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2024年10月12日02:13:03 科技 1854

最近,晶元市場的波動讓不少人都摸不著頭腦,特別是台積電三星這些大廠,彷彿在美國和中國市場之間,左右為難。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這兩家公司原本對美國市場充滿期待,為了迎合美國的晶元補貼政策,不僅花費巨資赴美建廠,還積極爭取和美企的合作。

然而,誰能想到,美國的補貼政策不僅門檻高,還要求外企分享超額利潤、上交企業機密,甚至限制在中國的生產。原本躊躇滿志的台積電和三星,面對這種嚴苛的條件,態度立刻就變了。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台積電算是最早響應美國的號召,投入了超過400億美元,在美國建立工廠。原本預計在2024年投產的第一座工廠,接下來還有2026年投產的第二座工廠。這個力度之大,堪稱史無前例。

三星也緊隨其後,計劃在美國投資170億美元建設晶元工廠,儘管規模不及台積電,但足以表明它們對美國市場的重視。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不過,晶元補貼的條件遠比它們想像的複雜,不僅要求外企把賺的錢交出來,還要求它們的關鍵技術資料全部上交給美國政府。

要知道,晶元製造的核心技術相當於這些企業的「護城河」,要它們放棄,那簡直就像要人交出「家傳秘籍」一樣。

這種情況下,台積電和三星自然不滿,畢竟這補貼就像是在餡餅上加了鎖,看得見卻夠不著。兩家公司乾脆調整了生產計劃,開始放緩美國的投資步伐,重新聚焦本土市場。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台積電不再急著擴張在美產能,反而在台灣高雄、南科等地投入更多精力,穩步擴充產能。

三星則宣布在未來20年內,投入300萬億韓元(約1.5萬億人民幣)在韓國建造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基地。

無論美國市場再怎麼誘人,這兩家公司現在顯然不打算把全部籌碼押在美國身上。

另外,不僅美國的補貼政策讓台積電和三星猶豫不決,來自中國市場的變化更是讓它們感到壓力。

中國每年對晶元的需求量大得驚人,2022年中國進口晶元的總額約3000億美元,但隨著本土晶元製造能力的提升,中國逐漸減少了對外晶元的依賴。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據數據統計,去年中國晶元進口量就減少了970億顆,同比下降15%。

從採購者變成生產者,中國的晶元製造逐漸走向自主化,特別是在14nm、28nm等成熟製程領域,中國廠商已經能夠生產,這讓外企的市場份額大大縮減。

台積電和三星並非不明白這一點,畢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晶元消費市場,一旦失去中國市場,對它們的衝擊可能不亞於「斷糧」。

台積電已經決定放緩擴產計劃,三星也明確表示將產能削減到「合理水平」,從原來的「只增不減」變成了「穩中有減」。這種策略上的轉變,無疑是對中國市場需求變化的一種回應。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講到這裡,不妨再來聊聊美企的態度。蘋果高通英特爾這些大廠,雖說是美國本土企業,但它們的晶元生產依賴亞洲的產能。和台積電、三星不同,美國的晶元製造產業鏈並不完整,尤其在成熟製程的晶元製造上還得依賴國外工廠。

所以,美國政府的補貼政策雖意在推動晶元本土化,但美企卻並不急於「回家」,仍將大部分訂單放在亞洲。台積電和三星因此也看到了,美企訂單未必會因補貼而改變,對美國投資的急切性也隨之消退。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晶元產業的這場博弈,折射出大國之間的市場拉扯和外企的艱難選擇。美國政府想以巨額補貼來引導外企回歸,但補貼背後卻設置了層層障礙,台積電和三星等企業顯然不願「完全就範」。

而另一方面,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和本土晶元製造的崛起,進一步強化了它們對中國市場的重視。這不僅是晶元產業鏈的調整,更是市場依賴和技術主權的博弈。

對台積電、三星這樣的全球晶元巨頭而言,它們究竟要如何在美、中市場之間平衡?是否真的能捨棄美國的市場誘惑,專註在亞洲擴產?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如果美國在補貼上繼續施壓,或許這些外企將更加果斷地轉向其他市場。而中國減少進口、加速自主製造的趨勢也讓外企感到震動,市場格局或將因此發生深遠改變。在這場多方拉鋸中,台積電和三星是「坐山觀虎鬥」,還是「另起爐灶」,未來的走向既充滿挑戰,又令人期待。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清華專家破百年陳規!滬上論壇曝電力革新,陳磊構想太敢了 - 天天要聞

清華專家破百年陳規!滬上論壇曝電力革新,陳磊構想太敢了

聽說了嗎?清華大學的專家居然說要徹底打破電力系統運行了上百年的規矩!就在上海那場新能源論壇上,陳磊研究員拋出個重磅觀點 —— 以後用電不用再看頻率臉色,有功功率想咋調就咋調!這事兒要是真能成,咱們家裡的空調、電動車充電可就再也不會因為電網不
消費活力釋放,上海零售商業形態向「文商旅體展」融合演進 - 天天要聞

消費活力釋放,上海零售商業形態向「文商旅體展」融合演進

2025年二季度,在上海市政府經濟刺激方案推動下,上海商業市場消費活力逐步釋放,但零售物業租賃指標的復甦態勢仍顯平緩。核心商圈平均租金為1877元/平方米/月,平均出租率為94.71%,整體表現與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徐家匯、陸家嘴等商圈憑藉成熟商業生態,表現相對突出。但與非核心商圈相比,從存量、新增供應、凈吸納量等指...
OPPO K13 Turbo 系列真機曝光,7 月 21 日發布 - 天天要聞

OPPO K13 Turbo 系列真機曝光,7 月 21 日發布

IT之家 7 月 11 日消息,博主 @i冰宇宙 今日分享了一款帶保密殼的新機真機圖,配備 RGB 燈效以及主動散熱風扇,預計為剛剛官宣的 OPPO K13 Turbo 系列。IT之家注意到,OPPO K13 Turbo 系列將於 7 月 21 日發布,在 GeekBench 6.3.0 中單核成績為 2156 分,多核成績為 6652 分,預計搭載高通驍龍
醒醒吧!CEO猛吹AI寫95%代碼,績效考核卻還在拼程序員手速? - 天天要聞

醒醒吧!CEO猛吹AI寫95%代碼,績效考核卻還在拼程序員手速?

編譯 | Tina在 AI 工具席捲開發圈之後,一批技術老兵的工作方式悄然發生變化。Superhuman (原生 AI 郵件應用)工程負責人 Loic Houssier 正是這場轉型的親歷者之一。這位出身數學背景、擁有密碼學工程經驗的 VP,曾帶領團隊經歷了從大型 B2C 到核心底層架構的複雜挑戰。而當 ChatGPT、Claude Code 等工具走進日常
從領先到落後:英特爾正經歷「寒冬」 - 天天要聞

從領先到落後:英特爾正經歷「寒冬」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道】7月11日,據外媒報道,英特爾首席執行官陳立武近日在發表內部講話時直言英特爾已不再是領先晶元製造商,甚至不在前十。其市值如今僅約1000億美元,與18個月前相比大幅縮水,而英偉達市值卻一度突破4萬億美元,形成鮮明對比。「二三十年前,我們確實是行業領導者。可如今的世界已經變了,我們已不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