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提示您,您有一份「月球快遞」已攬收,預計17號到貨

2020年12月13日11:03:08 科學 1622


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

嫦娥五號提示您,您有一份「月球快遞」已攬收,預計17號到貨 - 天天要聞

在北京時間12月12日9時54分,萬眾矚目的嫦娥5號在經歷了6天的等待,終於實現了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開始從近圓軌道轉變為近月點高度約200公里橢圓軌道。

嫦娥五號提示您,您有一份「月球快遞」已攬收,預計17號到貨 - 天天要聞

第一次月地轉移入射展示圖

在月球上收集的2000克樣本,已經被"攬收"了。在此次入射後,攜帶著這些樣本的軌道器和返回器,將選擇合適的時間機會進行第二次月地轉移入射,這樣擺脫月球引力,進入月地轉移軌道飛向地球。預計在北京時間12月17日1:26分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

嫦娥五號提示您,您有一份「月球快遞」已攬收,預計17號到貨 - 天天要聞

嫦娥五號探測器星下點軌跡

這份"月球快遞"價值在哪裡?

探月的成功,是我們國家的巨大進步,而帶回來的樣本也有助於我們科學家的研究。

確實這時候,月球的資源是我們用不上的。但是從長遠的時間來看,這將是我們進行深空探索的重要一步。

嫦娥五號提示您,您有一份「月球快遞」已攬收,預計17號到貨 - 天天要聞

月球的土壤

已知地球上稀少而月球上存在的儲量非常可觀氦-3,這個是核聚變的原料,也是未來重要的能源,相對比目前火電、水電、風電、太陽能、核電等等,掌握可控的核聚變將是未來理想的能源。而大量的原料就在月球上。

嫦娥五號提示您,您有一份「月球快遞」已攬收,預計17號到貨 - 天天要聞

未來月球基地的想像

相信在不久遠的未來成功利用氦-3後,我們可以在月球建立基地,也就是我們地球探索的前哨站,深空探索飛船的能源就可以在月球就得到補給,以及地球的能源也可以得到滿足。所以探索月球也是我們進行其他探索必不可少的一步。

科學分類資訊推薦

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逝世,享年64歲 - 天天要聞

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逝世,享年64歲

沉痛悼念陸樹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創面修復中心主任、上海市燒傷研究所原所長,《中華燒傷與創面修複雜志》常務編輯委員,中國創面修復學科發起者之一陸樹良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2日13時05分在瑞金醫院逝世,享年64歲。陸樹良教授專註於燒傷診療、創面修復及組織再生等學術研究,曾主持國家「...
阿司匹林在蘭花種養中的科學應用 - 天天要聞

阿司匹林在蘭花種養中的科學應用

在蘭花種植領域,一種看似「跨界」的養護方法正逐漸被蘭友們接受——利用阿司匹林(乙醯水楊酸)促進蘭花生長、增強抗性。這一方法看似神奇,實則蘊含著植物生理學的科學原理。本文將從成分解析、作用機制、應用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方面,系統闡述阿司匹林在蘭花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慧時代,學生面對AI的發展要有定力 - 天天要聞

施一公院士:人工智慧時代,學生面對AI的發展要有定力

在人工智慧重塑未來的時代浪潮中,如何打破教育同質化困局、培養真正具有開創精神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近日接受南都專訪,深度解析這所新型研究型大學的破局之道:從變革「唯論文」評價體系到構建「拓方差」育人生態,從擁抱非常規思維到在AI時代堅守科學本源。當星辰大海的抱負與躬身入局的勇氣相...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 天天要聞

海洋館回應魔鬼魚上班吃同事

5月10日,一網友在社交平台上發布了在深圳觀瀾海洋世界拍攝的視頻。視頻中,一條魔鬼魚闖入正在向左側遊動的魚群,吞食了一條小黃魚。有網友戲稱「魔鬼魚上班時間吃同事」,也有網友指出,魔鬼魚吞食其他魚類的新聞並不少見,由此對這兩種魚是否適合混養提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 天天要聞

極端高溫「熱浪」會導致哪些心臟病?上海專家研究登國際期刊

立夏之後氣溫直線上升,氣候變化與心臟病關係幾何?近日,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陳仁傑教授與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霍勇教授合作,於國際知名期刊《美國心臟病學雜誌》發表論文,首次系統性地評估不同類型熱浪對各類心臟病死亡的影響。結果顯示:心臟驟停、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是對複合型熱浪最為敏感的三類心臟疾病,預...