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降價引起的鏈式反應比想像中更猛烈一些,在model系列降價之後,嗅覺敏銳的華為發起了新一輪的降價,問界全系下調價格3萬左右。
其中,問界m5價格從此前的28.86萬降到了25.98萬,下調幅度2.88萬,問界m7價格也下調到了28.98萬,全系車型降價幅度在3萬左右。
為了維繫老車主「買高價車」的價值損失,華為給出了針對性的補貼, 比如說問界m5 ev車系給出總價值大約3萬左右的權益。
比如說12萬aito積分,價值在1.2萬,可以用來充電抵扣,同時給出了整車質保8年/16萬,考慮到目前一手車壽命降低到5年左右,8年/16萬公里質保對於華為來說並沒有太大的運營壓力,12萬aito積分的回贈是實實在在的補貼。
無論如何,無論是跟進特斯拉的降價還是對老車主的價值維繫,華為的誠意都給到了。
特斯拉的這波降價一定會引起更大的市場降價浪潮,雖然華為的敏銳度較高,但華為在新能源市場仍然是跟隨者, 在23萬的model 3拉動下,特斯拉3天收穫了額外的3萬訂單,市場運營提速。
這意味著在2023年將會有一場真正的惡戰要打。
我們退一步來看,從理性角度分析,23萬的model 3從使用層面來看,無論是操控、科技感、加速、續航還是充電便利性,model 3的綜合產品力並不比更貴的小鵬p7、比亞迪漢等車型更差。
也就是說,本身就有盈利壓力的小鵬、哪吒等企業,將會在特斯拉的這一波降價過程中遇到更大的阻力,在無法推出比特斯拉更強車型的情況下, 降價才是最直接的方式。
所有企業都沒有意識到,自身的高生產、高運營成本帶來的高價格,在特斯拉的一波波降價動作面前會顯得如此無奈,羸弱的生產方式和落後的銷售體系,根本跟不上特斯拉的步調。
事實上,從銷量、運營、利潤上來說,所有企業都被不斷降價的特斯拉拖著走,雖然目前新勢力車型已經不差, 但退一步來看,切入到價格戰的特斯拉更符合消費預期。
2023年的消費能力大概率不會有很大的提升,這意味著價格才是第一吸引力,在「誰能省錢」這件事兒做出成績,誰就是top級選擇。
何小鵬、李斌、李想可能已經認識到了,對產業鏈的把控要比只會做產品更難,技術、資金、成本每一項都是硬實力,能夠一次次輕鬆降價的特斯拉,在豐厚的利潤、巨大的財務優勢推動下,能一次次的洗牌新能源市場。
那些無法盈利,生產成本極高,靠融資而生存的獨立新能源品牌還能堅持多久,全看特斯拉下一波降價是什麼時候。
回到華為這個事兒上來說,問界的這一波降價是建立在華為嗅覺敏銳的優勢下,門店、品牌優勢讓問界成為最有可能突破的一個品牌,這也意味著新勢力的角逐真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