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麻了!聯合國承認:中國是美國的六倍!這回中國是真吊打美國

導語

「贏麻了!中國是美國的六倍。」
得知這一信息的人群中,有人為我國的強大而感到驕傲,也有人會覺得此信息是有意為之,原本我國已經強大了,為何還要用「吊打」這種詞?
但不管他們如何看待,這條新聞都沒有錯。
「贏麻了!」是我國人工智慧在國際上的一個新成績,我國在這個領域的技術有多強,美國也承認。

我國人工智慧領先美國。

這條新聞源於2021年5月19日,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了一組數據:「近年來全球AI專利申請量的增長速度同樣驚人,但領跑AI專利申請量的卻不是美國,而是中國。」
美國一貫在科技領域佔據著「老大」的地位,而我國的科技發展也是日新月異,但在AI這一領域,我國早就超過了美國。
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AI專利申請量共達到了27548項,我國佔了11800項,而美國僅有2240項,幾乎是我國的六分之一,這就是「中國是美國的六倍」。
這也意味著,在2020年,我國申請的AI專利一共超過了美國一倍多。

要知道人工智慧是當下最炙手可熱的一個領域,未來也是一樣,AI已經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例如智能語音、機器人、智能家居、無人駕駛、AI醫療等,許多人的生活早已和AI息息相關。
騰訊一直被看作是遊戲公司,但卻是「AI專利之王」,其擁有了1517項AI專利,為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提供了巨大助力。
在「AI專利之王」騰訊的身後,是平安保險,擁有了1022項AI專利,其中,不乏一些創新性的技術。

百度則以1006項AI專利位列第三,百度AI早已和大家熟悉,無論是「百度知道」還是智能搜索,以及「百度早知道」,都是基於AI技術深度學習而來,這些產品正是AI在日常生活的應用。
而百度在AI領域的專利數量之所以很大程度上落後於騰訊和平安保險,是因為百度將一部分人工智慧技術移植到了自動駕駛領域。

百度自動駕駛近幾年一直在研發,而且百度的自動駕駛技術已經遠遠超過了蔚來特斯拉等國外車企,未來有望在自動駕駛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此外,還有科大訊飛阿里巴巴華為、小米、網易等公司,也是人工智慧領域的實力派,擁有大量的AI專利。
在我國的人工智慧研究領域,除了企業的參與,還有學術機構的助力,例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等,都是AI的研究強者。

就AI學術論文的發表數量來看,我國同樣遙遙領先,而在AI學術論文的引用率上,我國同樣超越了美國大學、麻省理工斯坦福等高校。
在人工智慧的研究上,我國有著強大的實力,不僅如此,我國在人工智慧的硬實力上同樣強大。
2019年,我國成立了人工智慧開放研究院,該研究院集合了智源、創新工場、科大訊飛等企業的優勢,專註於人工智慧的研究與應用。

同時,我國還在人工智慧晶元的研發上投入了巨資,這些晶元將在智能手機、數據中心、物聯網等領域發揮巨大作用。
在人工智慧的技術研發上,我國和美國幾乎是齊頭並進,但在人工智慧的應用領域,我國還是更快一步。
尤其是在AI醫療方面,我國AI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程度超過了美國等發達國家,AI醫療可以幫助醫生更好地診斷疾病,也能減輕醫患壓力。

在全球新冠疫情的爆發期間,AI演算法的作用越來越大,AI技術已經在快速識別、排查和治療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可以說,AI技術在抗疫鬥爭中功不可沒。
不僅如此,我國還在「AI+」方面進行應用,例如「AI+環保」、「AI+金融」、「AI+農業」等領域,大大提高了效率。

人工智慧的發展帶來的問題。

人工智慧的發展帶來了諸多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問題,例如倫理問題、隱私問題、安全問題等,這些問題都是需要謹慎對待的。
在「AI+」場景的應用中,對於個人信息的保護和使用是一個重要問題,AI技術會根據用戶的數據進行深度學習,然後給出相應的建議或服務,這些數據可能是用戶的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住址、購物記錄等,如果這些數據被濫用,將會有很大風險。

如果這些數據被黑客攻擊,將會造成非常大的損失,因此,AI技術的應用也需要加強數據隱私和安全保護。
另外,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還會引發就業問題,AI技術的普及會減少許多原本由人類來完成的工作,導致許多人失去工作機會,這將會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此外,人工智慧技術也會導致一些倫理問題,例如智能機器人的發展,人與機器的界限變得模糊,智能機器人在情感上和人類越來越相似,但這些機器人是否應該有自己的權益?
又或者智能機器人在出現故障的時候,出現了傷人事件,應該由誰來承擔責任?
還有自動駕駛技術,如果出現了交通事故,誰來承擔責任?

因此,在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過程中,需要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和監管,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需要以人為本,為人類的幸福提供幫助。

人工智慧的發展需要加強的方面。

要想人工智慧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得到共享與交流,就需要加強國際合作和知識產權保護,尤其是在人工智慧領域,需要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人工智慧技術非常的前沿,人才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而且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究需要橫跨多個學科,例如計算機數據科學、數學、生物學、物理學等領域,需要這些跨學科的專家來共同研究。

在人才的培養上,我國需要加大投入,培養一批批的人工智慧專家,同時也需要加強知識產權的保護,鼓勵人才在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究上有所建樹。
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人才是第一資源,只有有了強大的人才陣容,才能夠走的更遠。

結語

我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發展同樣是全球範圍內的矚目焦點,這也是對我國科技發展的認可與肯定,讓我們共同期待我國人工智慧技術的再上一個新台階。

同時也要關注人工智慧領域所帶來的問題,加強法律法規的建設和監管,使人工智慧技術更好的為人們的生活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