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
孫女終於踏入了幼兒園的大門,高姨、她的兒子和兒媳一同送她。然而,高姨的內心不安,她注視著孫女眼中的不情願。孫女的眼神告訴她,孫女並不願意來這裡。
高姨沒有急著離開,她在幼兒園門外徘徊了好一陣,直到幼兒園大門緊閉。然後,她離開了,前往菜市場採購食材。
在處理完食材並收拾衛生後,高姨下意識地又走出了家門。她的小區里就有這所幼兒園,於是她來到幼兒園門口,查看著幼兒園的餐譜和作息時間,想知道孫女現在應該在外面活動或操場上。然而,她等了很久,孫女所在的班級卻沒有出來。其他孩子都回到了教室,孫女卻不見了蹤影。
這讓高姨開始擔心起來,難道孫女的班級的孩子已經回去了,孫女還沒有出來嗎?她心中開始湧現出各種擔憂。
思考片刻後,她忍不住給兒子發了一條信息,詢問幼兒園的情況,為什麼孫女沒有參加戶外活動。然而,兒子遲遲沒有回復。於是,她又向兒媳詢問同樣的問題。
兒媳以語音回答,語氣不太友好,稱幼兒園有自己的安排,不需要她來操心。
放學後,高姨見到孫女,感覺她好像剛哭過。孫女堅稱沒有哭,但高姨不滿足,向老師詢問了今天孫女沒有參加戶外活動的情況。老師解釋說,最近主要是學習規矩,孩子們不定時出來,但一切都好,孩子們都很乖。
高姨已經準備好了晚飯,於是領著孫女出去玩。然而,孫女對她說,她不想上幼兒園,還想和奶奶一起呆在家裡。高姨內心感到沉重。
接下來的一周,孫女每天早晨都哭鬧不願意去幼兒園,兒子和兒媳只能硬著頭皮送孫女進去。每天早上都像是一場生離死別。
高姨心疼孫女,和兒子、兒媳商議,是否可以讓孫女休息一天不上幼兒園。然而,兒媳並不高興,她認為孫女不願意上幼兒園與高姨的帶養方式有關,甚至提出讓高姨回老家休息。
高姨感到不解,畢竟她是辛辛苦苦將孫女帶大的,怎麼責任最後卻落到了她身上?
在一次爭執後,兒子告訴她:孫女在這裡總是有她的依賴,她離開了,孫女就知道家裡沒有人照顧她,只能乖乖上幼兒園。高姨聽後愣住了,然後逐漸釋懷。
在小區里,她認識了一些像她一樣的奶奶和外婆,但如今孫女已經上了幼兒園,她也許該離開了。
回想這些年來帶孫女的生活,高姨充滿了感慨。
雖然她很捨不得孫女,但她也理解兒子和兒媳的態度,她決定離開。
她整理好行李,決定搭乘長途大巴回老家,那裡離她更近,只需要乘坐公交車就能輕鬆抵達。
兒子考慮到她年紀不大,身體健康,沒有送她。高姨獨自離開了。
然而,高姨離開後沒多久,孫女突然生病,兒子和兒媳陷入焦慮之中。
兒子打電話請高姨再次前來,但高姨卻表示無法離開。兒媳不滿,說如果高姨不來,就別指望他們在老年時照顧她。
兒媳經常請假,每天回家處理家務,感到非常辛苦,最終不得不辭去工作。她對高姨有所不滿,甚至在過年時也沒有回老家。
過完新年,孫女逐漸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兒媳開始認識到自己需要繼續工作。
她找了一個月的工作,
但始終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工作要麼下班太晚,要麼需要經常出差,讓她感到喪失信心。她才三十多歲,卻感到自己可能即將被職場淘汰。
她回想起婆婆生前的時光,無論她多晚回家,或是早出遠行,婆婆總會準備好晚餐等待她。她可以毫不擔心地把孩子們完全託付給婆婆。
然而,如今這些美好已經不再可能。
一個周末,兒媳帶孩子去了購物中心,那裡有一個兒童樂園,她辦了一張年卡,可以一年內無限次數入場。
孩子們在樂園裡嬉戲,兒媳也得到了些許自由,可以在附近的商店轉轉,或者坐在休息區的長椅上看手機。
她剛坐下沒多久,就看到高姨帶著兩個孩子朝她走來。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是怎麼回事?是她的丈夫……
她才剛想到這裡,就看到那個小男孩向她打招呼,原來是曾經和她住在同一小區的孩子,是她孩子的玩伴。後面的小女孩兒更小一些,他們家已經搬到了另一個小區。
高姨也看到了她,對她微笑,然後把那兩個孩子送進了兒童樂園,隨後找到了孫女,祖孫倆人興高采烈地擁抱在一起。
高姨的眼中閃爍著淚花,兒媳走了過去,目睹祖孫之間的場景,她們聊了很多。孫女興高采烈地去玩了。
兒媳不禁問高姨:「你怎麼沒回老家?為什麼不來幫我照顧孩子,反而幫別人帶孩子了。」
高姨笑著回答:「在你這裡帶孩子,我既沒有得到報酬,也沒有養老的打算,哈哈……」
她的話引來了一陣大笑聲,原來是剛才那兩位孩子的媽媽,她們認識了很久,兒媳並不想和她爭吵。
寶媽笑著說:「我早就想挖牆角了,但是在你們的關係下,即使我的鏟子再鋒利,也會被『以柔克剛』,感謝你給了我這個機會。」
說完,寶媽讓她跟著她身後的女子去她的家,因為有一件大事要商量。
高姨和兒媳告別後,她說既然兒媳知道她沒有回老家,她以後可以大大方方地看孫女了。
兒媳看著高姨的背影,不禁問寶媽:「我婆婆去哪了?」
寶媽回答:「她回家了,有幾位和我約好的寶媽要和你婆婆一起學做寶寶食物,她做得非常棒。」
兒媳再次發問:「你家兩個孩子,我婆婆在你家會很辛苦吧?」
寶媽解釋說:「我請了專人做家務,她在我家負責照顧沒上幼兒園的女兒,還給兩個孩子做飯,她對薪酬非常滿意,我們的合作非常愉快!」
回到家,兒媳心中有多個想法。她撥通了高姨的電話,懇求她一定要回來。
然而,高姨拒絕了,她表示這個年紀難得有這麼好的工作機會,她要在還不算太老的時候多掙點錢,為老年生活做準備。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路,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路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