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7日,西部決賽g4的終場哨聲響起,比分定格在128-126,將總比分改寫為3-1,距離晉級總決賽只差一場勝利。
森林狼的球員們垂頭走向更衣室,而雷霆眾將則在歡呼聲中擁抱慶祝。
本場比賽狀態明顯下滑
這場比賽的勝負手,並非雷霆三少的狂轟濫炸,而是森林狼兩位核心——安東尼·愛德華茲與朱利葉斯·蘭德爾——的集體迷失。
他們的低迷,如同一把鈍刀,將球隊推向了1-3落後的深淵,系列賽前,森林狼被視為更有可能突圍的一方。
他們在常規賽防守效率高居聯盟第一,愛德華茲的巨星成色在季後賽中愈發耀眼,而蘭德爾作為內線軸心的策應與籃板能力,更是球隊攻防體系的基石。
然而前三戰過後,森林狼1-2落後,g4成了必須拿下的生死局。
森林狼主力球員軍心渙散
賽前發布會上,愛德華茲的發言簡短而堅定:"這是我們的主場,我們會讓系列賽回到同一起跑線。"
然而,這句話在賽後顯得格外刺耳,或許連他自己都未料到,這場本應成為救贖之戰的比賽,竟成了他季後賽生涯最黯淡的夜晚。
比賽開局,愛德華茲便試圖用標誌性的突破撕開雷霆防線。首節還剩3分鐘時,他借戈貝爾掩護殺入禁區,面對霍姆格倫的補防強硬上籃得手,並造成犯規。
然而,這記本該點燃全場的"2+1",卻因加罰不中顯得虎頭蛇尾,更致命的是,這次進攻竟成為他全場唯一的高光時刻。
愛德華茲本場唯一高光
整場比賽,愛德華茲13投5中的命中率看似高效,但三分線外7投1中、罰球7中5的冰冷數據,暴露出他在關鍵進攻選擇上的猶豫。
當雷霆在末節祭出包夾戰術時,愛德華茲既未用強解三分回應,也未果斷衝擊籃下製造殺傷,反而頻頻將球分給手感更差的隊友。
最致命的一幕出現在終場前10秒,森林狼落後3分,愛德華茲獲得兩次罰球機會。
他故意罰丟第二球試圖拼搶籃板,但籃球卻鬼使神差地彈向邊線——這個細節,成了他整場心態失衡的縮影。
輸球的第一責任人
如果說愛德華茲的迷失令人扼腕,那麼蘭德爾的表現則堪稱災難。
作為森林狼首發大前鋒,他全場7投1中,三分球3投0中,僅靠罰球得到5分,更諷刺的是,他本應成為破解雷霆五小陣容的關鍵。
當霍姆格倫被調離禁區時,蘭德爾本可憑藉體重優勢強吃錯位,但他卻一次次選擇低效的翻身跳投,甚至在外線盲目出手。
森林狼發動快攻,蘭德爾在三分線外獲得大空位,但他出手的瞬間,場邊教練芬奇已抱頭轉身——籃球砸中籃筐側沿的聲響,與主場球迷的嘆息聲交織在一起。
蘭德爾更是令人「口目結舌」
當主力雙核集體失準時,森林狼的替補們卻打出了血性。
迪文琴佐三分球9投5中砍下21分,亞歷山大·沃克更是以23分4籃板6助攻的全面數據carry全場。
第四節初,正是這兩人聯手轟出一波12-2,一度將分差迫近至1分。
終場前1分47秒,迪文琴佐在底角命中高難度三分後捶胸怒吼的畫面,與低頭走向替補席的愛德華茲形成殘酷對比。
替補席合計得到61分,超過首發五虎的65分——這本該是團隊籃球的勝利讚歌,卻因核心球員的迷失,淪為悲壯的背景音。
替補球員合砍61分
比賽最後兩分鐘堪稱森林狼本賽季的"至暗時刻":
1分28秒:愛德華茲突破分球,蘭德爾接球後本可直接攻筐,卻選擇傳給被嚴防的麥克丹尼爾斯,後者勉強出手打鐵。
47秒:森林狼落後3分,愛德華茲持球單挑杰倫·威廉姆斯,卻在對抗後選擇高難度後仰跳投,籃球划出離譜的軌跡。
12秒:迪文琴佐命中續命三分將分差追至1分,但隨後亞歷山大穩穩兩罰全中,而愛德華茲的故意罰丟戰術徹底失敗。
這些回合暴露出更深層的問題:愛德華茲缺乏關鍵時刻的殺手本能,蘭德爾則完全喪失了進攻存在感。
亞歷山大40分力克森林狼
當球隊最需要球星解決問題的時刻,森林狼的雙核卻成了場上最透明的存在。
終場哨響後,愛德華茲徑直走向球員通道,甚至沒有與對手致意。更衣室內,他低頭盯著技術統計,反覆翻看自己三分球7中1的那一欄。
"我的錯,我本該做得更好。"面對媒體,他的道歉簡短而沉重。
蘭德爾則陷入了更深的輿論漩渦。當記者問及"為何減少內線進攻"時,他支吾著回答:"我們按戰術執行,只是今晚沒投進。"
這番說辭顯然難以服眾——本賽季季後賽,當蘭德爾出手少於10次時,森林狼0勝5負。
森林狼大概率敗局已定
歷史數據給森林狼判了"死緩":nba歷史上共36次出現1-3落後翻盤,概率不足5%。
更殘酷的是,雷霆三少正處在巔峰狀態——亞歷山大g4狂砍40分准三雙,杰倫·威廉姆斯與霍姆格倫合計55分,三人幾乎包辦了球隊所有關鍵回合。
森林狼若想創造奇蹟,必須解決兩大難題:
1.愛德華茲的心理重建:他需要重拾次輪淘汰掘金時的果敢,用突破殺傷代替低效跳投。
2.蘭德爾的戰術定位:芬奇必須設計更多低位戰術,逼迫其回歸"野獸模式",而非飄在外線當投手。
然而,留給他們的時間只剩48小時。g5將移師俄克拉荷馬城,那裡等待他們的,是山呼海嘯般的"終結系列賽"吶喊。
本場比賽雙雙低迷
當迪文琴佐們拼盡全力填坑時,愛德華茲與蘭德爾卻親手埋葬了勝利。
在nba這個巨星主宰的舞台,核心球員的偶爾失常可以被原諒,但在分區決賽的生死時刻,任何一絲猶豫都可能葬送整個賽季的努力。
或許多年後回看,這場失利會成為愛德華茲巨星之路的轉折點——要麼在質疑聲中沉淪,要麼帶著傷痕進化。
但至少在這個明尼蘇達的寒夜裡,23歲的他第一次體會到,成為領袖究竟需要付出怎樣的代價。
還需要多歷練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