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超越自身極限的挑戰自我要不得,由某大企業副主席去世說起

2022年10月09日05:09:09 科技 1292

今天早上看一個新聞,華為某BG總裁,因突發疾病去世。

#242 超越自身極限的挑戰自我要不得,由某大企業副主席去世說起 - 天天要聞

根據公開資料,丁耘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監事、運營商BG總裁。丁耘先生出生於1969年,畢業於東南大學,碩士。1996年加入華為,歷任公司產品線總裁、全球解決方案銷售部總裁、全球Marketing總裁、產品與解決方案總裁、運營商BG總裁等。現任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監事會副主席。

去世時年僅53歲,算是英年早逝了。

從有些新聞上看,丁耘先生是在參加完馬拉松之後,因為心臟原因。再也沒有醒來。


1

馬拉松屬於高強度運動,近些年,在中產階級中頗為盛行,儼然已經變成一種社交方式。這項運動彰顯著耐力、自律等等美好品德。

但是這些年,再參加完馬拉松,以及其他的一些超越普通認知的高強度運動之後,發生猝死、傷害的事件還是時有耳聞的。


2016年12月,在廈門舉行的一場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中,一名參賽者在比賽中途倒地,另一名在抵達終點後倒地,二人經搶救無效,猝死。一場馬拉松比賽釀成兩人死亡的悲劇。

#242 超越自身極限的挑戰自我要不得,由某大企業副主席去世說起 - 天天要聞


2019年10月,在2019龍口國際馬拉松的半程賽道上,跑者張某某在20.5公里處出現身體不適,口吐白沫,緊急施救無效,最終離世。

#242 超越自身極限的挑戰自我要不得,由某大企業副主席去世說起 - 天天要聞


同一個月,在2019荊州國際馬拉松賽上,據現場參賽者透露,半馬跑者張某某在距離終點處100米的位置倒地,儘管醫護人員在一分鐘內進行了急救,但依然未能挽回他的生命。


馬拉松是一項長時間、長距離的劇烈運動,路程基本為數十公里。人在長時間劇烈運動的情況下,心臟耗氧量會增加,心肌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勞損。

當然身體健康的人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一些人可出現動脈硬化或心血管狹窄,這種情況有可能會加重心肌耗氧量。在長跑的過程中,心臟負荷過大,即心肌耗氧量過大,出現心血管痙攣,這種情況下會出現猝死,即心臟突然停跳。

尤其臨近終點的時候,由於參賽者體能接近極限,在終點處,選手容易亢奮,周圍人的鼓勵和叫喊也可能讓其運動超過自身的身體極限,一旦再加速衝刺,心跳加速越快,血氧若跟不上,就會引起心肺功能衰竭,出現心臟驟停的現象。


2

似乎就是近些年,馬拉鬆開始流行起來的。

前些年,各種媒體都在鼓吹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跑步」哲學。他說跑步是一項「孤獨者」的運動。

村上春樹在書里寫了他的跑步動機:

「打算作為小說家度過今後漫長的人生,就必須找到一個既能維持體力,又可將體重保持得恰到好處的方法。」

村上春樹還寫道:

「當受到某人無緣無故(至少我看來是如此)的非難時,抑或覺得能得到某人的接受卻未必如此時,我總是比平日跑得更遠一些。並且,跑的距離長於平日,便是強化了自己的肉體,哪怕是一點點。感到懊惱的話,就用那份懊惱來磨鍊自己好了。」

村上春樹對這種孤獨還是保留了一絲希望:

「不錯,人人都是孤獨的。但不能因為孤獨而切斷同眾人的聯繫,徹底把自己孤立起來,而應該深深挖洞。只要一個勁兒往下深挖,就會在某處同別人連在一起。」


馬拉松實際上背後有著各方利益。

1.馬拉松賽事門檻並不高。有路就行。所以只要一封路,場地就有了。

2.馬拉松運動背後,有著多元的收入。收入包括:轉播權、報名費、贊助費以及紀念品收入等。

3.經濟效應搭配城市形象。體育賽事的開展,可以帶動旅遊、餐飲、住宿、交通、零售等等行業的發展,對於融合體育和旅遊、推廣城市,賽事也都有著很好的宣傳作用。

這些後面的利益,再加上媒體的造勢,運動的推廣顯得自然而然。

實際上,很多人也對於這項運動賦予很多意義。

  1. 有人會提到,耐力、力量和身心等等正向的改變。有人慢慢開始跑,一步一步增加跑量,從2公里到5公里10公里,半程馬拉松和全馬,自己會對變化有所驚訝。而這種變化不僅僅是簡單的跑步距離的變化,還有自己身體狀態,和精神狀態的變化,以及自己交際圈等等的諸多變化。
  2. 既然跑步是一項「孤獨」的運動,很多人也在跑步的過程中,獨自思考的時間中,更進一步了解自己。
  3. 更進一步,很多人覺得跑步過程會給枯燥繁忙的生活帶來一些不一樣的色彩,會給自己帶來新的朋友。有人講馬拉松精神是超越自我,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做到這一點,還收穫很多感動。

大體而言,馬拉松運動就是一項充滿「正能量」的運動,那些自律的人、敢於挑戰自我和極限的人會一次次跑完終點。

他們值得大眾的讚賞和掌聲。

3

不過我還是要說一下,從事有些高強度運動,還是要量力而行。

1.了解自己的身體。近年來一些跑完馬拉松之後猝死的事件,去世的人中甚至有特種兵出身的人。很多人對自己的身體不夠了解,另外,年紀其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不能把對自己身體過去的認知套用到現在。

2.賽前做好準備和熱身。以馬拉松為例,賽前補水、碳水化合物以及睡眠等等都非常重要,而在正式開跑之前,必要的熱身也是需要的,以免造成身體傷害。

3.跑步是挑戰自我,不是拚命。

往往很多參與馬拉松的跑者,還有很多是各行各業的精英,最起碼也是平時大家眼中的「自律」的典範,「正能量」的代表。有些人會追求一定要完成,還有人會追求速度等等。

還是那句話,要對自己的身體極限和這項運動可能的風險,有清醒的了解和預判。

如果出現不適,就及時停止,也沒有什麼丟人的。

安全第一、身體第一、生命第一。

4

其實近些年來,有些企業,好像一些知名的科技大企業,在團建或者管理層勵志活動中,經常有這種徒步、競走上十公里或者小型馬拉松。

#242 超越自身極限的挑戰自我要不得,由某大企業副主席去世說起 - 天天要聞


尤其很多一線城市的員工,身處科技企業,已經是996甚至加班時間更久了。

到周末,本來是個放鬆的時間,又被賦予各種「意義」,從事某些高強度的運動,確實讓人身心俱疲。


我還是覺得:及時休息,該認慫認慫,超越自身條件和極限的「自律」或「挑戰自我」要不得。

科技分類資訊推薦

一季度中國智能平板線上銷量上漲22.6% 果華米排前三 - 天天要聞

一季度中國智能平板線上銷量上漲22.6% 果華米排前三

【CNMO科技消息】洛圖科技(RUNTO)線上監測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客廳智能設備(智能電視、智能平板、智能音箱、智能門鎖等)線上監測市場總零售量為1731萬台,同比上漲9.3%;總零售額達246.3億元,同比上漲9.5%。其中,中國智能平板線上監測市場銷量為349.1萬台,同比上漲22.6%,銷售額達到98.1億元,同比上漲3...
OPPO Reno14系列外觀公布 全新鏡頭排列 繼續OPhone - 天天要聞

OPPO Reno14系列外觀公布 全新鏡頭排列 繼續OPhone

【CNMO科技消息】5月8日,OPPO官方公布了OPPO Reno14系列的外觀設計,並宣布由宋雨琦擔任代言人。該系列新機將於5月15日16:00正式發布。 從官方公布的圖片來看,OPPO Reno14系列延續了前代的扁平機身設計,整體風格簡潔時尚。正面據悉配備了一塊OLED極窄直屏,邊框採用大R角設計,並搭配鋁金屬材質,質感十足。背部左上角則...
5G-A信號來了!如何體驗、怎麼收費?一文讀懂 - 天天要聞

5G-A信號來了!如何體驗、怎麼收費?一文讀懂

最近,不少北京移動和聯通用戶發現手機上出現了5G-A信號。5G-A是什麼?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又有什麼用呢?5G-A走進大眾生活 通信體驗更快更優質5G-A和5G相比,能夠在容量、速率、時延、定位、可靠性等方面實現大幅提升,可以帶來更快、更優質
「已暫停」!小米汽車道歉 - 天天要聞

「已暫停」!小米汽車道歉

近日,多名博主反映,小米SU7 Ultra汽車更新了1.7.0車機版本。此次更新對車輛的動力輸出進行了限制,1548匹最大馬力被鎖定,車主需要達成賽道成績才能解鎖,否則只能使用大約900匹馬力。此事引發熱議。
三星 Galaxy Watch 8 智能手錶通過認證:10W 充電、435mAh 電池 - 天天要聞

三星 Galaxy Watch 8 智能手錶通過認證:10W 充電、435mAh 電池

IT之家 5 月 8 日消息,科技媒體 xpertpick 昨日(5 月 7 日)發布博文,報道稱 LTE 版三星 Galaxy Watch 8 智能手錶通過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認證,確認該手錶支持 LTE 連接、Wi-Fi、藍牙 5.3 等功能,並具備 10W 有線充電和無線充電能力。IT之家查詢公開資料,三星 Galaxy Watch 8 系列包
當具身智能走出實驗室:距離人手一台機器人,我們還有多遠? - 天天要聞

當具身智能走出實驗室:距離人手一台機器人,我們還有多遠?

廣東廣州,一家汽車企業具身智能團隊正在調試機器人自主控制技術。新華社發浙江杭州,一傢具身智能機器人公司工作人員正在調試機器狗。新華社發4月19日,2025北京亦庄半程馬拉松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在北京舉行。圖為天工隊選手天工Ultra沖向終點。新華社發北京一家人工智慧公司推出跳舞機器人,吸引大批觀眾前來參觀。新...
人工找布要幾天 AI「小飯盒」2分鐘就搞定了 - 天天要聞

人工找布要幾天 AI「小飯盒」2分鐘就搞定了

外貿創業者通過AI技術賦能更個性化的小單定製,把廣東T恤賣得更有「含金量」。 製圖:林詩妍(即夢AI) 用對布機器人拍完衣服正反面兩張照片,機器屏幕上就已經精準匹配到了這件衣服的面料,針織、顏色、紋路、克重、密度等信息。
智能拼裝,建設跨江巨「弓」(工匠絕活·我在重大工程一線) - 天天要聞

智能拼裝,建設跨江巨「弓」(工匠絕活·我在重大工程一線)

本報記者 王永戰 簡陽沱江特大橋設計圖。 長江沿岸鐵路集團四川公司供圖 信息化調度中心內,工作人員在進行虛擬拼裝。 朱柯宇攝 工人在橋面進行焊接作業。 張耀川攝 正在建設的簡陽沱江特大橋。 本報記者 王永戰攝 一條沱江,清水悠悠。橋面,錘聲連連,焊花四落;橋下,鋼柱林立,江水緩流。站在岸邊高坡遠望,一座巨「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