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接待一家外地企業考察,對方「胃口」有點大,想租下園區一個整層辦公,要專門搭建一個展示中心,以後還要租下更大的辦公場地;下午則一直和團隊成員研究新年工作方案,梳理招商引資「路線圖」。1月3日,成都市武侯區雙華數字健康產業園內,園區運營中心團隊成員從早晨一直忙到下午。
「去年2月啟動,6月完成整體裝修,7月進行首批企業入駐評審,12月進行第二批企業入駐評審,目前園區整體入駐率實現70%左右,預計今年上半年辦公載體全部實現入駐。」1月3日下午,雙華數字健康產業園運營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前來採訪的紅星新聞記者,啟動運營近一年,園區已入駐8家企業,在談20餘家企業,儲備項目超20個,未來,這不僅是一個企業承載園區,更是一個整合、鏈接數字健康產業鏈上下游的產業平台。
最新數據顯示,去年1~11月,成都醫藥健康產業規上工業增加值「跑」出10.7%的增速。在以創新葯、仿製葯等為代表的成都醫藥健康產業中,數字健康崢嶸初現。成都市剛剛印發的《關於前瞻培育未來產業的政策措施》中,數字診療成為重點培育的產業。
搶抓成都培育未來產業的契機,雙華數字健康產業園正在招引以數字診療為代表的數字健康領域企業。
「一批企業入駐後,意味著園區圍繞數字健康的『圈鏈框架』正在形成。」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園區由武侯區打造,吸引四川大學華西「一校四院」和華為參與,未來5年的目標是數字健康產業規模達到25億元以上。
這一目標驅動下,園區如何「玩轉」數字健康產業魔方?
▲雙華數字健康產業園(園區供圖)
政府搭平台
為何邀請華西、華為來「唱戲」?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位於武侯區,這裡集聚了豐富的醫療實踐經驗和科研資源,能夠為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提供成長的『土壤』。」園區運營中心相關負責人提到一個「數據優勢」:單從醫療資源集中度看,武侯區三甲醫院數量和大健康領域醫療機構數量眾多,其中,三甲醫院數量達13家,大健康企業及機構超5000家,一定程度上能夠比肩北京、上海這樣的全國醫療資源富集地區。
數據背後,凸顯醫藥健康產業基礎,但如何發力?須做好方向定位。在此背景下,雙華數字健康產業園建設被提上日程。
「成都醫藥健康產業構成中,在醫療醫美、葯械研發、高端診療等細分領域均形成一定優勢,武侯區希望找到一條能精準發力的全新賽道,形成差異化優勢,最終決定搶灘數字健康領域。」相關負責人說。
「數字健康產業需要依託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尤其對數據存儲和算力需求較大,需要信創領域企業賦能,在這個基礎條件下,華為成為不二之選。」相關負責人介紹,建築面積超7萬平方米的雙華數字健康產業園硬體載體系武侯區國資平台武侯發展集團打造,一批擁有華西學術背景的數字健康創新團隊已入駐。
驅動數字健康產業園發展最核心的環節之一——算力底座何在?採訪中,相關負責人帶領紅星新聞記者參觀園區的「大腦」——「雙華醫療信創賦能中心」。一個佔地面積達500平方米的機房內擺滿了信息處理終端設備,這是園區的信創賦能中心,專門為園區以及武侯區乃至全國其他地區的數字健康企業提供數據存儲和算力服務。
「打造一個公共性的醫療信創賦能中心,面向園區內外所有企業提供服務。」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醫療信創賦能中心由武侯發展集團出資建設,由華為及其生態夥伴聯合打造,「驅動數字健康產業發展,需要信創平台,它就像『超級電池』一樣提供動力,通過一個平檯面向多個客戶提供服務,可避免醫療機構、企業在機房安全、網路等應用部署上的重複建設。」
▲雙華數字健康產業園(園區供圖)
築巢引鳳
「上下樓就是上下游」成為發展願景
園區打造也來自市場驅動。公開信息顯示,2024年中國數字醫療市場規模將進一步增至4130億元。在數字健康賽道,無論是企業數量還是專業園區運營,成都在這一領域「吃螃蟹」的較少。「市場蛋糕」誘惑下,一批數字健康企業成為園區招引對象。
「主要運用ai挖掘醫療數據和智力資源,探索疾病診療的數字化和智能化解決方案。」1月3日,雙華數字健康產業園內,四川醫樞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醫樞科技」)副總經理黃甫毅正在和技術人員研究公司的「醫學知識圖譜」技術升級方案。
黃甫毅告訴紅星新聞記者,醫樞科技於2016年在成都設立,去年11月入駐園區,目前團隊成員達40餘人,不乏來自華西背景的科研人才。
「醫學知識圖譜後台數據規模達到千萬級,這些數據來自全球醫療機構、科研院所的臨床研究和醫學文獻指南等信息,資料庫處於實時更新狀態。」黃甫毅介紹,目前他和團隊成員研發了ai輔助臨床決策支持系統。
腫瘤領域是醫樞科技開發的一個應用場景。「當腫瘤患者去醫療機構檢查時,醫生一方面根據患者的身體檢測數據進行病情分析,另一方面,醫生可通過這個ai輔助臨床決策支持系統,將患者的病情數據與『醫學知識圖譜』進行對比分析,然後ai輔助臨床決策支持系統會結合『醫學知識圖譜』中的海量臨床數據和醫學文獻信息,自動生成一個可供醫生參考的治療方案。直觀來說,患者每一次從醫生那裡獲得的問診服務,都相當於全球醫療專家對其進行會診。」
為何從腫瘤領域著手研發ai輔助臨床決策支持系統?在黃甫毅看來,腫瘤是人體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病,這一患者群體較大,「無論對醫療資源還是資金,腫瘤病都是一個巨大的資源消耗,希望通過ai輔助技術,為醫生提供便捷的決策參考,破解行業痛點。」黃甫毅透露,目前這一系統正在成都一些公立醫院進行推廣應用。
「正在推動系統在分級診療中實現推廣應用,而隨著服務場景、群體數量增大,勢必對數據儲存、算力需求增大。」黃甫毅說,這成為企業落地園區的一個考量,「園區的醫療信創賦能中心能夠為我們未來的海量數據分析和儲存提供支撐。」
企業追求的「上下樓就是上下游」目標,也是園區的發展願景。
「目前,圓心妙手、華西數醫、國信創科、小橙集團、義幻醫療等8家數字健康企業入駐,簽約12家企業,再談20餘家,儲備項目超20個。」相關負責人說。
實現醫療數據互聯互通
挖掘數據背後的商業價值
雙華數字健康產業園確立的發展目標是,未來5年力爭入駐企業30家以上,產業規模達25億元以上。在相關負責人看來,通過持續開展企業招引,自然會形成規模效應。而園區發展要在企業入駐數量和發展質量邁上新台階,需要打造公共研發平台,推動成果轉化。
園區布局了醫工結合轉化應用服務平台。「會承接來自四川大學及華西研究團隊的數字健康轉化項目,然後進行孵化,並有配套基金對項目實施股權投資,幫助創新點子成為創業項目,走向市場化。」相關負責人說。
「為打造雙華數字健康產業園的創新引擎,我們引入由武侯區衛生健康局牽頭成立的武侯雙華數字健康與醫療信創產業研究院,以ai醫療、數字療法、醫療大數據等為發展方向,依託華西『一校四院』科研資源及專家團隊,打造政企產學研用智庫交流、研究服務平台。」相關負責人說,產業研究院基於雙華醫療信創賦能中心,藉助華為技術優勢與上下游生態企業資源,通過數據儲存及算力服務,與醫療機構、行業企業圍繞數字健康業務開展協同創新。
在推動醫療數據互聯互通和有效利用過程中,如何平衡好產業需求、患者隱私和法律法規?這是數字健康領域亟待破解的課題之一。
「由於醫療領域中患者隱私的特殊性,為保障醫療行業數據安全,通過數據脫敏後,在保證數據安全的基礎上,與合作方共同開發數字健康應用場景。」相關負責人介紹,此前,中國產權協會數字產權創新(成都)基地健康醫療數字產權創新中心在園區掛牌。
政策層面也在加碼。四川省近日印發的《關於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的實施方案》指出,深入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充分釋放數據價值,賦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在相關負責人看來,隨著政策的落地以及相關技術支撐,這讓雙華數字健康與醫療信創產業研究院探索推動醫療數據合規使用有了明確的發力點和實施路徑。
上述工作方向正是數字健康企業所期待的。「針對腫瘤病診斷,ai輔助臨床決策支持系統需要持續的數據更新,未來,我們還會針對其他疾病拓展『醫學知識圖譜』數據維度,研究院的探索有助於形成醫療數據合規利用的路徑,讓數字健康企業獲取醫療數據得到保障。」黃甫毅說。
黃甫毅說,在合規路徑下,從產業鏈下游看,未來,醫樞科技的醫療大數據也可以提供給新葯或仿製葯企業,「讓醫療數據『跑』企業,實現互聯互通,推動藥物研究。」
紅星新聞記者 葉燕 宋嘉問
編輯 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