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這話絕不是空穴來風。
我是北方人,奈何機緣巧合嫁到了南方。
南北方除了飲食方面的差異,還有一個我不能理解的是,在紅白喜事上的差異。
他們這邊死了人,會花不少錢,請樂隊唱上三天三夜,(不是唱哀樂哈,而是唱很喜慶的那種,各種潮流節目。)
我都在心底里納悶,難道老人去世,在他們這裡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
而我們那邊恰恰相反,只有新人結婚才會請這樣的樂隊。
這不,今年過春節,碰巧趕上了對門鄰居王奶奶過世。
01
王奶奶是大年三十走的,再等幾天,剛好是她70歲生日。
村裡鄰居都在背後唏噓,「哎,這老天爺呀,好歹讓人家過了這個年再走呀!」
有人接話道:「誰說不是呢,也等人家過完生日再帶走。」
聽到噩耗的時候,我也很吃驚,沒想到王奶奶這麼快就走了。
很快,王奶奶家門口聚集滿了人,村裡人都跑過去幫忙,安排後面的喪葬事宜。
她是當天夜裡走的,第二天,她的兩個女兒女婿都從婆家急沖沖地趕了回來。
兩個女兒對著靈堂,哭哭啼啼了一會,便起身開始幫著張羅後事。
經過兒子兒媳,女兒女婿的商量後,決定花重金請當地一個知名的喪葬樂隊來連唱三天。
他們當地的習俗,一個老人有福沒有福?就看他去世後的排面夠不夠大。
對於這點,我作為一個外地人不是很理解。
02
因為王奶奶是大年三十走的,老家的規矩,不過初二,不能辦喪事。
於是,王奶奶的喪事,她小兒子請了算命的,挑了初四的日子開始辦,初六下葬。
老人的屍體是停放在堂屋的,也就是過年這幾天一直放在那裡。
王奶奶家的小兒子也有40多歲了,孫子20多歲,過年這幾天,除了忙碌葬禮的瑣事,接待親戚,偶爾抽出空來,還會喊村裡人打麻將。
面對大家的關心,他倒表現的很淡然,苦笑著說,「去年疫情嚴重,好多有基礎病的老人都沒撐住,我還一直擔心她,沒想到……」
「現在她老人家走了還好,如果趕到年後,我和我老婆又剛好出去打工了,到時又要趕回來辦喪事,來回跑也麻煩。」
王奶奶媳婦給我們端茶過來,也接話道,「我媽這還好,尿毒症病了10來年了,她自己也遭罪。走了,對她來說也是一種解脫,我們年輕人壓力也大,總不能一直在家守著她。」
老人的兩個女兒,也隨口附和,「走的好,不遭罪了。這些年多虧有我爹,他身體還好,不然誰來天天帶我娘去做透析,基本一個星期就要去做一次。」
鄰居們也異口同聲地說,「誰說不是呢,你娘都病的不能自理了,活著不僅拖累你爹,還拖累了你們年輕人。」
我坐在角落裡,默默地聽著長輩們的對話,心裡掠過一絲悲涼!
03
很快,到了大年初三,王奶奶家門口搭起了唱戲的棚子,樂隊從晚上開始演出,一直到後半夜。
大家圍坐在戲台前,看著潮流搞笑的節目,有歌曲,有小品,好不熱鬧。
他們好像在歡送老人的離去!
大家有說有笑,嗑著瓜子,看著戲,時不時王奶奶的兒子女兒,還會出來和這些人嬉笑兩句。
大年初五,大家吃完正席,開始準備起了初六的入葬事宜。
初六那天,天一亮,王奶奶家就放起了鞭炮,隨著一聲聲震耳欲聾的哭泣聲,喪葬隊伍開始有序地向山上前行。
10來個人抬棺材,棺材前面是王奶奶的長孫報著她的遺照,他一邊走,一邊小聲的哭,奶奶生前可是最疼他的。
棺材後面,是王奶奶兒媳,女兒女婿,還有家裡的所有親戚。
兩個女兒哭的稀里嘩啦,需要旁邊的親人攙扶著,才能順利往前走。
送葬隊伍的最後,是敲鑼打鼓的樂隊,他們這邊的說法是,讓老人風風光光地走。
我帶著孩子,不敢跟著上山。
大概過了40來分鐘,喪葬隊伍開始陸續下山,人們陸續走了下來。
到此,整個葬禮算是圓滿結束。
前兩天,王奶奶家門前人山人海好不熱鬧,這下,徹底恢復了平靜。
大家好像看了一齣戲,戲落幕了,觀眾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