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睡懶覺?研究發現,你睡懶覺大概是沒遺傳到祖先的「早起」基因!

愛睡懶覺的人終於可以找到「借口」了!

那些愛睡懶覺的人,大概是沒能遺傳到尼安德特人祖先的「晝夜節律」基因,而這些基因也可能促使了今天一些人的 "早起傾向",這些人更喜歡早睡早起。

人類獲得類人猿適應環境基因

解剖學角度看,所有現代人都可追溯到大約 30 萬年前的非洲,那裡的環境因素塑造了我們祖先的許多生物特徵。

大約 7 萬年前,現代歐亞人類的祖先開始向歐亞大陸遷徙,在那裡,他們遇到了多種多樣的新環境,比如,他們走進了日照和溫度季節性變化更大的高緯度地區。

但其他類人猿,如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已經在歐亞大陸生活了 40 多萬年。這些古人類大約在 70 萬年前與現代人分化,因此,我們的祖先和古人類其實是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分別進化的。他們分別積累了特定世系的遺傳變異和表型。

當人類祖先來到歐亞大陸時,他們與大陸上的古人類雜交,這為人類獲得已經適應這些新環境的基因變異創造了可能性。

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

「晝夜節律」的差異

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生活了幾十萬年的歐亞大陸位於較高緯度,日照時間比現代人類在離開非洲之前進化的地貌更加多變。此前就有研究人員探討了是否有基因證據表明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的「晝夜節律」存在差異。

研究人員確定了一組 246 個晝夜節律基因,他們發現了每個人種特有的數百個基因變異,這些變異有可能影響晝夜節律時鐘的相關基因。

利用人工智慧方法,研究發現了28 個晝夜節律基因中含有可能改變古人類剪接的變體,以及16 個晝夜節律基因可能在現今人類和古人類之間受到不同的調控。

這表明,古人類和現代人的晝夜節律時鐘在功能上可能存在差異。由於歐亞現代人的祖先與尼安德特人雜交,因此一些人類有可能從尼安德特人那裡獲得了晝夜節律變體。

為了驗證這一點,研究人員在英國生物庫的幾十萬人的大型群組中,探討了引入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變異是否與身體對清醒和睡眠的偏好有關。

他們發現了許多對睡眠偏好有影響的變異,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們發現這些變異持續增加了 "晨醒",即早起的傾向,而且與在其他動物身上觀察到的對高緯度的適應性一致。

人類早起增加與

晝夜節律縮短有關

早睡早起這件事,在高緯度地區是有益的,研究已經證明,這種作息節律能更好地與自然時間線保持一致。

同時,早起的傾向可能對生活在歐洲高緯度地區的祖先的進化有益,因此也是尼安德特人值得保留的遺傳特徵。

上述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John A. Capra說:「通過將遠古人、現代人的大規模基因研究和人工智慧相結合,我們發現尼安德特人和現代人的晝夜節律系統存在實質性的基因差異。通過分析現代人基因組中殘留的尼安德特人DNA位點,我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趨勢:其中許多基因位點對現代人晝夜節律基因的控制有影響,即這些現代人傾向於早起。」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不習慣早睡早起的人,有可能是沒有遺傳到祖先的好基因哦!

參考文獻:

Keila Velazquez-Arcelay et al, Archaic Introgression Shaped Human Circadian Traits,Genome Biology and Evolution (2023). DOI: 10.1093/gbe/evad203

來源:生命科學前沿微信公眾號

往期精彩回顧

|經常吃「冷米飯」,血脂降了、血糖低了、脂肪肝變好了?

|當我們嗦螺螄粉時,我們在嗦什麼

|假期後第一天上班的你還好嗎?「節後綜合征」的看過來!

|科學家真的永遠不可能創造出無籽石榴嗎?

科技發展的背後離不開科技工作者的奉獻

閱讀「科技工作者」

點分享

點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