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九航天員背景曝光,我發現了普通人最稀缺的三種能力

10月30日,神舟十九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

三位宇航員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也隨之走進大眾視野,成為全網熱議的對象。

他們各自的經歷,被網友們津津樂道:

指令長蔡旭哲,曾入選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執行飛行計劃,此次出征,距離他上次揮別中國空間站,僅過去22個月;

生於1990年的宋令東,曾隨父親進城收廢品,如今卻飛上太空;

另一位90後王浩澤,不僅拿過田徑冠軍,學過動力工程,還研究過火箭發動機…

三人全都來自普通的家庭,起點也跟大多數人一樣。

沒有高貴出身,也沒有過硬背景,卻由一介凡人,最終飛上太空,實現了人生的逆襲。

每個人的命運起落,其實都是有跡可循的。

而從他們各自的成長經歷中,我發現了普通人改命最稀缺的三種能力。

1

宋令東:觸底反彈的能力

宋令東出生在山東菏澤,自幼家境貧困,父母都是地道的農民。

小時候,宋令東也曾隨父親進城收過廢品。

正因為嘗過貧窮的苦,他從小就想著要改變自己的命運。

2020年,他經過一路過關斬將,順利加入中國第三批航天員隊伍。

在之後兩年里,他們這批航天員,要完成基礎理論、體質訓練、航天技術等上百個訓練科目。

宋令東每天白天學理論、練體能,晚上不斷進行復盤、總結……

靠著這份勤奮,他的成績一直很突出。

他原本信心滿滿,自信能被選進飛行乘組。

然而在第一次飛天任務選拔中,卻因心理測試不合格,而慘遭落選。

得知結果時,他的心情一下子跌入低谷。

換作一般人,面對這猝不及防的打擊,可能會一蹶不振。

宋令東卻很快就走出失落,他沒有抱怨,也沒有放棄,而是問自己:哪裡出了問題?

通過反思,他找到了原因:自己的性格太急躁。

執行航天任務,需要航天員嚴謹冷靜,因為稍有不慎,就可能導致任務失敗,甚至危及生命。

於是,宋令東決定要改變自己:

此後一年裡,不管是訓練,還是生活中,他都刻意放緩自己的節奏,讓心慢下來、靜下來。

為了磨鍊心性,他還特意去學了釣魚。

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候,他通過這些努力,一點點戒掉了浮躁心態,完成了心靈蛻變。

2023年,在又一次的選拔中,他在所有項目測評中,都獲得優異成績,順利入選神舟十九號飛行任務乘組。

低谷期里的這段默默付出,終於讓他觸底反彈,成功拿到飛向太空的門票。

作家塔勒布曾將人分為兩類:

一類人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變得像玻璃球,掉到地上就會摔得粉碎;

而另一類人,會像橡膠球一樣,掉在地上不僅不會壞,反而因此彈得更高。

前者會在打擊下潰敗不堪,後者卻總能在痛苦的擠壓下越挫越勇。

當你身處低谷時,學會做一顆橡膠球,保持反彈的能力。

別因一時坎坷,就逃避畏縮;別因一次失敗,便繳械投降。

提高心理韌性,直面人生的重重考驗,你才能在愈挫愈勇中,實現逆風翻盤。

2

王浩澤:不斷進化的能力

哥倫比亞的河岸,有一種叫瀑布蘭的植物。

許多年前,當地雨季很短,生長的植物種類十分豐富。

後來雨季變長,每當雨季來臨時,大部分植物都會被河水沖走,唯一例外就是瀑布蘭。

原來,隨著環境變化,瀑布蘭也進化出新技能:

它可以通過莖分泌粘合劑,能緊緊吸附岩石;葉子也演化為絲狀物,既能減少河水沖刷力,又能吸收水中營養。

通過自我進化,在其他植物面臨滅亡時,瀑布蘭卻頑強地存活了下來。

時代千變萬化,對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只有像瀑布蘭一樣,擁有不斷進化的能力,才能從人海中脫穎而出。

王浩澤的經歷,就是對這個道理最完美的印證。

她出生在河北灤平縣,父親是一名交通警察,母親是中學老師。

從小學開始,王浩澤的成績就一直名列前茅。

高考那年,她以高分被東南大學錄取,專業是熱能與動力工程。

在大學期間,王浩澤學習更加努力,不僅獲得了國家獎學金,還得到保研的機會。

讀碩期間,她選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等離子體爆震。

很多同學老師都很驚訝,她卻表示,自己想多學一點新的知識。

畢業後,同學們大多去了電力設計院、核電站等與能源相關的單位就業。

她卻想著繼續嘗試新的探索,於是把簡歷投給了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在那裡,王浩澤從事火箭發動機預研工作,並很快上手,沒用多久,就成為單位里的技術骨幹。

後來,當國家選拔第三批航天員時,她又踴躍地報了名。

航天員的訓練,對一個女性來說,非常艱苦,她卻咬牙堅持了下來。

有記者曾問她為什麼會選擇這條路。

她回答說:「我喜歡挑戰未知領域,享受從不會到會、從不懂到懂的成就感。」

正是這種永不止步的進取心,讓她得以不斷開拓自身邊界,進化得更加強大。

現在的她,已經飛上了太空,給自己的履歷又添了一筆濃墨重彩。

董卿說,生命的意義在於開拓而不是固守,無論何時,我們都不應失去前行的勇氣。

不斷進化,是一個人最大的生存底氣。

因為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你會的技能越多,人生的選擇權就越多。

學會主動更新自己,不斷迭代知識、技能、思維……

當你能不斷打破自身邊界,持續進化,自然能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3

蔡旭哲:持續歸零的能力

《極簡力》中有言:

清理掉你的緩存,適時把自己歸零,才會不斷追求卓越,在歸零之後取得新的成績。

已有的成績和榮譽,哪怕再耀眼,都屬於過去。

只有忘掉它們,你才能避免被捆住手腳,做出一番新的成績。

在本次神舟飛行乘組裡,蔡旭哲是年紀最大,也是經驗最豐富的。

他的履歷,也同樣光彩奪目:

蔡旭哲19歲進入空軍學院,通過訓練,他練就了紮實的技術,被評為一級飛行員;

2010年,他進入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成為我國第二批航天員。

2019年他入選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執行神十四航天飛行任務。

在那次任務中,他在太空停留了6個月,出色地完成了多項科學與技術試驗。

返回地球後,他成了英雄,獲得了數不清的榮譽稱號。

面對鮮花和掌聲,蔡旭哲沒有迷失,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我要早日返回太空。」

他迅速地調整好心理和身體狀態,很快就重返崗位。

在很多人看來,他已經功成名就了,完全可以躺在功勞簿上,活得輕鬆而風光。

可在他看來,往日的成就都是過去式,他要繼續攀登下一個目標。

清零了過去後,他全情投入新一輪的訓練項目中。

最終,僅過去22個月,蔡旭哲便再次入選飛天乘組,並擔任指令長。

這也讓他成為我國航天史上,重返太空用時最短的航天員。

主持人馬東說,人要有歸零的精神,空的杯子才能裝水。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過耀眼成績,也不乏高光時刻,可若總背負著過去的輝煌趕路,只會讓腳步變得沉重。

要知道,昨日之成功,只能代表昨日的自己很優秀。

如果因為昨日之成功,就驕傲自滿,那麼換來的,必然是明日之平庸。

精彩的人生,要有敢於清零的勇氣。

保持歸零心態,將成就翻篇,你才能一次次重啟自己,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有人問著名經理人喬·吉拉德:你經營過最好的產品是什麼?

吉拉德笑了笑,指著自己說道:「我最好的產品,就是我自己的能力。」

一個人的價值,永遠和他的能力成正比。

神十九三位宇航員的人生經歷也表明:人只有持續成長,才能讓自己永遠稀缺,不可替代。

從現在開始,重塑心態,主動進化,逼自己不斷突破。

不要停下前進腳步,也別給自己設邊界,你終能不斷超越自己,過上想要的人生。

點個贊吧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