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均為網路素材,如有侵權請聯繫立即刪除)
2023年9月15日至16日,中國湖南長沙舉辦了備受矚目的2023世界計算大會。大會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站在舞台上振臂高呼:「我國要加大國產晶元的研發和使用,以降低對外國晶元供應鏈的依賴。」他的呼聲激起了現場觀眾的熱烈回應。
這不僅僅是華為公司的呼聲,更是廣大中國國內科技企業的心聲。
徐直軍對於當前國際局勢指出,美國不斷加大對國內科技企業的無理制裁,導致我國先進科技企業出現「晶元慌」。作為科技企業的代表,華為公司希望與同行一起呼籲更多更廣泛地使用國產晶元,以確保國內高科技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徐直軍動情地說:「華為公司面對美國制裁曾遭遇重大困難,舉步維艱。截止目前晶元自給率也僅達到70%,仍然需要大量從國外進口晶元。」他殷切地希望相關機構進一步加強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全力推動國內高新晶元產業的研發和生產,加速國產晶元替代國外晶元的進程。
華為公司作為國內科技領域的佼佼者,面對美國制裁的困難重重。中國人應該意識到,愛國無小事,每一次購買國產產品都是為國家產業做貢獻。曾經,韓國人為了支持本國產品,紛紛購買韓國品牌,日本和美國的車輛在韓國銷量慘淡;而日本人也曾自發購買國內產品,推動國內企業發展,這種支持不僅是為了實現國家復興,也是民族責任。
華為輪值主席徐直軍的呼籲引起了廣大國人的強烈共鳴。
華為公司旗幟鮮明,全面硬剛美國等一眾威脅,他呼籲中國人團結一致,只要我們眾志成城,任何困難都將迎刃而解。
目前,我國已突破晶元的關鍵技術,正在全力生產相關晶元。不僅在晶元技術方面,其他行業的應用級別晶元也需要研發和替代。中國人應該明智選擇,認準國產品牌,購買國產產品,推動我國國產晶元形成完善的產業鏈。大規模使用國產晶元,不僅可以確保國內穩定供應,還有助於培養和壯大國內晶元產業鏈條,提升整個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一些企業仍然依賴進口晶元,甚至侵犯了他人的知識產權。對此,我們應以理性的態度看待。唯有大規模使用國產晶元,國內科技企業才能獲得充足的營業收入,進而投入更多資金進行科技研發。這將助力我國企業實現獨立創新,加速推動國產晶元技術的突破性發展。
政府部門和企業應共同努力,加大對晶元產業的投入和支持,為國內晶元行業創造更有利的發展環境。同時,我國也應該加強國際合作,選擇可信賴的國家和企業進行聯合開發,共同破解美國制裁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