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茶山遇上衛星,老電影遇上新技術!如此「新質」獲全國記者點贊【東南風好揚新帆】

當古老茶山遇到高精尖衛星
當膠片電影遇到前沿數字修復技術
會產生怎樣的奇妙化學反應?
在福建安溪
這一切已不再是想像!
6月12日下午,東南風好揚「新」帆——廣電融媒體總編記者福建新質生產力採訪團走進福建安溪縣,來到充滿科技氣息的數字福建(安溪)產業園展示中心,探秘空天大數據如何為茶山披上智慧外衣,體驗數字化技術如何守護經典光影記憶。

空天大數據
為茶山披上智慧外衣

福建人的一天是從一杯清茶開始的。在福建最大的產茶地安溪縣,高科技正在武裝這裡的數十萬畝茶山,越來越多的新裝備加入了茶農的日常。

比如生物信息對抗系統,它利用聲、光、電的干擾來減少害蟲交配,可有效防治茶葉病蟲害,做到化學農藥零使用,為安溪茶園向綠色有機發展提供科技保障。通過「慧種茶app」還能實時顯示茶園長勢,監測土壤成分,而這些數據的來源居然是一顆叫做「鐵觀音」的衛星

總編記者們深入福建首個空天大數據產業園採訪了解到,安溪縣目前已經成功發射了「安溪鐵觀音一號」和「鐵觀音2號」兩顆衛星,兩顆衛星對地組網,形成了星座,可以實時對安溪縣的茶園進行遙感,最高解析度達到了0.5米,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單顆茶樹的長勢。

數字茶業指揮艙內記者們看到,全縣60多萬畝茶園的總體長勢,都可以通過這裡的大屏幕監測數據,接近50項數據可以被精確提取,對茶園的管理、茶葉的種植起到關鍵的支撐作用。大家紛紛驚嘆,以前的老百姓是看天吃飯,現在是看衛星!

如今,「安溪鐵觀音一號、二號遙感衛星」所獲取的亞米級高質量對地觀測數據,已經應用到了福建數字城市、數字茶園、地災監測、農業林業監測、海洋監測、環保監測、智慧電網、社會綜治等各個領域,不僅提高了效率和可持續性,還有助於人們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動態和變化。

泉州中科星橋空天技術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吳梓安告訴總編記者們,除了現在看到的遙感衛星接收站網福建站,他們還計劃在雲南、新疆、黑龍江等地建設更多的接收站,同時計劃發射第三顆衛星。到時多顆衛星連成星鏈,形成戰網,將更穩定有效地監測地表的情況,在各個應用領域發揮更大的作用。

電影修復在安溪‍‍‍‍‍‍‍‍‍‍‍‍
數字化守護光影記憶‍‍‍‍‍‍
在中國電影資料館安溪數字資源中心,總編記者們還深入採訪了「電影檔案影片數字化修護工程」。
安溪數字資源中心2023年完成修復《烈火中永生》《董小宛》《勞工之愛情》等27部老電影(其中13部4k電影)。該中心2023年3月25日正式揭牌,已經建成中國電影資料館數字備份庫、國家影像修復基地、融媒體製作基地、藝術影院(安溪店)、電影劇本孵化園、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實踐站點等,打造成為一個集修復、拆條、渲染、存儲、分發、影視拍攝、旅遊以及影視人才培養、劇本孵化等功能為一體的影視產業聚合中心,並將生成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電影數字資源和世界上最大的影像數字修復體系。

天津新聞廣播記者瞿婧秋說,沉睡百年的老電影通過數字化獲得新生,並通過ip開發產生新的價值,能引起更多人對歷史影像資料保護和開發的興趣。未來,藉助安溪數字資源中心能做的事相信還有更多。

江蘇新聞廣播記者馬駿騰表示,福建有著「數字福建」的建設經驗,數字經濟多項指標位居全國前列,新近還上線了大數據交易平台,完全可以在數字電影版權交易、老電影數字藏品等創新應用中作出更多嘗試。

本次聯合採訪活動由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指導,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廣播新聞節目委員會、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主辦,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融媒體資訊中心福建新聞廣播承辦。接下來,採訪團還將深入探秘安溪「雙鐵」魅力,宣傳報道安溪鐵觀音、藤鐵非遺技藝如何以新質生產力奏響高質量發展「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