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認識孫正義,是從馬雲開始的。通過了解阿里巴巴早期的艱辛歷史,我們發現了這個自稱孫武后人的投資者,有著敏銳的商業嗅覺和足夠長遠的目光。如今,孫正義公開宣布了自己將退出軟銀集團的經營,又會讓多少人唏噓不已。
有人說,孫正義最大的成功就是投資了阿里巴巴,而他的最大失敗就是沒投資到第二個阿里巴巴。
有且只有一個阿里巴巴
馬雲初建阿里巴巴的時候,在國內不被人看好,找不到投資。後來沒辦法,馬雲找上了孫正義,本以為又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但馬雲卻沒想到,孫正義獨具慧眼,似乎看到了阿里巴巴的潛力所在,轉手就投了兩千萬美元。
要知道,當時阿里巴巴還僅僅是一家剛剛成立一年,名不見經傳的電商小公司。彼時,任誰也無法想像阿里巴巴的未來能爬得多高,更不會有人心一狠就要投資千萬美元。只有孫正義是個例外,並且他還頗有些雲淡風輕,似乎這點錢算不上什麼事。
這也是孫正義和其他投資者的不同所在,他膽大,具有侵略性,甚至不少人稱之為瘋狂。2000年,他給阿里巴巴投了兩千萬美元,僅四年後,他又再次投了六千萬美元。正是這兩次投資,創造了投資史上了一段佳話,也幾乎是創造了孫正義的傳奇。
2014年,阿里巴巴上市,孫正義背後的軟銀集團持有30%以上的股份。這一部分股份的價值比起當初他投資所花的錢,直接翻了2900倍。原本就因為投資雅虎而聲名在外的孫正義徹底達到了他的人生巔峰,足以稱之為「傳奇」。
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孫正義無法再找到第二個阿里巴巴。或許是阿里巴巴的成功,讓孫正義篤定自己的策略是成功的。投資那些科技,電商企業,毫不吝嗇地贊助他們開啟「燒錢模式」來佔領市場,成為行業巨頭。
只要等到他們足夠強大,上市的那一刻,他就能夠得到更多的回報。這一「阿里巴巴」式的成功學貫徹了孫正義後來的投資史中,結局我們也看到了,孫正義沒能等到第二個馬雲。他的錢大部分都打水漂了。
最後一次發言,孫正義真的要退休?
在軟銀最新的財季會議上,孫正義向所有人宣告,這是他最後一次財務業績會議上發言。由此,人們紛紛認為數不清的失敗終於是擊垮了這個狂人,是來到退休的時刻了。
但可能所有人都誤解了孫正義的決定,他並非要回家養老。相反的,他還有最後一步棋——ARM。這個花了310億美元購入的半導體企業,帶給了孫正義很多幻想,他認為這是一家可以媲美谷歌、亞馬遜的企業。
如果ARM能夠上市,一切都會迎刃而解。孫正義大概就是抱著這樣的決心,選擇最後再瘋狂一把。他能夠成功嗎?很難。而且,另一個不好的消息是,孫正義個人的債務正在瘋狂增長,根據相關機構的統計,孫正義似乎已經欠下軟銀47億美元的巨債。
所以,大概他想停,也不一定停得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