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註銷,跟當初下馬一樣把晶元想簡單了,當知黃令儀為什麼哭了

自從晶元被美國人卡脖子,激發了國人的研究熱情,晶元研究企業如雨後春筍一樣成立起來,可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末,國內已有一萬多家晶元企業註銷了,可見研究晶元不是那麼容易,不是憑一股熱情就可以搞定的了。


晶元企業扎堆上馬與八十年代晶元匆匆下馬,都是把這件事想的太簡單了。下馬的時候覺得造不如買,從國外買就行了,沒想到會被人卡脖子這檔子事;上馬的時候覺得造個晶元不是什麼難事,很容易就搞定了。


中科院白春禮院長曾表示,我國光刻機產業並非沒有基礎。國產光刻機曾不輸美國,比ASML起步還早將近20年。中國第一台65型接觸式光刻機在1965年時,便從中科院的手中誕生。可惜到八十年代中後期,晶元研究項目下馬了,白院士痛心地表示,我們雖有基礎,可是研究隊伍沒了。


有「晶元之母」之稱的計算機專家黃令儀有一次談起集成電路項目下馬時的情況,她說當聽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如同晴天霹靂,她忍不住失聲痛哭,因為她心裡明白,計算所今後設計計算機的人只能看到黑匣子,而裡面是什麼就不懂了,計算所今後要走向「無芯」的未來了。


新中國為了發展尖端科技,付出了極大的努力,走在了世界科技強國的前列,緊緊跟住了最前沿的科技領域,沒有落伍於時代。慘痛的歷史教訓告訴我們,尖端科技沒有捷徑可走,需要一輩一輩科技人員的努力和傳承,厚積薄發,如果想的太簡單了,想投機取巧,走捷徑,就一定會欲速則不達。


過去晶元項目的下馬,如今晶元企業的註銷,當讓人更加理解黃令儀當年的失聲痛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