式等。
從山東的規劃看,到2025年,山東將推動不少於1萬家規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賦能專項行動,新增數字化改造設備50萬台套,建設企業級邊緣雲2000家以上,打造一批數據驅動型數字經濟「晨星工廠」。
記者:黃敏 攝影:黃敏 校對:李莉 編輯:劉玉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