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還在,明天可能就不在了。
前些年,資本瘋狂湧入無人便利店。果小美就是在無人零售最瘋狂的2017年成立的,2017年可以說是共享自助的發展元年。
當年的果小美在6月成立,在11月就完成了超3億元C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超過5億人民幣。以成都和杭州為主要根據地部署了幾百個網點,但好景不長,在2018年5月,新一輪融資遇堵,果小美裁員,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多個城市業務已暫停,蘇州、徐州、紹興等地的倉庫已清空,深圳、上海、杭州等地幾乎全員解散。
這場聲勢浩大的無人貨架也就經歷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如今的無人貨架競爭也沒有當初那麼強烈,在杭州還能看到便利蜂的存在。
從無人貨架之後,又出現了各種無人自助售貨機,包括自動碾米機、自動洗衣液機、自動情趣用品機等,花樣百出,但無一例外都沒能再泛起水花,死在起跑點上。
社區的無人自助售貨機換了一批又一批。反觀無人自助行業,從一開始瘋狂布局全國,百萬級擴張點位的出發角度,引起行業興奮。
但其實他們還沒想好,對於每一個訂單背後都有怎麼樣的需求。
看今天仍然存在的無人自助售貨機就能發現,只考慮瘋狂融資去種下這些樹苗而不考慮這些樹苗適不適合這個生存環境,這是眾多無人自助售貨機失敗的最主要因素。
自助飲料機為什麼成功?共享充電寶為什麼成功?如今的環保袋取袋機為什麼成功?
因為需求。
人能不吃飯不喝水嗎?不能,外出喝得最多的可能就是水了。
在互聯網的時代,都習慣依賴手機,坐公交刷手機,乘地鐵刷手機,支付刷手機,生活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手機,所以手機不能沒電。
買菜要環保袋、買水果要環保袋、裝垃圾要環保袋、買葯要環保袋、太多東西拿不下還是得環保袋,還真沒有比一個環保袋更方便的東西了。
未來擺在無人自助售貨機面前的,除了技術,還有更多的是切實需求。需求是第一步,流量是第二步,有需求才有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