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2024年10月12日02:13:03 科技 1854

最近,晶元市場的波動讓不少人都摸不著頭腦,特別是台積電三星這些大廠,彷彿在美國和中國市場之間,左右為難。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這兩家公司原本對美國市場充滿期待,為了迎合美國的晶元補貼政策,不僅花費巨資赴美建廠,還積極爭取和美企的合作。

然而,誰能想到,美國的補貼政策不僅門檻高,還要求外企分享超額利潤、上交企業機密,甚至限制在中國的生產。原本躊躇滿志的台積電和三星,面對這種嚴苛的條件,態度立刻就變了。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台積電算是最早響應美國的號召,投入了超過400億美元,在美國建立工廠。原本預計在2024年投產的第一座工廠,接下來還有2026年投產的第二座工廠。這個力度之大,堪稱史無前例。

三星也緊隨其後,計劃在美國投資170億美元建設晶元工廠,儘管規模不及台積電,但足以表明它們對美國市場的重視。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不過,晶元補貼的條件遠比它們想像的複雜,不僅要求外企把賺的錢交出來,還要求它們的關鍵技術資料全部上交給美國政府。

要知道,晶元製造的核心技術相當於這些企業的「護城河」,要它們放棄,那簡直就像要人交出「家傳秘籍」一樣。

這種情況下,台積電和三星自然不滿,畢竟這補貼就像是在餡餅上加了鎖,看得見卻夠不著。兩家公司乾脆調整了生產計劃,開始放緩美國的投資步伐,重新聚焦本土市場。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台積電不再急著擴張在美產能,反而在台灣高雄、南科等地投入更多精力,穩步擴充產能。

三星則宣布在未來20年內,投入300萬億韓元(約1.5萬億人民幣)在韓國建造全球最大的半導體生產基地。

無論美國市場再怎麼誘人,這兩家公司現在顯然不打算把全部籌碼押在美國身上。

另外,不僅美國的補貼政策讓台積電和三星猶豫不決,來自中國市場的變化更是讓它們感到壓力。

中國每年對晶元的需求量大得驚人,2022年中國進口晶元的總額約3000億美元,但隨著本土晶元製造能力的提升,中國逐漸減少了對外晶元的依賴。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據數據統計,去年中國晶元進口量就減少了970億顆,同比下降15%。

從採購者變成生產者,中國的晶元製造逐漸走向自主化,特別是在14nm、28nm等成熟製程領域,中國廠商已經能夠生產,這讓外企的市場份額大大縮減。

台積電和三星並非不明白這一點,畢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晶元消費市場,一旦失去中國市場,對它們的衝擊可能不亞於「斷糧」。

台積電已經決定放緩擴產計劃,三星也明確表示將產能削減到「合理水平」,從原來的「只增不減」變成了「穩中有減」。這種策略上的轉變,無疑是對中國市場需求變化的一種回應。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講到這裡,不妨再來聊聊美企的態度。蘋果高通英特爾這些大廠,雖說是美國本土企業,但它們的晶元生產依賴亞洲的產能。和台積電、三星不同,美國的晶元製造產業鏈並不完整,尤其在成熟製程的晶元製造上還得依賴國外工廠。

所以,美國政府的補貼政策雖意在推動晶元本土化,但美企卻並不急於「回家」,仍將大部分訂單放在亞洲。台積電和三星因此也看到了,美企訂單未必會因補貼而改變,對美國投資的急切性也隨之消退。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晶元產業的這場博弈,折射出大國之間的市場拉扯和外企的艱難選擇。美國政府想以巨額補貼來引導外企回歸,但補貼背後卻設置了層層障礙,台積電和三星等企業顯然不願「完全就範」。

而另一方面,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和本土晶元製造的崛起,進一步強化了它們對中國市場的重視。這不僅是晶元產業鏈的調整,更是市場依賴和技術主權的博弈。

對台積電、三星這樣的全球晶元巨頭而言,它們究竟要如何在美、中市場之間平衡?是否真的能捨棄美國的市場誘惑,專註在亞洲擴產?

全都「變臉」了,台積電、三星紛紛宣布,外媒:中國不買了 - 天天要聞

如果美國在補貼上繼續施壓,或許這些外企將更加果斷地轉向其他市場。而中國減少進口、加速自主製造的趨勢也讓外企感到震動,市場格局或將因此發生深遠改變。在這場多方拉鋸中,台積電和三星是「坐山觀虎鬥」,還是「另起爐灶」,未來的走向既充滿挑戰,又令人期待。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小米頂級拍照旗艦狂降3000元,16GB+512GB+120倍變焦,最後還是等到了 - 天天要聞

小米頂級拍照旗艦狂降3000元,16GB+512GB+120倍變焦,最後還是等到了

早幾年提到「拍照手機」,不少人腦海里第一個蹦出來的還是華為。但眼下這個市場早已悄悄發生了變化。如今的消費者在選影像旗艦時,早已不再盯著某一家看,尤其是價格敏感型用戶,面對溢價較高、性能受限的情況,開始把注意力轉向了性價比更高、影像體驗同樣出
英特爾發布 6862 圖形驅動,相比 Q1 版本性能最高提升 37% - 天天要聞

英特爾發布 6862 圖形驅動,相比 Q1 版本性能最高提升 37%

IT之家 7 月 11 日消息,英特爾公司於 7 月 8 日,面向銳炫(Arc) B、A 系列顯卡、集成 Arc 核顯的酷睿 Ultra 系列處理器,發布了 32.0.101.6862(Q2.25)圖形驅動,主要提升性能。IT之家查詢英特爾官方公告,本次驅動更新為 710.5MB,相比較 2025 年第 1 季度驅動,在 SPECviewperf 15 基準
OpenAI悄然將Shopify納入購物搜索合作夥伴 - 天天要聞

OpenAI悄然將Shopify納入購物搜索合作夥伴

OpenAI 已悄然將 Shopify 添加為第三方搜索合作夥伴,以增強其購物搜索功能,從而呈現豐富的購物搜索結果。Shopify 的加入並未正式宣布,但已悄然嵌入 OpenAI ChatGPT 搜索文檔中。
ACL 2025 | 數據多不如風格齊?SCAR精選 - 天天要聞

ACL 2025 | 數據多不如風格齊?SCAR精選

本文共3600字,建議閱讀10分鐘SCAR 方法在大語言模型指令微調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一、總覽這是 RMIT 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和莫納什大學聯合發表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